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复古

    大权在握

    公司吸取了以前教训,同王莽达成协议,全力支持王莽夺权。

    首先王莽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

    接着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

    随后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常满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

    为了夺得舆论阵地,先是发动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接着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锡之命。

    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

    其次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

    这样王莽掌控了舆论,就差一个机会。

    天降良机,平帝病,王莽道貌岸然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

    汉平帝最终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

    太皇太后按公司吩咐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

    首先是安众侯刘祟发难,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

    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

    王莽内心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诰》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

    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王莽派王邑平息了叛乱。王莽遂有称帝之心。

    改朝换代

    王莽加大舆论攻势,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

    王莽终于篡汉建立新朝,便让安阳侯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玺。

    王政君怒骂:“你们父子一家承蒙汉家之力,才能世世代代都得到富贵,既没有报答他们,又在他人托孤之时,趁机夺取国家,完全不顾恩义之道。”

    王舜不吭声。

    王政君说:“为人如此,真是猪狗不如,天子怎么会有你们这种兄弟!”

    王舜红着脸没说话。

    王政君说:“而且如果你们自以为得到天命而成为新皇帝,想要改变正朔服制,就应该自己做新的玉玺,流传万世,为何想要得到这个亡国的不祥玉玺?”

    王舜说:“皇帝之命”

    王政君说:“我不过是个汉家的老寡妇,随时都可能会死去,所以想要拿这颗玉玺陪葬,你们终究是得不到的!”王政君随即痛哭流涕起来,旁人也跟着垂泣。

    王舜虽感到悲哀,但过了许久还是说:“臣等已经无话可说了,但王莽仍然一定要拿到传国玉玺,太皇太后您能到死都不拿出来吗?”

    王政君知道王莽是要威胁她,便将传国玉玺取出、砸到地上给王舜,为此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

    王政君说道:“我已经老死了,有你们这样的兄弟,我们王家是要灭族了!”

    王莽得到玉玺后非常高兴,在未央宫邀请公司人员为王政君置酒设宴,大肆庆祝。

    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

    女娲说:“王莽做的太显眼了,他的年号和公元非常近”

    神农说:“他为了获得权利,不择手段倒真是有点现代人的特点”

    复古改制

    王莽当上皇帝后,接受伏羲建议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于是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希望从此,国泰民安。

    为了弥补财用不足,于是王莽借用周朝之政,实行经济改革,史称五均六筦。并在长安、洛阳、HD、临淄、宛城、成都六个人口大郡施行。又设立了相关部门,称:五均司市师,其下再设置交易丞五人和钱府丞一人。

    五均的主要职责有:

    1.平均物价,政府直接干预各地商品的交易价格。

    2.统一收购,滞销的农副产品,官府根据本价收购,防止商人囤积居奇。

    3.政府贷款,百姓有丧礼无钱的,政府会无息借贷三个月,三个月后必须偿还。还有想从事生产经营没有资金的,政府也会贷款,利息是安经营所得的利润的百分之三,每月。还不上贷资的,则罚作戍边徭役。

    4.工商开采铜、铁、金、银及龟、贝等贵重物品,必需向政府申请许可,且开采的物品皆由司市钱府以时价收购,实行国家购买。

    六筦之令是:酿酒、盐、铁由官府垄断经营。管理征收山林水泽中生产所得税,政府管理货币铸造和发行,官府管理贷款经营,合称六筦。

    但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比如为推行五均六筦,王莽增加了一些法令:有田不种的,多出三个人的丁税;城中院里哪家没种树的,多收三匹布税;游手好闲不工作的,罚一匹布。其他通过农业,手工业,商业有盈利的,收取利润的十分之一,如果因避税上报财务不实,就没收一年的生产价值。

    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管理,贷款,甚至是金融机构,是不是很现代化?说是为了管理国家,为百姓谋福,但这只不过是王莽借着周朝圣制的名义,典型的通过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经济统制和财富聚敛的政策措施。以政治权力干预操控社会经济,以政治权力攫取工商业利润。

    后果就是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而底下施政官吏大多假公济私,贪残腐败,使本来就无望的百姓更加民不聊生!又法令繁密,致使民摇手就能触犯禁令。而贫者无以自存,富者无以自保,底层建筑的崩塌,也连带着中层阶级的崩塌,于是相起为盗贼!

    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境外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

    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以便与国内已有的北海郡(国)、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

    为了使这块荒地像一个郡,必须强制移民,于是增加了五十条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这个西海郡,王莽招来了最初的不满。

    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

    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

    但王莽自觉府库充实,就想展示自己的威严,又派十二支军队,30万人马,攻打匈奴,因此挑起了平息很久的北方战争!

    王莽又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

    因此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女娲说:“王莽很奇怪,政治上很老练,行政上却很幼稚”

    神农说:“游戏人吗不尊重历史现实”

    文章转移至星空和游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