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三十二章 杀猪定亲

第三十二章 杀猪定亲

    “嗷…嗷…”妈呀,什么东西的惨叫声?

    林川被惊得拥被坐起,睁眼望一眼蚊帐外面,房间里还是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

    醒了以后,他才想起今日是自己家里杀两头年猪。卖一头,自家留着吃一头。

    过年的菜肴以及初三的年酒宴席,大部分指望都在这头猪身上。

    “嗷乀嗷乀…”

    林川仔细再听,肥猪的惨叫声越来越弱,慢慢消失。

    “这么早就开始杀猪了!”林川嘟囔一句,又倒下床,扯起被子盖到自己的下巴。

    “没有灯,我咋个起床哦?”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林川睡在上房爷爷奶奶的房间。

    自从二个哥哥回家以后,家里的被子就不够盖,林川就自动自觉地让床、让房间。

    他们没人愿意跟老年人睡一个房间,也没人喜欢盖爷爷奶奶腾出来的铺盖,只林川不嫌弃。

    其实爷爷奶奶爱干净,腾出的空床也没有怪味。

    虽然床单和被子的里、面都是粗麻布,摸着痧手,但穿着里衣睡就不怕。

    而林潭邀请林川跟他一床睡,林川怎么都不同意。

    因为十三岁的林潭冬天时还跟大伯、大伯娘一个房间睡。

    农村由于房间少,房屋的空间大,基本上每间房都是两张大床。

    多数孩子七八岁了还跟父母一个房间睡。

    有些人家分家迟,人口多而房屋少的,十几岁的孩子还跟父母一间房。

    特别是冬天,三四个孩子挤一张床的都多。

    一个房间里,人多,东西挤,似乎就暖和许多。

    这些是南方穷人的取暖方法。

    林川东想西想的,想得又昏昏欲睡。

    “小川,起来了!”

    “哦!”

    林奶奶端着油灯进房间叫起的声音,以及光亮又让林川清醒了过来。

    “奶奶,咋这么早开始杀猪?往年也没有这么早过。”

    林奶奶帮忙挂起蚊帐,又给林川解释道:“往年一天只杀一头,不用赶。

    今天早上杀两头猪,收拾好以后,下午要杀两只羊。一整天都会忙得很。

    明天又是年三十,要祭祖、开年饭,不宜再现杀畜牲。”

    “过完年,你爹带着你娘要去省城当差,也没有多余时间料理家里的畜牲。”

    “哦!”林川听完点头,表示明白了。

    “哦,对了!”林奶奶说到这里,才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还没有给林川说。

    “咋了,奶?”林川看见林奶奶的样子,就知道她搞忘了什么。

    年纪大的老人忘性大,希望不是啥特别重要的事情。

    “小川啊~”林奶奶一副要当和事佬,知心奶奶的神情…

    她曾经劝和人家婆媳矛盾就是这个语气语句开头。

    “咋啦?”林川一听奶奶这语气,顿感大事不妙,奶奶忘记的事情与自己相关。

    “她又要劝解自己啥呢?自己有啥事需要奶奶开解吗?”林川百思不得其解。

    “小川啊!有件重要的事情,你爹娘昨天让奶给你说说,可是奶昨天一忙起来,晕头转向的就忘记了,这哈儿(会儿)才想起来。”

    “啥事啊,奶?”林川心说,您直接说,不用铺垫那么多。啥要紧事,我都能承受的住。

    “是这样的…”林奶奶坐上床边,准备从头到尾的慢慢讲。

    林川则不再急着起来,穿着棉袄坐在被窝里,任被子盖着下半身,洗耳恭听。

    林奶奶拍拍孙子拱起的膝盖,示意他把腿放平,“你肖爷爷前几年不是打算让你当孙女婿的?”

    “啊!”是有这么回事。

    林川听到这里明白了,是关于自己的亲事问题。

    大哥、二哥都已经定亲,现在轮到自己了。

    他这几年见没了声息,以为肖爷爷已经打消原来的打算,没想到他老人家还挺执着。

    “前段时间,你爹回来以后,你娘跟你爹说过这回事。

    肖家小雅也是个知书达理的闺阁小姑娘,奶和你娘都见过,她还会医制药,能够照顾好你。”

    “你爹考虑过后,觉得大家都知根知底,可以结亲。”

    “本来十天前,你爹打算请幺婆上门去说媒的,哪知道肖家先请媒人上门来说了。”

    “前几天,你爹娘和肖四郎中两口子已经说定,今天是个很好的日子,适宜定亲。”

    林川边听边点头,没有啥可以反对的。在古代,讲究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且,他已经知道肖雅没有裹脚,是能跑会跳,可以上山采药的健康天足,再加上还识字习医,这就比这个时代许多的姑娘强。

    她大三岁就大三岁,反正自己的心理年龄更大。

    林川担心拒绝了这个,以后父母会给他说一个官宦家的“金莲”小姐。

    听说现在大多数的官宦家小姐都裹了三寸金莲。

    皇帝今年才下令放足,而且规定女孩子以后不准缠足。就算现在有旨令了,可以前缠坏了的,没有办法恢复。

    “小川啊,你中午见了肖四郎中夫妻俩,要嘴甜点啊。不要是平时的锯嘴葫芦样。”

    “哦!”林川点头。

    “他们以后就是你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了。你的嘴甜点,多喊几声爹娘不吃亏。”

    林奶奶没好意思说的是,你嘴甜点,多哄哄丈母娘,以后她给姑娘准备的嫁妆就多。

    “知道了奶!”林川答应的很爽快,但不一定照做。

    他打从前世的小时候起就很有主见,大人们教导的事情,对的,他听,听了照做,不对的,他听了就只是听了。

    肖家人对他很熟悉,特别是肖老爷子,人家看重的就是他的沉稳老成,不花哨。

    若是他陡然变成一个很会说甜言蜜语的小伙子,说不定人家反倒不喜欢呢!?

    至于在姑娘面前嘛,偶尔可以说说暖心的话,送点小礼物。

    林川注重细水长流的感情,不喜欢似火焰般轰轰烈烈的那种。

    火焰燃烧过后是灰烬,起初越浓烈灼热的感情,冷却的越快。

    “好了。你起来吧!”林奶奶双手撑着床边起身。

    林川直起身子扶了奶奶一把,待她在踏板上站稳了才松手。

    林奶奶下了踏板,掸了掸衣襟,要出房间时才又多嘱咐了林川一句。

    “今天你定亲,不用你帮大人忙活。你可以早点换上一身得体些的衣裳,免得人家上门来时,你还跟平时一样不讲究。”

    “哦!”能早点穿新衣服,林川一百个愿意。

    ~~~

    对面平坝大埂上的肖家,今天早上也是一早开始忙碌。

    肖家一共四房人,二房在世道好起来后又搬去省城经营药堂。三房则是在府城经营药堂。

    现在留在茶山镇生活的只有长房和四房两房人。

    长房的人不多,两个小子,长子长孙在县城经营一间药堂。

    次子带着儿子、孙子在茶山镇照顾二位老人,并且经营药田,种植药材。

    四房是肖老爷子和肖老太太夫妻的老来子,孙辈只得一子一女,是对龙凤胎。

    儿子肖杰,今年十四岁,不打算行医,在县城读书,准备走考科举入仕这条道。

    新朝的政策已经很宽松,取消了前朝考科举的户籍限制。

    无论什么户籍,哪怕是前朝规定的匠籍、商籍等都可以考科举。

    林川估计肖老爷子是不想四房与长房的老二争茶山镇药田、药山的经营权。

    让四房的孙辈走另一条看着光鲜的大路,算是给一个以医药传承的世家大族带来多一种选择。

    肖杰选择这条别路带来的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肖老太太在翻箱倒柜,准备给林川这个未来的孙女婿选件合适的定亲礼物。

    她在嫁妆盒子里拣起一块黑多白少的双色玉佩,凑近油灯细看。

    这块玉佩的质地不太好,中间像是有几条裂缝,像是老树根须盘满了整块玉,要裂不裂的样子。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它又没有断裂。她曾经带在身上养过三十年,可是养也养不好。

    它还是肖老太太的亲祖母去世之后,她在娘家分得的念想之物。

    “你把它找出来做什么?”肖老爷子见床上散着一摊乱七八糟的物件,不理解老伴的意图。

    “小雅定亲,咱们总得给孙女婿一样礼物吧!”

    “小雅她娘没准备?”肖老爷子惊异。

    这些不应该是儿媳妇准备的事情嘛?她是孩子的亲娘,也是她当人的丈母娘。

    “她手里的东西不合适现在送出去,咱们两家只是定亲。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变?”

    “你说什糊涂话?”肖老爷子说老太太一句,“林家二房不是那样人。林川那小子也是个一言九鼎的信义小子。”

    “我这不是以防万一么!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肖老太太仔细打量着手掌心的玉佩,带着回忆和思量道:“这玉佩质地是不怎么好,但它有年头,是个老物件。

    送给林家小子做为定亲礼物,他们也说不出咱们失礼的话!”

    肖老爷子想想,也觉合理,便道:“随你吧。”

    大不了,几年后在他们成亲时多补上二件好东西。

    ~~~

    林川收拾好自己,又吃过了早饭后,便拿着一本书装样子,进了东厢教室,眼神无定的打量它。

    “要定亲了…”他的心里有点乱,还是修行不够。

    他曾远远地见过肖雅,是个纤瘦灵巧的姑娘,扎两条长辫子。

    本在院子里晾药材,听见他喊肖爷爷的声音,忽的便转身进了药房,然后回去了后院。

    留给他的就是一个灵活无比的背影,连脸都没有看清楚过。

    林川觉得前朝规定的男女七岁不同席,感觉很操蛋。

    他在镇上、村里,除了本家的姑娘,很少见到外姓的七岁以上的姑娘。

    林川前世是个齐天大圣一类的剩女,这世身为男子,居然十一岁就要定亲。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心乱乱的同时,又有些期待,有个姑娘陪着一路前行,不知道又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我将来能做个好丈夫吗?”林川自问。

    “哦,做个好丈夫之前,应当先学着做个好男朋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