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锦城重明记 > 1.红叶狩(1)

1.红叶狩(1)

    由于地理缘故,锦城少晴,尤其是冬季,犬见日而吠,少见多怪。

    正月十五,夜空遮云避月,没了满月的加持,凡间的灯火尤其需要鼓足气力,将元宵节的气氛烘托起来,映照到位。

    闹市区知名的古街“绣外巷”附近,类似庙会的活动如火如荼,花灯一盏盏串联起来,暖暖的红色和黄色把寒意驱散,让每个前来凑热闹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光。

    游人如织,摊贩们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商机,个个卖力地吆喝起来,就连平日里少言寡语,专心致志地吹糖人、捏面人、画糖画的老板,都不时在手忙脚乱中抽空抬起头叫卖两句,生怕引不起注意。

    “太吵了……太吵了……太吵了……”

    性能强劲的现代照明设备让商业区亮得宛若白昼,但是同时也让更高的地方愈发漆黑一片,没有特意打灯的建筑在暗夜里只剩下一团模糊,连轮廓都辨不清楚。

    似乎也没人注意到,平日夜里被射灯弄得五彩斑斓的高塔,在今夜意外选择了黯然隐匿。而刚才那抱怨的声音正是从高塔的顶端幽幽传来。

    地面上的人自然是听不到的,唯一被这喋喋不休的呢喃骚扰到的,大约只有近在咫尺的另一人。

    那唠叨不停的人满面难色,正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姿态盘腿坐在高塔的飞檐上。之所以说匪夷所思,是因为飞檐太过“崎岖”,而他坐得又太自然,就好像屁股底下不是瓦片,而是舒适的沙发。

    此人面相有几分孩子气,甚至还未脱婴儿肥,一头自然卷的短短乱发更是把这种可爱的稚气发挥到了极致。他单手托腮,接触面颊的手掌逐渐用力,往上方挤出一团可爱的肉来。

    “喂喂!我们还要在这边等多久?”

    站在一旁的人背靠塔壁,正单手举着手机观看,闻言淡淡投来目光,取下一边耳机。

    “我可以把耳机借你,降噪的。”

    自然卷撇嘴思忖片刻,猛地摇了摇头。

    “不要,我耳朵敏感,不喜欢塞东西。”

    另一人摊了摊手,表示爱莫能助。他身姿清隽,脸瘦削而略长,一双细长的眼睛微微上挑,半隐在柔顺的刘海里。有人喜欢将这样的面相称为“狐狸面”,可是放在他身上就显得不那么合适,因为他更像一只慵懒的瘦猫。

    胖猫可爱亲人,而瘦猫通常都是有些无情和冷淡的。

    即使是在夜色里,也可以判断出他的头发并不是黑色,而是一种泛着银光的灰。

    “那视频你到底还要看多少遍?不是只要看最后一段就行了么?”

    灰发人闻言,再次取下耳机,认真回答。

    “既然是‘狩猎’,就不会是随性而为的,一定有相当时长的观望过程,我们要找的东西很可能曾经出现在视频中的某一秒。”

    见他回答得一本正经,原本有些没话找话的自然卷有些错愕,瞪大了圆圆的眼睛注视了他几秒,略尴尬地笑了笑。

    “别那么认真嘛,第一次合作,倒显得我有点儿不负责任了。”

    “不会,老大在行动前特意开会交代,你们癸组的行事风格就是自由自在,不要多加干涉。”

    “是么……你们丁组还开了会的?”

    “你们不用开?那是怎么布置任务的?”

    自然卷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调出微信界面展示了一下。

    【辰初刻,秀外巷,顺安塔】

    【合作任务,具体问现场丁组的人。】

    银发不露声色地深吸了一口气,这消息也太简陋了些。回忆起自家老大那一本正经用PPT展示任务背景、规划分工、预见可能情况的姿态,癸组负责人的工作态度已经很难用“自由散漫”来概括。

    难怪自然卷一来就接连提了好几个问题,视频也要凑在自己身边看。原来不是他不关心任务内容,而是根本没有被通知到。

    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自然卷挠了挠头发,不好意思地问道:“唉,新人,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我没有说过,你也没有问过。”

    “嘿嘿,现在问也不晚。”

    银发微微一笑,放下手机,站直了身子,正式地回答。

    “我叫泽婴,九狸前辈,请多指教。”

    ……

    绣外巷并不是一条独立的巷子,而是并列两条,一窄一宽。

    宽巷占了客流的绝大多数,充满了各色店铺,而窄巷里则藏了许多别具特色的食肆和小酒馆。

    小酒馆这东西特别考验人气,而且很容易被喜新厌旧。找到特殊卖点,一夕爆红的所谓“网红店”开了又关,往往昙花一现,而能长期存续下去,做成品牌让顾客忠实黏着一来再来的“名店”,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李冬来工作的小酒馆单名一个“酽”字,勉强能算是曾经无限靠近“名店”榜,差一点儿就能挤进榜单。

    靠着一个出色的驻唱歌手,此前“酽”也算是小火过一阵,工作日都能座无虚席。不过那位歌手很快在短视频平台上红了起来,终于还是自立门户离开。

    老板自然不能坐以待毙,立刻开始发掘下一位“明星”,并且在心里默念“一定要签死长约”。

    李冬来就是在这时候前来应聘的,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他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甘心收拾行李回老家,于是在逛街的时候看到招聘信息就踏进门槛,厚着脸皮毛遂自荐。

    老板见到李冬来时眼前一亮,这孩子长得着实好看,虽然不怎么会打扮,可是五官身形都无可挑剔。

    “只欠收拾”,这是老板对李冬来不那么恰当的评语。

    于是即使是在歌喉不怎么过关的前提下,老板还是录用了李冬来,并且自掏腰包带他去打理了一番。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虽然歌还是练不好,可是李冬来表现出了“社牛”本色,和客人相处融洽,男男女女都能吃得开,如鱼得水,很快就招揽了一批新的熟客。

    试用期未过,一纸三年合同就摆在李冬来跟前,这位名为“歌手”,实则是“酒托”“吧员”的小鲜肉迷迷糊糊地正式上岗。

    最近几天,李冬来的生意并不好做。虽然时逢假日,可是窄巷里游人少得可怜,隔着建筑听见宽巷那边人声鼎沸,就好像是不同世界。

    以往窄巷在这个时间应该全靠各家招牌照明,营造出一种灯红酒绿的氛围感。可是此时不光是元宵的花灯明媚,路灯也反常地被打开,虽然瓦数不高,但是那昏黄一盏接着一盏,还是让李冬来很是不习惯,甚至觉得有些刺眼。

    没办法,谁教之前出了那档子事儿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