第七章 派系

    或许是李忠的劝慰有效果,也可能周通本身就是神经大条,第二天,依旧是喜气洋洋,根本没有昨夜里悲伤的模样。

    收拾行囊,再次起航,目的地→陈塘关。

    陈塘关坐落于大河与翻河交汇处,大早以前是汉国与周国的交界,连通内外,水陆交汇,更有翻天湖这一个天然的水泊,乃是兵家必争的要地。

    不过,随着大汉对外战争节节胜利,攻占了周国数州之地,本来十分重要的陈塘关也成了内关,重要程度大大降低。

    如果不是系统的提醒,刘泽也不会特意前往陈塘关,毕竟,按照一般道理,陈塘关总兵虽然地位下降不少,但也不是刘泽这个身份还不太明确的宗室能够接触到的。

    毕竟是一镇总兵,手底下有着数千人马。

    你这么快就想接触地方势力,尤其是军权方面,你想干什么?

    对于陈塘关总兵李靖来说,众人都不太熟悉,具体情况也不大了解,所以刘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而在路上刘泽也对李忠与周通更加了解了,李忠与周通都是后天大成境界,不过周通刚入大成境,而李忠实战要比周通强一些。

    后天大成境界,可堪一用。

    ...

    而此时的京城。

    忽然消息传来,本来养气功夫早已渗透到骨子里的老丞相也不由色变,“大将军过了!竟敢半路截杀有希望继承君主之位的宗室,他疯了吗?”

    一旁的丞相长史却在一旁提供了另一个消息:“大将军推荐的那位宗室刘沣也遭到了截杀,而且已经确认死亡了。”

    “什么!?”

    老丞相瞳孔微缩,显然这个消息更让他感到震惊,“这怎么可能?难道...”

    随后老丞相对下属吩咐道:“刘泽失踪,既然没找到尸首,那么肯定还活着,你派人私下里去找,不要惊动其他人,如有消息,立马派遣亲信武者保护起来,万不能再有任何差池。”

    长史小心翼翼的询问道:“明公,到底是谁...”

    “你不要问,也不要去管,更不要多嘴,暗中安心办事就好。”

    长史顿时心头一惊,连连称是。

    老丞相独自在室内思考良久,随后长叹一声,起身便往皇宫而去。

    ...

    而大将军府邸,性情急躁的大将军一把将案几上的碗碟全都扫到了地上,顿时一阵叮叮当当乱响,看着地面上的狼藉,身旁众人一时噤若寒蝉。

    “老匹夫,欺人太甚!”

    大将军喝骂道。

    一旁的参谋躬身上前道:“大将军,听闻那刘泽也遭遇了袭击,只不过并没有发现尸首。”

    “哼!那定然是老匹夫的毒计也!故意派遣手下对自己人下手,好撇清自己的责任,他以为我是白痴吗?连这个也看不出来!”

    大将军嘴里喝骂不止,在堂中来回踱步。

    有名文士面露不解,“老丞相为人刚正,按理说不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

    “哼!你们都被他蒙蔽了!这老匹夫装了一辈子好人,这回终于露馅了,某定要在太后面前参他一本。”大将军怒气冲天。

    文士拱手道:“大将军,现在咱们手里没证据,而且丞相势大,就算在太后面前,恐也奈何不得他,但现在刘沣身死,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啊?”

    大将军抚着颌下茂盛的胡须,沉吟道:“那咱们只能把刘平推上去了。”

    “可刘平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之前丞相便以国家应立长君为由否决了迎立刘平一事,太后也已经同意了,这如何再次更改。”属下说道。

    “今时不同往日,刘平此时正在京城,迎立之事绝不能在拖下去,万一那老匹夫得知了此事,在害了刘平,那咱们可就真的要等死了。”

    大将军喝道:“马远,你且派遣精兵,亲自保护好刘平,某这就进宫求见太后。”

    名为马远的亲信立即躬身称是。

    而大将军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尘土,转身回了内室,准备更衣后前往皇宫求见太后。

    “老匹夫!”

    扬威大将军【高平】来到皇宫门前,翻身下马的时候,正看到老丞相【李济】下马车,心头火气,不由得暗骂一声:“老匹夫!”

    旋即不再理会李济,将悬挂在腰间的宝剑扔到守卫怀里,径直进了宫门。

    李济眼角耷拉着眼角,对于高平的无能狂怒丝毫不在意,在李济眼里,高平真的毫无本事可言,自私自大,狂傲无能,反倒是他那兄弟高俅倒是有点小聪明,有高氏兄弟在,国家不宁。

    ...

    “娘娘,丞相与大将军求见。”

    太后坐在妆镜前,让侍女为自己梳理头发,看着镜前的自己,太后抚着自己脸颊,叹道:“却是真的老了。”

    站在身后的大太监程孺却是捻着兰花指,熟稔的接过侍女手中的梳子,为太后将头发盘起,道:“在老奴看来,娘娘是容颜不改,还是和当年一样,那河里的鱼儿见到娘娘啊,都停止游动,沉到水底去了。”

    “你个老奴,还是你会说话,说说吧,怎么回事?丞相和大将军本就不和,怎么今日倒是一起来慈宁殿了。”

    “娘娘,刘沣与刘泽在半路上皆遇到袭击,刘沣身死当场,刘泽不知所踪,想必丞相与大将军就是为了此事而来。”程孺说着,最后为太后戴上了凤冠。

    “原来如此。”

    太后丝毫没有因为此事而有所动容,仿佛早就知道一般,“原来如此,难为他们两位了,为了国家大事,如此辛劳。”

    太后说罢,在大太监和侍女的陪伴下来到前殿,丞相与大将军早已等候多时了,见到太后出来,赶忙下拜:“臣(老臣)参见太后。”

    “两位皆是国之柱石,且快快请起,来人,赐坐。”太后道。

    李济与高平再次叩谢。

    在三人谈论事情的之前,咱们可以稍微叙述一下汉国内部情况,这些情况是刘泽一直想获得的消息,对于刘泽来说,这些情报至关重要。

    汉国共二十二个州,人口大约在六百万户,三千余万人,当然还有很多隐户没有算在里面。

    所以说,豫州知府的地位非常高,只要是在自己辖区内,跟土皇帝也差不太多。

    在朝堂上,自仁帝病逝,派系主要分成太后、丞相、扬威大将军三股势力。

    太后掌握皇宫,包括宦官派系,还有原仁帝所掌握的情报组织--皇城稽查司,守卫皇宫的禁军--皇城御林军,守卫京师的京营--皇城守卫军,还有大批勋贵势力,当年跟随在太祖麾下,如今赫赫有名的四王八公后代也属于太后势力,实力之雄厚令人咂舌。

    而扬威大将军高平依靠姻亲、世家和部分勋贵,掌控了枢密院还有驻扎在京城外围五军中的三军:射声营、步军营、屯骑营。

    老丞相李济则是公认的士林领袖,地位崇高,对政事堂,三司等政府部门有着强大的掌控力度。

    而且李济早年也是上马能战的将军,对五军剩余的两军:长水营、虎贲营,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皇城御林军、皇城守卫军、射声营、步军营、屯骑营、长水营、虎贲营,还有驻守边境的西军、镇南军、河北军、驭龙军还有各个关口的精兵组成了大汉最精锐的军事力量。

    但实际上,皇城御林军和皇城守卫军内部早已腐化不堪,多是勋贵子弟滥竽充数,上升通道闭塞,战力都不如二线州府兵,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在地方上,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为官多年成熟老道的官员,根本就择不清里面的道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