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江

    “我这兄弟是个恶人,但却对兄弟友善,我却不能让你随意欺他!你若是个好汉,与某单挑,某若胜,你且放了我这兄弟,若败,我这条性命也给你!”

    当头大汉喝声道。

    “你倒是打了一个好主意!”

    哪吒冷笑一声,歪着脑袋问道:“别看你们是三个人,但我与杨二哥皆是先天后天双修圆满之境,打你三个不说手到擒来也是绰绰有余。”

    大汉身后的另外一个汉子顿时怒道:“你这小屁孩!不在家中吃奶,敢在此大放厥词,我翻江蜃童猛却是不惧你。”

    喝罢!

    持起单刀就向哪吒冲了过来,当头大汉却是阻拦不及,只见童猛右脚一蹬地,整个人跃起,单刀如一道匹练划向哪吒喉咙。

    哪吒嘴角微翘,却是想到了什么,竟将手中提起的催命判官李立猛然掷向童猛,童猛顿时大惊,无奈之下,手腕一转,勉强将手中单刀掷向了别处,随后奋力伸出双手将李立接住,双腿一时收不住力,踉踉跄跄向前几步,竟到了杨戬近前不过半米远。

    杨戬随意一个手刀砍在了童猛脖颈上,童猛两眼一翻,双手一松,连着李立一起摔倒在了地上。

    剩下两名汉子顿时大惊,不过见杨戬与哪吒似笑非笑的表情,竟一时不敢上前,当头大汉叹一声气,将手中单刀掷于地上,道:“果真不是猛龙不过江,某混江龙李俊在这揭阳岭也称得上一霸,今日我兄弟却是认栽了,凡是某一力承担,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不过,还请放了我这几位兄弟。”

    后面的汉子见状,知是不敌,默默无言,也将手中短刀扔到了地上。

    杨戬与哪吒对视一眼,将这混江龙光明磊落,重情重义,到也真算的上一位好汉。

    而这时,周通也搀扶着宋江出来,宋江见到杨戬,赶忙上前拜道:“小可宋江,感谢好汉救命之恩。”

    那混江龙李俊本来默不作声,一心等死,却听到宋江报上名讳,顿时大惊道:“可是郓城县宋押司宋江?”

    宋江茫然望着眼前大汉,却是不认得:“不知尊姓大名,竟知小可名讳?”

    李俊此时却是知道自身难保,却也不愿拖累宋江,只是拱手应道:“小弟姓李名俊,专在扬子江撑船艄公为生,能识水性,人都呼小弟做混江龙李俊便是。

    这个颌下红色胡须的卖酒店家是揭阳岭人,只靠做私商道路,人尽呼他做催命判官李立。

    剩下两人乃是兄弟二人,躺在地上晕倒的是弟弟,叫做翻江蜃童猛,小弟后面的便是哥哥名叫出洞蛟童威,皆是浔阳江边人士,专贩私盐来这里卖货,却是投奔李俊家安身,大江中伏得水,驾得船。”

    宋江恍然,指着瘫倒在地的李立道:“原来我是被他麻翻了。”

    李俊摇头叹息道:“小弟有个相识,知道哥哥大名,为事发在江州牢城来,李俊未得拜识尊颜,往常思念,今闻仁兄来江州,必从这里经过,便在岭下等候,却不想今日误打误撞,不仅未能碰见哥哥,如今更是束手被擒,引颈受戮罢了。”

    宋江连忙道:“如果不是这几位,宋江险些被你兄弟做了人肉馒头。”

    想起刚刚的惊吓,宋江又险些垂泪。

    李俊慌忙拜倒:“却是让哥哥受惊了。”

    周通这时对杨戬道:“二哥,宋江哥哥在江湖中有些名号,而这混江龙李俊俺在桃花山上也曾听说过,皆是一等一的好汉,如今我等要事在身,更何况本无仇怨,俗话说的好嘛,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如握手言和。”

    哪吒惊奇道:“往日鲁莽的周大哥,今日竟也能说出如此有道理的话来,真让我刮目相看啊!”

    “哈哈!”

    周通叉腰大笑,“这皆是俺深受陛...额...公子在一旁教诲的缘故。”

    杨戬分析了一番利弊,一则他们事情紧急,李俊他们皆是地头蛇,如不能立即杀死当场,指不定后面会有多少事端来,的确不能在此地耽搁。

    二来,看这混江龙确实是条汉子,应该可以信任,握手言和倒是可行。

    最后,这些人都身怀武艺,却久在江湖,一身本事不得施展,如若今日留的好印象,往日未必不能替舅舅招揽之。

    杨戬思考片刻,这才点点头,道:“正如我周通兄长所言,冤家宜解不宜结,更是不打不相识,诸位皆是光明磊落的好汉,我杨戬也深深佩服。”

    李俊等人皆是大喜。

    杨戬将宋江扶起,李俊也赶忙唤醒晕倒的李立、童猛二人,李俊带着众人便要下拜,感谢杨戬,杨戬连忙搀扶住,笑道:“既已经化开仇怨,万不可如此,我岁数尚小,诸位皆是我之兄长,还请兄长们上座,咱们喝一杯酒水,以全咱们今日这不打不相识!”

    “好!看杨兄弟年虽不大,却真是鼎鼎的好汉!”

    宋江眼睛发光,却是高声称赞道。

    不过看杨戬身着绸缎,模样更是异于常人,加上一旁的周通,不知底细的哪吒,更有后面默不作声的那个和自己一样的黑的汉子,宋江觉得这几人定然不是普通的人家,说不得便是勋贵公门中人,能够好好结识一番也对自己是有益的。

    李俊也不是普通的江湖汉,平时也爱多看多想,有一番自己的思量,虽然不如宋江的眼光尖锐,但也能看出杨戬等人的不凡。

    尤其是杨戬与哪吒,这才多大,便有如此实力,李俊感觉自己的岁数都活给狗了。

    众人落座,李立也瘸着腿为众人忙前忙后,先拜上大碗,在从后面又切上数盘熟牛肉来。

    杨戬举起酒碗,先与李俊等人痛饮一碗,而宋江也赶忙起身,敬了杨戬四人。

    哪吒神情郁郁,将碗中白开水一饮而尽。

    李俊向宋江问道:“不知兄长为何刺配江州?”

    众人纷纷望向宋江,一旁沉默许久的李午更是多看了宋江几眼。

    宋江长叹一声,将碗中酒一饮而尽,也不避讳,便把杀了阎婆惜一事,还有投奔柴大官人并在孔太公庄上遇见武松,清风山上被捉遇燕顺一事逐一说来。

    后有苦笑一声道:“后又投我兄弟清风寨副知寨小李广花荣处,却不想那知寨刘高想要害我,引那知府张彦明遣豫州大将霹雳火秦明和三山关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剿我清风山,却被我用计击败。

    本想与众兄弟上那梁山快活,却不想有一好汉,叫做石将军石勇的,带着弟弟宋清的报丧家书,我听闻老父殁了,几欲昏死过去,让花荣等人上山,自己赶回去奔丧,却不想是老父怕我上山落草辱没了门楣,骗我回家,经衙门判决,判了个充军江州,这才途径此地,险些成了馒头馅...”

    李立在一旁顿觉讪讪。

    周通登时起身怪叫道:“我那桃花山便是被秦明打破了,既然秦明被宋江哥哥败了,那秦明现在何处?”

    宋江恍然道:“当初豫州知府想要平定三山,秦明正好先攻的桃花山,却不想被黑风山的妖怪击败,我那时刚到清风寨,刘高听得毒妇谗言害我,上奏知府后,知府又遣秦明整理败军,攻打清风山,被我用计击败,本想赚秦明上山,却不想那豫州知府倒也贤明,没有中计,最后让秦明和黄信都逃脱了。”

    杨戬与哪吒等人一时无言,按照道理来讲,他们一个当今皇帝的亲外甥,一个陈塘关总兵的亲儿子,如今听对面的犯人左一个打败官兵,右一个逼上梁山,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过奇特了些。

    而李午将宋江之言一一记下。

    杨戬斟酌一番,这才道:“我听闻仁帝素来贤明,在位时天下承平,而李丞相更是鞠躬尽瘁,如今新帝刚刚即位,世道怎么败坏至此呢?”

    李俊将酒碗重重摔在桌上,怒道:“圣上如果真的贤明,又怎么会使天下板荡,丞相如果真的鞠躬尽瘁,又怎么会使百姓流离!

    而所谓的当今陛下,登基才几天,不过是妇人手中的傀儡,我们还能指望他不成?

    如今各个好汉占山为王,不都是贪官污吏,达官贵人,地主奸商们逼迫的吗?”

    杨戬哪吒到是没什么反应,反而周通偷偷望了几眼一直不说话的李午。

    宋江安慰道:“李俊兄弟,当今圣上不过刚刚登基,等到亲政,说不得百姓便能安居乐业,不再受冻馁流离之苦,而众位兄弟皆武艺高强,如今天下三分,正是我辈武人用命之时,说不得能封侯拜将,恩荫子孙,世享荣华富贵啊!”

    李俊咧咧嘴,根本不信,却也不反驳,只顾自己喝酒。

    李立见状,忽然说道:“哥哥何不留在这里住下,又何必去江州受苦?”

    宋江回道:“梁山泊苦苦相留,我尚且不肯,又恐连累家中老父,又怎么能在这里住呢?而且新帝登基,天下必然大赦,说不得我很快便能归家了。”

    周通忽然想起什么,“那两个公人还在后院呢!”

    李俊对李立道:“你且快去将两位公人救醒。”

    李立赶忙带着已经归来的火家,将公人先扛了出来,灌下解药,没过多久,这两公人便醒了过来,二人见得宋江,不由道:“这店里是什么好酒,又没多吃,怎么这么快就醉了,下回还来这家店买酒吃。”

    众人皆是暗笑。

    酒吃罢!

    杨戬等人便要离开,李俊等人久留不住,便只好一行数人在岭下送别。

    刘泽夸赞周通是个通达之人,刚刚在酒桌上周通便有很多话来讲,无奈却不知该怎么说,等到出来了,才终于憋不住了,对杨戬三人问道:“二郎、哪吒、李午大哥,如今陛下登基,将来是不是要扫平天下的匪患妖怪呢?我周通幸得陛下赏识,脱离了山贼身份,而如在梁山泊的好汉们是不是陛下也要扫平他们?”

    “那是自然。”

    杨戬点点头:“山贼匪徒们下山劫掠,残害百姓,当然要扫平他们,而梁山泊更是天下最大的贼窝,有朝一日,舅舅亲政,我自是当舅舅麾下一员先锋,为舅舅扫平这些大汉的顽疾。”

    哪吒在一旁道:“我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只想打架!那混江龙应该挺能打的,可惜却没打成!”

    周通又道:“正如李俊哥哥所言,有很多好汉都是被贪官污吏所逼迫,这才落草为寇,的,那这些贪官污吏呢?”

    “这些贪官污吏更要处理干净,只要没有这些贪官污吏,又怎么会逼迫百姓山上为贼呢?百姓们都安居乐业,这天下才太平了嘛!”杨戬说道。

    周通又问向李午:“李午大哥,你是有见识的,我也见过丞相,甚至陛下也曾夸赞老丞相,可到了李俊哥哥他们嘴里,老丞相怎么就成了无能之人了?”

    李午摇摇头道:“大汉建国八十余载,虽天下三分,但大汉承平已久,文恬武嬉,早已不是太祖当年的大汉了,各个奢华无度,你们知道四王八公这些勋贵家里面有多豪华,宅子有多大吗?而边境的士卒有时候连棉服也穿不上,丞相早言,现如今国家官制军制混乱,冗员、冗兵、冗费及其严重,还有土地兼并,地方对中央阳奉阴违,还有佛道盛行,更是助长了奢华之风,他们不事生产,不纳赋税,这些皆是国家之蛀虫!”

    “那为何不治理呢?”

    杨戬望向李午,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为何不处理呢?

    李午知道自己说多了,不该说这些的,但看着杨戬的灼灼目光,还是忍不住道:“改不了,丞相老了,早年还有魄力,可惜仁帝仁善软弱,但凡有阻碍便不愿支持丞相,没有陛下的支持,改革之事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一般,百官勋贵,甚至太后都在扯丞相后腿,丞相只能如同缝补匠一般,勉强维持着朝廷稳定。”

    杨戬听罢,顿时笑道:“如今陛下登基,必然支持丞相改革,这天下很快就能太平了。”

    李午暗自摇摇头,杨戬太过年轻,虽有阅历,但朝堂之时,怎么可能这么简简单单。

    改革是会流血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亚于一场战争。

    可外面还有周、楚两国,北边还有胡虏肆虐,如何改?怎么改?

    如今陛下看似圣明,谁知道真正遇到事上会是个什么吊样?

    李午最后道:“咱们快些走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