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三十章 盛况

第一百三十章 盛况

    在林川和林潭的努力之下,天色还有一丝丝亮时,终于帮着林晚将秧苗栽完。

    让林川奇怪的是,这么晚了那已经是老头子的老师和王山长还在田埂边聊得起劲。

    他爬上田埂,抬眼之时还看到斋长提着灯笼从远处匆匆走来。

    “县令大人、山长,您们怎么又来巡视秧田了也不告知一声?”

    “天未黑尽,能见到路!”

    县令!

    林川和林潭听了都有些懵,他们还一直以为是书院负责看管学田的后勤职工呢!

    刚才自己应该没有什么失礼的行为吧?

    好像有点!

    林川还在回忆着自己刚才失礼于不回答他的问话,就听到县令问道:“你就是林川吧?”

    “嗯!”林川点头,虽然有些意外,但见到山长,又不意外了。

    山长和县令的关系明显比较不错,通过王山长而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奇怪。

    县令见林川一副了然的样子,对王山长笑着说道:“你这弟子是真不错!”

    言罢,又对林川道:“你师父说你在答卷时提出了新的选种子方法,我顺便过来问问。”

    原来是因为前天自己答的那份卷子啊,林川恍然大悟。

    “你当时在卷子上回答的选种方法是你自己异想天开,还是已经有过实践?”县令开口问道。

    “呃,已经有过几年实践的。不过,只是村子里的族人以及族人的亲戚们这么做,还没有大面积传开来。

    其实,我在县试和县学里的考试上已经答过类似的题。”

    “你们实践过后效果如何?”县令盯着林川问。

    “别人家的,我只是听爷爷奶奶说过,多收一成左右。

    我们自己家的,因为施肥管理比较好,多收一成半左右。”

    “那就好!我们可以大面积实践和推广此法了。”县令听了很高兴。

    “既然如此,其实移栽玉米苗之时,选择粗壮的秧苗先栽,也可行的吧?”王山长问。

    “对!”林川点头:“一个道理的。移栽任何苗,都是粗壮苗更优质的。”

    “师父,这秧苗移栽,是哪位农事专家提出来的?”林川不记得前世清初是否有了移栽技术。

    “哈哈…”县令听了哈哈大笑道:“这个啊,是太祖提出来了,由户部派人研究推广的。”

    几人边说话边快走,大概天色暗了,灯笼光线也不明亮,县令没看清路,绊了一下差点摔跤,林晚赶紧上前二步扶着。

    林川和林潭见他扶稳了人,便止住了上前的脚步。

    “大人没事吧!”斋长和王山长都关切地询问。

    “没事没事!你们放心!”县令摆手安慰。

    “外祖,您小心一些?”林晚担心地道:“您应该早些回家,不必等我们的!”

    外祖?

    眼前就这么几个人,年龄能当林晚外祖的也就只有县令和斋长了。不过,明显是县令。

    真没想到专门借给自己秋闱题集册的腼腆少年竟然是县令的外孙,难怪他是山西那边的口音。

    不知道为何跟着外祖到千里之外的湖省读书。

    “得之,我真没想到那位是县令,竟然还是你的外祖!”回到了书院的林川感慨道。

    “什么,你说刚才和山长一起与你们分开的老人竟然是县令!

    我竟然没有在田边多留一会,让县令和山长看到我不怕苦累的优秀一面!”

    陈晓明眼睛轱辘着搞怪,不知道他是真后悔,还是逗笑。

    “还请二位林兄和陈兄替我保密。外祖说过,我在书院就只是一个学生。”而不是少爷。

    林晚还是一如既往的腼腆。

    林川林潭和陈晓明都当即答应了下来。

    不提家世,保持低调是对的,反正林川是这么认为。

    动不动就跟人说“我爹是某某某的”,那是讨人嫌的中二小子!

    学生们只体验了二天的劳动,栽了一块十亩左右的田而已,回到书院时一个个也没有了之前意气风发的样子。

    林潭坐在床边上抬着右腿不断审视,半天后问道:“小川,我咋感觉这些毛孔里还有泥呢?”

    “你那是错觉!”林川瞥一眼林潭,又看了看他抬高的脚,没好气地提醒道。

    “你的脚趾甲,长了那么长,应该剪了吧。不然费袜费鞋。”

    “哦!”林潭自己注意了一下,也点点头,又反复看手:“还有手指甲也可以剪了。”

    “手指甲里面的黑泥,好像也没有洗干净。干二天农活,我风流倜傥的形象就有了损。”

    “劳动光荣!”林川看看自己泡起了皱的手指头,不走心的安慰林潭,也安慰自己。

    已经干了的事情,不要抱怨。

    不然,活也干了,还不能得个大大的‘好’字!

    “无事做,预习书吧!”林川倒是觉得这二天对于林潭来说绝对是件好事,给他紧紧心神。

    从第二日开始,林川和林潭就开始了他们正式的学习生涯。

    书院除了每月的十日、二十日由山长讲学,每月还会邀请学者来书院讲学一次,平日都是自学为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放飞自我,书院还是有自己的学规和课程安排的。

    学规就相当于现代的校规,基本上全国都差不多,一共有七条。

    包括: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患难相恤、勿妄语等等。

    课程安排方面,上午是四书五经的训释及经解参看,下午是经书策论,晚上都须读《通鉴纲目》。

    在这部史学巨著当中,是南宋朱熹修订了北宋司马光的正统观。

    例如:不承认王莽政权,于三国尊蜀汉为正统。

    全书以“纲目”为体,纲仿《春秋》,目仿《左传》。

    另,每月还有六艺课、八雅课、算数课及常识课。

    修文斋除了有斋长来管理日常事务、奖罚惩戒。还有讲师一人,负责学生学业上的日常解惑。

    经过七八天时间,林川已经很快适应了书院的日常生活。

    “堂兄,你今天这么早就睡下了?不是身体有什么吧?”

    在外面,林川现在很注重礼法规矩,怕被人抓把柄。在称呼上也注意起了长幼尊卑。

    看到林潭这么早就休息了,林川有些纳闷,上前摸摸他的额头。

    “明天可是山长讲学的日子,我得早早睡了,养精蓄锐,争取明日一早去占个好位置。”

    林潭只睁眼看了一下林川又闭上了眼睛。

    王山长每个月只有两天讲学的日子,因此每一次的讲学都显得非常珍贵。

    他不像林川,可以随时去找王山长释疑解惑。

    林川虽然对于明天也很期待,但还是按作息规律来。太早了上床,也睡不着的。

    反正,明天林潭也会帮自己抢个好位置。

    前世上学的时候,林川基本上都是坐在第一排,大学也是如此。

    大学时,好像没什么人愿意坐第一排,没想到林潭现在却要为坐第一排而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早,本来以为林潭早早去了能占据有利地形的,来到讲经堂才发现他也没占到好位置。

    好的位置都已经被更勤奋的学员占据了。

    林川看林潭在中间的位置也无席位,只好坐上更后面些的蒲团。

    看着前面乌压压的人头,他不由得纳闷,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该不会是昨天晚上就睡在了这里占位置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讲经堂里的人也是越聚越多,已经把整个空间都填的满满当当。

    听身边的两个高年级学生讲,第二排好像还有二个举人在座。

    林川抬头打量了一下前面二排,凭外表实在看不出谁是举人。

    平时在书院里根本就看不到这么多学生。

    想来这一个个的可能都是在家里苦学,只有遇到山长的课,才一窝蜂的卷来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