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晋代柳絮还金甲 > 第十四章 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十四章 未若柳絮因风起

    “窗外的麻雀……”路飞手机铃声响起来了,电话那头是谢令姜。

    “路飞哥哥,齐修远老师来电话了,说这周末要在南广学院大礼堂面向全校师生公开演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话剧,让周日上午参加彩排,下午演出。”谢令姜似乎在向路飞征求答复方式。

    路飞顿了顿问:“可以啊,咱去呗,到时候好好演,你肯定没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我其实有点害怕的”谢令姜在电话那头小声说到。

    听到电话那头自行车铃声以及行人路过的声音,路飞问道:“令姜,你现在在哪里呢?”

    “我刚上完英语课,现在正往宿舍走呢”谢令姜说到。

    “知道了,我一会儿还有两节模拟电路课,你在宿舍等我一下,一起去食堂吃饭。”路飞跟谢令姜约好就挂了电话。

    时间很快就到了周日,路飞和谢令姜早早收拾去了南广学院,接他俩的是庾芳菲,三人一道去了大礼堂。上午排练结束后齐修远老师请几位主演,当然叶包括路飞,去南广后街最有名的馆子吃了一顿。

    下午演出,大家都卯足了劲,只希望给南广师生最美轮美奂的演出。

    “柳絮之才,与其耳闻,不如亲见,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一下一代才女谢道韫波澜起伏的一生。”主持人接着介绍起话剧的历史背景。

    话剧第一幕就是那场流传一千多年的对话,也造就了谢道韫咏絮之才。

    一切都很顺利。话剧的最后一幕则是以孙恩之乱为历史背景……

    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孙恩乘朝廷强征“乐属”(晋廷征调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以充兵役),引起浙东社会骚乱之机,登陆攻克上虞,袭会稽(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谢道韫:“凝之,孙恩率众兵不血刃就攻占上虞,听说还杀上虞县令。你怎么跟没事人一样,得赶紧练兵布防了。”

    王凝之:“夫人,孙恩信五斗米道(天师道),我们琅琊王氏也是,是同道中人,只要天师显灵,我们就不会有事。你就放心吧!”

    谢道韫听到自己的夫君如是说,自然眉头紧蹙。画面场景转换

    “报!大人,孙恩一众离会稽城还有五十里,请大人定夺!”

    王凝之犹如长梦不醒之人,空泛地笑了几声说到,“不必惊慌,孙恩只不过是借道,让他过去吧。”

    场景接着切换,此刻王凝之跪拜在道堂里,祈求天师保一方平安。

    正当他默默念叨时,又接到前方传来的消息,“报告大人,孙恩一众离会稽城还有十里。”

    王凝之听罢说到:“来人,取笔墨,我给孙恩写封信,告诉他遵奉天师,莫生造次。”

    然而,王凝之没有等来平静和安宁,当得知孙恩一众已经兵临城下时,依然未醒悟。

    王凝之没有接受属下的建议,把守好城门。

    王凝之摆摆手说到:“莫慌张,我已请来得道大仙,借来鬼兵把守各个险要关卡,每个地方都有鬼兵数万,贼不足忧。”

    言罢,前方又传来消息:“报!大人,孙恩一众已经开始攻打南城门了。”

    王凝之没有回答,而是摆摆手回到家里沐浴更衣,准备带着一家老小打开城门迎接孙恩,并想好了说服孙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辞。

    谢令姜见王凝之率一家老小“赴死”,赶忙阻止到:“凝之,莫...,你不能带着一家老小送死。听说孙恩在上虞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你不能跟这种人讲道理!”

    王凝之有些醒悟,说到:“夫人,我们不去谁去呢?”

    谢道韫说到:“赶紧着急人马抵抗,并给皇上写信请求支援,以保全城百姓安危!”

    王凝之此刻已是悔恨不已,他已做好准备以最大的诚意劝说孙恩。

    会稽城楼上,王凝之带着自己的家人正在与城下的孙恩对话。

    王凝之:“孙兄,你我皆为同道中人,你应按天师旨意,莫行祸乱!”

    孙恩笑着说到:“凝之兄,我等本不想如此,是朝廷容不下,我等才起兵,我想这也是天师的旨意。”

    王凝之拱了拱手说到:“孙恩兄,我今天去天师府启事,天师有言,今日今时不宜见刀枪,你还是回去吧,免得天师怪罪下来。”

    孙恩听到王凝之这么说,竟然狂笑了起来,说到:“凝之兄,我今天问过天师了,天师说,你若和我一样,一定会开门放我们进来,若不是就是没有诚意,那我们就不是一路人。”

    王凝之说:“孙兄,为了表达诚意,我将率一家老小前来迎接孙兄,还请孙兄不要动刀枪。开城门!”

    城门守卫很是无奈,但又不能不听令,随着打开了城门。

    孙恩见状,按耐住心里的喜悦,在城门打开的一刹那,孙恩一声号令“杀!”

    在乱军之中,王凝之和几个儿子全部被杀死。

    等孙恩部下找到王凝之府邸时,谢道韫手持利刃与孙恩手下对峙,一时间双方都不敢动手。等孙恩得知已找到王凝之夫人,便赶了过来。

    谢道韫在乱军之中镇定自若,孙恩见谢道韫如此这般,心生佩服,不敢对她动手,却欲让其手下杀掉谢道韫的外孙刘涛。

    谢道韫见状随即大声喝止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这是我的外孙刘涛,你们要杀就先杀了我!”

    舞台逐渐暗淡了下来,等灯光重新亮起来时,谢道韫正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与王凝之结婚时书圣王羲之赠送的毛笔,写了几笔,舞台的背景幕布上出现了一排字“未若柳絮因风起”

    旁白:尽是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却也无法改变前半生的羁绊,唯有归于平淡才能苟延于世。

    谢道韫,咏絮之才,终也是化归红尘薄土。

    “回去吧,我内心早已无所挂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都回去吧。”

    舞台黯然神伤,台下的观众也被这凄美俘获。许久,台下没有任何声响。直到舞台的灯光逐渐敞亮起来,把舞台上的演员们的脸照得荣光焕发。

    不知是谁的第一个掌声牵动了所有观众,台下掌声响成一片,台下更有甚者喊出了“我爱你,谢道韫!”

    旁白:在与自己与时代对话的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面对生活坎坷与磨难时,在对过往云烟的每一次的回眸,都让谢道韫体悟到人生的无常,在内心的自我提升与超越中,谢道韫放下了,然后又拾起,人生的常态是知其来者无往不利,可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人们却只能悟已往之不现,知来者却不可追。一代才女佳人最终也消散于其中,生死之期不详,而咏絮之才却流芳于世。

    迷离的双眸不如清澈的眼波美丽,当我回首往昔时光,总一些人和事让我无法释怀。可是,当我再次走近凝之曾经走过的路时,我才发现他很率真但有点过于执拗。我所看到的道是恬淡虚无,或许需要我用一生来体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