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攻略1780 > 第四十五章 战前(二)

第四十五章 战前(二)

    朱克清听到秦明说自己有个堂爷爷是退休老海军时,脸上的笑容堪比刘备知道了诸葛亮的存在,求贤若渴啊,没有一个年纪大的老爷子坐镇,这海军还真有点玩不开。

    其他人也是一愣,这秦明的关系还挺硬哈,竟然还有一个从海军退休的堂爷爷,顿时对秦明刮目相看。

    朱克清想了想说道“秦明,等保卫战结束后,我和你一起去看看你说的哪位老首长,如果能把老爷子请来,咱们的海军建军计划就轻松多了。”

    秦明笑了笑没说话,点头答应了。

    随后众人完成了整个作战计划。

    计划名为“海东寨保卫战”

    计划如下:

    由韩山平带领新兵一班驻守寨子正面第一道防线,配置M249轻机枪一挺,毛瑟6支。

    由李阳带领新兵二班驻守寨子右侧第一道防线,配置FAMAS突击步枪一支,毛瑟6支。

    王德伐带领新兵三班驻守寨子左侧第一道防线,配置ak突击步枪一支,毛瑟6支。

    狙击支援小组1,李继明配置独有的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因为李继明曾经使用过09式重型狙击步枪,对同属重狙的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拥有较高的适应性,主要对清军炮兵实施精准射杀,提前解决清军炮兵所带来的危险。

    狙击支援小组2,白度和朱克清各配置一支M24高精度狙击步枪,负责射杀清军基层指挥官。

    高德和秦明,以及方子善负责武器支援和伤员救治。

    王志信负责带领寨子的土兵准备追捕溃散的清军。

    随后众人开始安排夜间值班的,新兵战士全部进入预备阵地,在阵地进行休息,而寨子的土兵和穿越众值夜守在寨楼上,观察寨门前的开阔地。

    穿越众的精气神在这个新世界里,稍微比原先的旧世界要好得多,起码晚睡早起没啥问题,可能是穿越带来的福利吧。

    朱克清一夜无眠,根本就不困,可能是马上就要接触到第一次实战了,心里多少有点兴奋和紧张。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也是朱克清的自知之明,毕竟作战指挥部署这种涉及到生死存亡的事情还是尽量不要去插手比较好。

    这也是朱克清从发现穿越技能到现在已经快半个月了,今天这一仗必须击溃清军,让黎寨的百姓相信他和穿越众能给黎寨百姓带来平安和稳定,从今以后再也不受官府的欺凌压榨了。

    三月二十日,寅时,离海东寨十里地外的一处山谷平地上,溪流旁,清军建立的临时大营内,清军人马较多辎重粮草走山路无法快行,出发30里后,就在位于海东寨约7公里处的山谷上停了下来,在天还没黑之前,选了山坡地溪流旁安营扎寨,待明日三更造反,五更拔营,辰时抵海东寨,一举荡平海东黎匪。

    在这里就显示出了林百川绝对不是个酒囊饭袋,为将多年的他深知为将者,必全其性,安其所守,一千两百人的安营扎寨,绝不是几十人上百人的出动,必须考虑好兵将,粮草,民夫,骡马的位置,和防止营啸的办法。

    那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在各种不同地形上处置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必须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靠水边列阵;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要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而侧翼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以上四中“处军”原则的好处,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避开阴暗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二十日三更时,海东山的露水显示着这里温度稍低,而营中的伙夫却早已开始起床,开始烧锅煮粮,蒸杂粮馒头,切腌好的咸菜,以供兵士饱腹,而千总以上者,皆是精细白米海鲜肉粥配白面馒头加味道上好的咸菜就食,这就是封建军队的阶级体系所现,官兵的对立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民夫则是自带干粮了,他们的待遇甚至都比不上普通的清兵。

    五更时,大营所有的帐篷拆卸完毕,粮草辎重被民夫肩挑背扛,骡马驼袋,山路无法行车,故此尔,兵将早已就着火把向着海东寨前行,兵士吃过早饭后,精神抖擞,都感觉今天这仗很好打,所以各个营里的兵士都期待着搜刮黎人的钱财贵物,以犒劳自己这次远征的辛苦。

    林百川此时已经不骑马了,山路崎岖,昨日的骑行,身为老者的林百川齐已经有点吃不消,只好下马步行。

    “果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看来这这海东山上的生黎估摸着也不是什么软柿子,诸位切忌勿要轻敌!”

    林百川站在半山坡的看着前锋进入密林,后续军兵随行,往东而去,此时依稀可见红日初升,这迹象看来应该较为吉利吧。

    “是!谨遵大人之命!”

    “是!谨遵大人之命!”

    殊不知,这红日东升是照耀那复兴华夏大业的人,可不是照你这愚昧落后的鞑子军队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