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六十二章 警醒为要

第六十二章 警醒为要

    “咱家这栋宅子,我用一百两银子买的。”

    “知道为啥这么便宜吗?”林三柱扫视着一溜二排六个子侄。

    若是二哥家的三个小子也拉来站在一起,共九个大小子,出去唬人倒是能唬人。

    可是…

    “不知道。”林川摇头回答。另几个也摇头。

    几个都满眼疑惑看着林三柱,不知道他究竟想要说什么。

    “伯清,你在州府住的最久,这几日也到处跑,没人告诉过你,说咱们这附近有闹鬼的传言吗?”

    几兄弟面面相觑,都没有听人说过这回事情啊!

    “这处院子不错,环境也好,而且我们在这里也住了些日子,也没有看见个鬼影儿,想必是人们以讹传讹罢了。”林达笑道。

    林川是不相信鬼神的,哪怕她穿越了,不也是人?

    也笑着接话道:“爹,大哥说的对。况且,咱们家加上族人、小厮,十几个男儿,阳气旺盛,有那啥,也是它们害怕咱们。”

    “我倒是想看看鬼是什么样的,以后也好…”林江嘀咕到一半住了嘴。

    林三柱瞥侄子一眼,也不管他以后好干什么,不过是跟朋友三四吹嘘几句,编编故事哄人。

    “你们说的都有理,传了这么多年闹鬼的传言,没有人能说清楚鬼究竟是什么模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宅子的老主人,何大人家那可是真惨啊!”林三柱很有些感慨。

    “何大人是那时的宣慰司千户大人。手下有兵的。”

    “爹,您不是才到州府任职千户不久?多年前的事情,您也能够知道?”

    林川问完才反应过来,林三柱多年前在满州府境内都剿过匪。

    若是轰动了整个黔州省的灭门惨案,他怎么可能没听过?

    “我岂止是听说过,当年我们军营在这边驻扎了二年。

    应命帮忙和捕头衙差一起调查凶案,爹与同袍们合力将何大人家几十人的尸体全部抬出了宅子。”

    林三柱想起当年的事也是一阵唏嘘。当时可受了不小惊吓。

    “爹,您快给我们讲讲。那案子最后破了吗?谁灭了何家?”林川连忙尖起了耳朵恳求道。

    若是有法医,恐怕破案会更容易一些。

    林江也眼睛乍亮,尖起耳朵,准备听仔细,回去记下。

    这些都可以是自己以后写话本的素材。

    林三柱看他们对此事这么感兴趣,也就讲了起来。

    据林三柱回忆,那应该是十一年前的冬天,距离除夕没两日了。天气也格外冷的邪乎。

    住在这里附近的官员们家的下人们发现,何大人府里已经有几天没有人出门了,连采买的下人都没有出来过…

    他们前不久才听说何大人兵营里放假,他带着亲兵归家过年。

    可过家,谁家不置办东西?何家为何无人出门?也没人见到他们家拖车赶马地离开呀!

    大家都觉得纳闷,好奇心特别重的仆妇就凑到了何宅的大门口好奇往里观望、察看。

    二个大娘结伴看的,竟然发现门口有一滩血液已经结成了薄冰。

    一推门,发现大门竟然可以推开的,可映入眼前的就是一个仆人的尸体。

    她们吓着了,连声尖吓,近处的门房小厮觉得大事不妙,连忙报了自家主人,又去报了官。

    后面又报到他们驻扎于此的总兵大人处。

    那时的黔州总兵乃忠勇候,立即带人到来查看。

    那时候,林三柱在世子爷手下刚当上小队队长,领着五十人,恰好在应召的命令中。

    带人随捕快们进入何宅之后,被眼前的场景吓得够呛,整个何宅的人已经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仆人和何家女眷基本上都是一刀毙命,不过何家老太爷、何大人和他两个儿子,十数个亲卫的身上都是身中数刀而死。

    何家老太爷腊月十八刚过完六十大寿,宅子里布置的红绸、寿字都还没有撤,衬的整个何府更加的阴森恐怖。

    整整一百零六口人,那个惨…

    林三柱和同袍们从何府搬完尸体回去兵营后,吓得还连续做了好几晚的噩梦。

    军医还特意为他们开了二副安神药,喝了几天才能睡着。

    “也就是说凶手可能是在寿宴那天晚上动的手?”林川问道。

    “应该是这样,据住这一带的大人们讲,他们那天还去参加了何家老太爷的寿宴。

    第二天的时候,家下仆人似乎就没有见过何家的人出来。”林三柱回忆道。

    “这何家到底是得罪了什么人啊,竟然会被人灭了满门,肯定还连累了一些亲戚!

    他还是有朝廷官职在身的五品千户。不能是土匪所为…”林川若有所思的感慨。

    “满门…嗯…。”林三柱好像还知道些什么,吱唔了一下。

    “难道何家现在还能有人活着吗?”林川诧异道。

    这种有心灭掉官员满门的,又岂能留下活口?

    “当时,何家的灭门案中的确还有一个幸存者。

    我记得当时走到后院,发现一口枯井中有微弱的动静,趴到井口一看,里面竟然有一个七八岁着红衣的女童。

    不过女童因为惊吓过度,当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知府大人和总兵大人什么都没问出来。”林三柱仔细回忆道。

    “女童是何家人吗?”林川问到了关键。

    “是何大人的外甥女,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当时在清点何家人尸体的时候,发现何大人家的小侄子竟然不知所踪。”

    “那个小侄子还能活着?”林川关心道。

    心想,若是他活着,如今至少该是个二十多岁的大人了。

    对于便宜买下他家的宅子,又顶替了他伯父官职的父亲,是否会牵怒呢?

    虽然不关自家爹的事情,可是有些人不讲理啊!

    他对于自家住过的宅子肯定也有感情,后面这十一年的闹鬼,不知道有没有他的手笔。

    “这,爹可就不知道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如果那个小侄子还活着的话,何家就还留有一丝血脉在世!”林三柱神情感慨。

    想到何大人家的惨祸,不免会警示自身。

    自己如今坐在他的位置上,谁知道后面是哪些人动手的。

    土司、土匪或者是那位…

    定定神,他方才又道:“我和你们几兄弟说起这个,是希望你们几个能够明白,世事无常的道理。”

    “爹身在官场,当这个千户也是如履薄冰,不知道有多少明里暗里的敌人盯着爹。

    你们几个生成了一家子的骨肉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定要团结和睦。

    莫被外人钻了空子,不然,敌人还没攻进来,咱们自己内里先乱先败了。

    有本事的男儿,都是将眼睛放在外面,与外人争斗,争抢,不要与兄弟们争些无谓的东西。”

    “话语权,领导权,你们几兄弟之中,咱以能力而定。

    要想兄弟们服气,就得拿出能力品性来看看,让人心服口服。”

    “爹没有多大本事,挣不来多少家产。供你们科举,为你们娶亲成家,已经是要债台高筑。”

    “你们三兄弟,娶亲过后,老子就给你们分家。”

    “你们以后的小家过好过歹,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林三柱训了儿子们一通话后,这才说出了找子侄们来此的目的。

    “明日,院试的榜单就会公布出来了。大海既然说中不了,三叔就安排你入兵营了?”

    林海点头:“三叔,中不中我都要入兵营的。麻烦您费心了。”

    “我明白了。”林三柱点头。

    “你三日后去宣慰司报到,从小兵做起,先好好训练!”

    “是。”林海大声应道,不自觉立正身子,挺起胸膛。

    林三柱满意点头,有个兵的样子了。当初候爷驯练他们这些小兵驯的凶的很。

    “我知道你志不在科举上,参加院试是为了多一条可行之路。

    入兵营不一定有大前途,但认真干,能学到一身本事,养家糊口可以。”

    见林海点头,林三柱又看向林江:“仲平呢,你是继续考,还是入兵营啊?”

    “我看情况。”林江没有长远规划,想的是走一步看一步。

    “也可。”林三柱不逼迫子侄们走什么路。

    又看向长子:“伯清想早日出门游学,打算一路游学,一路上京城赴考,我和你们娘考虑过后,已经同意了。”

    “爹托人帮你弄到了国子监的入学名额。你几时出门,带哪两个小厮护卫,做起计划来吧!”

    “好的!”林达心里高兴。

    他决定参加三年后的会试,下个月就出发,先在江南游学一段时间,明年下半年到达京城即可。

    在国子监求学两年时间,到参加会试时也尽够了。

    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朝廷的教育管理部门。

    在里面,可是能够认识结交不少人脉,对以后的仕途定有帮助。

    一个五品官,一生最多只能有一个荫监名额,看来,爹还是最看重我这个长子。

    林三柱理会完长子林达,又对次子林逑和幺儿林川以及侄子林潭林江道:

    “等明天看了榜单,若是你们中了秀才,进了县学挂名后也想要出门去游学去长见识。

    我也为你们想办法,托人介绍你们入其他文教兴盛的地方书院里读书。如何?”

    林川、和林潭、林江几个都互相看看,又点点头。

    只林逑考虑了一会儿,斟酌道:“爹,他们可以都等榜单出来了再定,但是我已经定了,我不想出门去游学。太受罪。”

    “你不想出门也可以,就在府学、县学读书也很好!”林三柱满口应承次子。

    三个儿子,有一个愿意留在身边也行。免得淑坤常念叨。

    林三柱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关外打仗冻伤了,这近一年,也没让淑坤和方氏、刘氏、叶大丫怀上。

    淑坤和刘氏、方氏可以说是上了年纪,可叶大丫才十八岁,正是能生的时候。

    丢下脑中闪过的乱七八糟的思绪,林三柱温言对次子道:

    “出门肯定是不如在家里面舒坦,不仅仅是路途上奔波辛苦,还要冒着人身危险的。”

    “不是说已经没有土匪山匪了吗?难道还没剿干净?”林江还想出游江南之地。

    “虽然说,官府近二十年将各路匪患基本上是剿清了,但难免有漏网之鱼逃脱在外。

    他们会不会再纠结起小股的匪徒,干开黑店,驱黑船之类的行业,哪个也不知道。”

    林三柱警告道:“坏人不会在脑门上贴字。人心多变。

    不是坏人的,若是见到你们年少可欺,也有可能一时起念而变成了坏人。

    总之,你们出门在外,记得多加小心,脑筋灵活点随机应变。”

    “遇到刁民、强匪了,千万别报出真实身份,在外更不要吹吁你爹是千户,剿过匪,灭过土司什么的。明白吗?”

    “不报身份还可能安全脱身,报了身份更容易被杀灭口。”

    “明白吗?”林三柱加重了声音语气。

    “明白!”林川几人大声答。

    别人明不明白,林川不知道,他是真的明白。

    “虽说一般人不会为难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可是,万一遇到了四六不懂的人呢?”

    林三柱边教育子侄,边在脑海中搜索可用的人脉。

    王知府乃湖南人长沙人士,曾在岳麗书院就读,族里也有中了进士的老叔伯在里面任先生。

    听说这个书院也是有名的很,还有个白鹿书院,也听世子爷身边的军师说过,那里也出人才。

    娃儿们若有兴趣,派人送年礼上京时,可以厚脸皮托世子爷帮忙求两封推荐信。

    人情是不用白不用,大家你帮我助,你来我往的,才会更热络。

    人情长时间不用,也是会冷掉的,也可让淑坤给修夫人,世子夫人送些这边的土特产。

    内外都与忠勇候府联系起来,续几分香火情。

    他们忠勇候府可是皇帝的心腹亲信,而皇帝耳大、人中长,肯定是个长寿的帝王。

    林三柱想的多,而林川也被前千户何大人家的灭门惨案,爹安排大哥进国子监的事情警醒了。

    古代不比后世,嫡长子是比后面的弟弟们更有权威。

    只为一时的心气不顺而挑战礼教,不划算。

    而且,自己何苦对大哥的傲气看不惯呢?

    他年纪轻轻的就中了举人,也是值得骄傲一把的。

    看来,自己考试顺了几分,也有了傲气冒头。

    不可不可,人可以有傲骨,不能有傲气。

    一日三省,一日三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