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争霸之焚血幽秦 > 第七章 君子六艺2

第七章 君子六艺2

    “始皇帝平天下,六代庙乐,唯《韶》、《武》存焉。二十六年改周《大武》曰《五行》。”

    “故六乐,习练点评《大韶》、《大武》可也。”,夫子总结。

    “且始皇帝文治武功盖越前代,疆域之广远迈六代,故贵族君子不可不习练《五行》。”

    严青也很认同夫子的观点,只是这些礼乐属于国家层面的礼乐,侯府是不能演练的,否则就是逾制,只能牢记夫子讲解,大武每段舞乐的人员位置和表达含义。

    大武乐章的第一首歌诗是《武》: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开始是一长段鼓声,大概是舞蹈的前奏。舞队已集合,准备上场,接着,舞者手持武器,从北面出来,巍然屹立,徐缓悠长地歌唱,表现了武王伐纣的决心并等待诸侯到来。

    这首歌诗颂扬武王的功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接着赞美文王,他为后代开创了基业。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战胜殷商,遏止商纣王的暴虐杀戮,成就了不朽的功业。这是一首概括性的颂歌,是对文王、武王功业的追述。

    大武乐章的第二首歌诗是《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舞蹈转入炽热的战斗气氛,“发扬蹈厉”,表现周军由姜太公率领的前锋部队,直指商都朝歌,这时舞队两面有人以示传达军令。舞队随即分成两行,作激烈的击刺动作,边舞边进,表示已灭商。

    大武舞的第三首歌诗是《赉》: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表示凯旋后南归。舞队可能只作“过场”式的回还移动。

    以武王的口气演唱,意谓文王励精图治,我要继承他的事业,并且要发扬光大,因此要离京巡视。这是周王朝承受的天命,它一定会更加辉煌。

    大武第四段《般》: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表示南方各小国成服于周,南疆已稳定。舞队可能以宏大、对称、稳定的构图,来显示万邦来朝的气势。

    大武乐章的第五首歌诗是《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桥岳,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的功绩。

    舞队再分成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协助周王统治。

    第五段是大武舞主体部分的末章,演员整齐跪坐,表现周公和召公分治的功绩。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周公居东,为左;召公居西,为右。大武乐章通过左右分坐的舞蹈动作表现周公、召公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周公发号施令,召公加以传达执行,周初的情况确实如此。

    大武乐章的第六首歌诗是《桓》: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舞队重新集合,排列整齐,庄严肃穆的表示对周王的崇敬。

    这一段对武王的颂歌。他承受天命,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富足。他保有中土,又巡视四方,使王权更加稳固。他的光明照耀上天,取代殷商而君临天下。

    大武各诗原文在诗经之中,尚能拾遗朗诵。

    礼乐儒生上课完毕,严青又被送到武术教习处熬炼筋骨,练习射术。

    “青小子,你兄长十岁起就开始熬炼筋骨,你也不能例外。你作为贵族子弟,将来难免会被皇帝陛下征召,鏖战沙场。平时多流汗,沙场少流血。”,侯府武学教习如是说。

    “青小子,你现在先从这些大石锁举起,熬炼气力。我会和你父候讲,你每日需要肉食并配合巫药洗浴,以增长气力。巫药,就是蒙顶山巫长供给侯府熬炼气力通经络,长气血的草药良方。”

    想着兄长严朔已经锻炼完气力,现下已经跟着教习学习刀兵,严青心里也痒痒。没办法,兄长严朔也是锻炼了足足三年气力,才能够跟随教习练习兵策和刀兵冲杀之术。

    “双手各握一只最小石锁,一、二起,平举在两边。三、四收,放回地面。每日练习二百个轮回。月余可以尝试下一级石锁。”

    严青按着教习教导,平举石锁,“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费时良久,总算完成教习规定的二百个轮回。话说当初兄长也是训练的很不耐,多次想中断修习,都被父候和教习批驳回去继续练习。

    抗争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用朔兄长的话就是如果你反抗不了,那就快乐的享受吧。

    寒来暑往,严青一边修习礼乐九数,一边熬炼力气。

    由于有兄长严朔在前作为榜样,好多次严青想要放弃,最后都被自己掐灭了想法。

    二十斤、四十斤、六十斤、百斤、百五十斤、二百斤。石锁重量不停增长,严青的臂力也在随着训练强度增大而增强。

    每日练习完,肉食配合蒙顶山巫长提供的巫术药方药浴,气力筋骨也在慢慢变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之前练习射箭之术,只能练习第一步白矢,后面的四种射箭之术严青空有心气想学,但是由于臂力不够只能放弃。

    现在平举两百斤石锁,气力跟上来,五射剩余的四射——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能跟着教习学习了。

    “参连即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

    “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

    “襄尺的襄读让,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

    “井仪即连中四矢,射在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