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九十年代赚大钱 > 第二十七章 扩招

第二十七章 扩招

    回国的飞机上,李港归把飞机上送的杂志垫在了腰间。

    帮人通下水道,真的是个体力活。

    ...

    4月6日,李港归安排田静前往贸易外汇交易所,进行兑汇工作。只要汇率超过1:9就买入,将一千万美元兑汇。

    当日行情一般,只兑了六百万出去,得到了5401万元。

    李港归将开发区用地费用1701万交了。

    然后让刘福春去负责提交开山采石矿的申请,等采矿证下来,就开始建厂。

    而姚大辉和水泥专业的人员则被要求前往各设备厂商,进行设备检查。毕竟工程机械是否可用,还得让专业人士进行检验。

    毕竟,厂家为了卖出设备,哪个不是把自家产品吹上天。真要可用,还得实际检验过后才行。

    依照各厂家送来的报价表,设备制造完成之后的交付费用总金额是2546.25万元。

    为了给厂家一个定心丸,也为了不让自己吃亏。李港归找到银行建立监管账户,经过水泥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之后,便可交付35%定金进行设备生产。

    在设备安装后支付70%,试运行三个月后全额交付尾款。

    一番安排下来,手下的人个个都有事情做。只留下李港归一个人在酒店发呆。

    “不行,还得招人。”

    毕竟,干活的人越多,事情办得越快。而现在,公司的人事规划是有相当大的问题的。

    即使给出普通公司的三到五倍工资,岗位上的人还是一个人。

    就拿财务部来说吧,到目前为止只有田静一个财务人员。

    而正常的配置至少得是财务,出纳,会计。每个人各司其职,财务全部交由一人打理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做个最坏的打算吧,万一田静捐款潜逃,自己真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还有牛效力,全公司跑业务的就他一个人,加上刘福春跟着跑业务。

    本来刘福春是来当自己秘书的,而实际上刘福春都没跟着自己走几天。于是李港归决定‘扩招’

    李港归先是传讯给牛效力“现在任命你为业务部部长,你若是有看得上的人员。先招到业务部,照例先支付一月工资。回公司找田静报销。”

    解决了牛效力的问题之后,还是得集中从别的地方招人。不能每个部门都让部长去招。就比如财务部,李港归是真怕财务部的人合伙卷款跑路。

    免得‘先帝创业未半,财务捐款潜逃’

    这扩招,得先招个人事部部长。这既然没有嘛........

    找串出大学的校长去,他不是三番五次找刘福春。拜托刘福春帮忙安排毕业生工作吗?想到此处,李港归便让刘福春校长提前知会一声。就说自己要去拜访,希望能

    李港归打的前往串出大学,至于为什么打的。。。。自己的司机和租借的宾士汽车都交给牛效力了。

    而串出大学方面,校长接到刘福春的通知之后如临大敌。立马通知各学科教授前往会议室紧急动员。

    在以前,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是不需要自己去招多而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到了90年代,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后。大量企业都开始‘精简人员’开启了下岗潮,直到97金融危机,98水灾之后走向下岗潮的顶峰。

    连现有的员工都难保住工作,应聘入职自然就更难了。

    而校长之所以对于李港归上门‘要人’的行为如此重视,一方面是从刘福春那边了解到李港归出手阔绰。学生在他手下工作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解决本校学生的工作。

    北,复,浙大,上交,哈工大等名校为什么能让天下学子趋之如骛,还不是就因为这些学校毕业的学子可以更好的就业,以及就业后工资更高。

    一个学校的学生好找工作,优秀的学生就更愿意选择这个学校。

    更好就业=吸引更优质的生源=学校名气更大=上级给更多拨款=教育资源更好=学生更优秀=更好就业

    循环上了

    学校会议室内,各学科的负责人齐聚一堂。

    “校长,今天怎么回事?这么着急的把我们叫过来?而且各学科一个没落下。难道有什么大领导要过来视察了?”

    “今天的事情比视察更重要,我就长话短说吧。有一位富商在本地投资,他多有钱我不知道。王教授,你给大伙说说吧。”

    本来缩在角落喝茶的王教授被校长点名,只好放下茶杯,站起发言

    “也不是太阔绰,就是找我聊天,拢共聊了一个小时吧。给我发了两千元的茶水钱,是外汇券哦。”

    “而且听刘福春说,上次安排了几个人过去,实习期就是三倍工资,转正就能拿五倍。”

    “还听说,这个人开资产证明。不计算不动产,不计算名下工厂股票。单算现金,就随便开了两千万的证明。要是计算不动产,名下的工厂股票。嘿嘿,想想吧。”

    听了王教授的发言,各学科的办事人都在私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不错啊,不知道哪天也能找我咨询咨询’

    ‘我有个堂妹的表弟在家待业,不知道能不能安排一下’

    ‘工资应该不少吧’

    ‘不知道他们招人有没有年龄限制..................’

    校长咳嗽了一声,会议室立马安静了下来。

    “全国高校众多,人家为什么来我们这里招人呢?是因为校友的推荐,可是推荐只是帮我们开一个头啊。”

    “至于他将来是否还会来本校招人?将来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是否会比其他学校更有优势?这全部取决于我们学校本次推荐的人选是否优秀。”

    会议室内众人陷入了思考

    “现在就赶紧把本学科最优秀的一批人找过来。要是谁敢安插关系好的,推荐些歪瓜裂枣过去。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经过校长这么一番动员,个个学科领导自然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就回自己学科,开始找人了。

    甭管他要的人才,在本学科有没有。总之先打个招呼,把最优秀的部分召集起来。万一他招了呢。

    这可是一个有着雄厚资本的初创企业,迅速扩张的公司。

    今天学生过去工作,表现好了的话明天就当部长经理。不是部长也是主任。再不济,科长总要混一个吧。

    以后学弟学妹要找工作,那就多谢学长关照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