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争玺

    王允王子师,在朝中素以刚直著称,屡次触犯龙颜,但仁帝仁善,不仅不惩处王允,还多加赞誉嘉奖,这使得王允在朝中更加横行无忌,也让不少朝廷官员对于王允又惧又怨。

    甚至有时候连太后、丞相、大将军都不得不避让三分。

    如今见王允出列,何太后心里咯噔一下,王允不属于任何派系,所以对于王允的出列,何太后一时之间确实不知道他到底是要干什么。

    会不会对自己掌握大权产生未知的不好的影响?

    何太后心里生出一些火气,有些后悔,当初就应该把王允打发到地方上去,而不是留在朝廷碍自己的事。

    王允声如洪钟,震慑人心,“陛下,娘娘,臣有一言。”

    刘泽没有出声,只听身侧太后悠悠道:“王爱卿,你有何事?”

    王允微微躬身:“娘娘,如今陛下承继大统,请娘娘将玉玺归还陛下,由陛下亲政。”

    大殿之内一时肃穆。

    李济见状,轻轻抚须,没想到自己还没有出手,王子师就先忍不住了。

    这真是...

    天助我也!

    随即稍微使了一番眼色,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不能让太后有丝毫反应的时间。

    李济身后登时又有人出列,高举笏板,大声道:“陛下、娘娘,臣中书舍人蔡京附议。”

    蔡京...

    刘泽脸上神色逐渐变得变态...嗯...不对,是玩味。

    只听蔡京言道:“陛下如今克承大统,更是年富力强,众望所归,请娘娘移交玉玺,移居慈宁殿,含饴弄孙,岂不美哉。”

    大将军高平在一旁幸灾乐祸的看着百官对何太后步步紧逼,反正不关他的事,丞相与太后狗咬狗才好呢!

    太后一方也不甘示弱,先头一名身着蟒袍的老者直接喝声道:“启奏娘娘,臣南安郡王严烨有事禀奏!”

    却是对高座皇位的刘泽连一声尊称都没有。

    “准!”

    太后应道。

    南安郡王严烨扭过身来,抚着颌下三绺美须,对面前的王允和蔡京傲然道:“陛下如今虽然继承大统,登上皇位,但毕竟年轻,久居乡里,未能受到全面的皇室教育,对政务军务也多有不懂,而太后辅佐先帝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官皆看在眼里,陛下刚刚登基,不如跟随太后多学习一些治理国家的手段,等学有所成,得到太后的认可,那时候在移交玉玺也是不迟的。”

    “郡王所言错矣!”

    王允丝毫没有对眼前身着蟒袍,威严不可一世的南安郡王放在眼里,高声道:“玉玺乃国之重器,祖制所定,岂能掌于妇人之手?就算先帝在时,太后也只是与百官一起佐之,断然没有将玉玺掌控在己手的道理!而且天子已壮,太后可在一旁观政,但玉玺必须移交给陛下,这才符合祖宗之法。”

    王允当然有自己的底气在,大汉建国八十余年,体制已经基本形成,而对于后宫,尤其是太后,自有传统在。

    太后并没有影响或者处理政务的权力,这些权力法理上只归皇帝一人所有,但太后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去影响朝堂,扩大自己发声的能力甚至手段,加强自己的权威。

    比如重用外戚,勋贵,甚至是提拔宦官,还有,通过孝道对皇帝直接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皇帝岂能不准允?

    当然,如果皇帝年幼,太后作为监护人对皇帝的权力进行保管,等到皇帝成年,便将权力移交。

    或者先皇留下遗诏,准许太后监国摄政。但仁帝死的太快,啥东西也没留下。

    而刘泽是经过丞相、大将军、太后三方经过拉扯,选出来的继承人,法理法统皆无可指摘,更是已经成年。

    所以太后便不能把着玉玺不放,这是对皇权的蔑视,这让文官们非常警惕。

    “大胆!王允王子师,你竟敢对太后不敬!”

    一旁数名勋贵顿时出言呵斥王允,大有一言不合便要撸袖子动手的架势。

    场面顿时混乱成一团。

    刘泽知道该他发声了,蔡京还好,毕竟是丞相李济的亲信,太后一时也动不了他,而王允不一样,此番过后极有可能遭到太后一方势力的报复。

    这么好的臣子一定要保护好呀!

    “咳咳!”

    刘泽轻咳两声。

    可惜,底下臣子根本没人搭理皇位上的小可爱,就连太后的注意力也没在刘泽身上。

    刘泽丝毫没有生气,现在的动怒不过是无能狂怒,只会更让百官们看轻。

    “诸位,且听朕一言!”

    刘泽用上了真气,声音清澈洪亮,如洪钟大吕,在大殿上空回旋,在百官耳边回荡。

    这让百官心神摇曳,不由停止争论,望向了高座皇位的刘泽。

    一些武官心中还暗自嘀咕,难道咱们这位新帝还是修行者不成?

    刘泽起身,向身后侧的太后拜身道:“朕本无福德,陡然继承大统,心中诚惶诚恐,如今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正如严郡王所言,朕尚且年轻,更无为政经验,岂能促然亲政,还请圣母娘娘继续掌管玉玺,处理天下政务。”

    前面的紫袍大员纷纷抬起头来,这位新登基的陛下这是在以退为进啊!

    好手段!

    国家早有体制,何太后如果同意了刘泽之言,便是违背了祖制,背地里你怎样都成,百官们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默认了,但摆到明面上来,文官们如何能愿意,局势必然汹汹,而太后的威望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倘若太后不同意,意思就是要将玉玺交还给刘泽,同意刘泽亲政,这显然是违背何太后意愿的。

    何太后一时沉默不言,刘泽这一番言语下来,确实将了何太后一军,但何太后独掌后宫多年,心思之深沉岂是刘泽几句话就能够压住的?

    何太后道:“玉玺乃国家之重器,祖制所定,岂能由本宫保管,而陛下既壮,理应亲政,不过大汉基业毕竟是先帝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而来,如果陛下因不通庶务,致使天下动荡,那么本宫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所以本宫有个提议,还请陛下与诸位爱卿听一听。”

    百官听此,纷纷跪倒在地,就连刘泽也只能稍微后退两步,躬身以示尊敬。

    何太后稍微一顿,便出言道:“就以一年为限,这一年由陛下亲政,如果这一年来陛下处理国家大事得当,本宫便移居慈宁殿,不在过问政事,玉玺移交陛下。但陛下如果这一年来未能使国家安定,那么为了祖宗基业,本宫就不得不亲自过问国事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