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人在大宋,召唤古龙群侠 > 第二十三章 一茬又一茬的惊喜

第二十三章 一茬又一茬的惊喜

    赵正和辛弃疾一行,来到靠近厨房的营地外一片空地上,义军兄弟们正在此处忙得热火朝天。

    在弓兵营回来之前,火头军就已经烧起大量开水,此时灶孔内柴火不熄,开水用掉后又立刻接着烧。

    空地上摆放着十数个椭圆形大木盆,这玩意后世叫杀猪盆,专门用来给杀掉的牲口脱毛所用。

    木盆长约半丈,宽近四尺,深有三尺,容积还算可观。

    义军兄弟们先将猎物丢进去,然后淋上开水,经过开水一烫,无论是皮毛还是羽毛,都会变得很容易脱落。

    不过有些猎物需要脱毛,有些猎物却不必,而是直接连着整张皮扒下来。

    比如虎皮和鹿皮,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制衣、制靴、制被、制帽等等。

    一张完整的虎皮,能卖出三百多贯钱的天价,五十张梅花鹿皮,才能顶一张虎皮。

    赵正对辛弃疾道:“这些木盆就很合适,等处理完猎物,拿出一部分盛上半盆水,我将之凝成坚冰,把肉放进去再喷上一层冰,便能长久保存。”

    “之后再让弟兄们挖一个山洞做成冰窖,最近可以时常让弓兵营的兄弟出去打猎。”

    “如此既能锻炼箭术,又能存下大量肉食,毕竟天气很快就会冷下来,到时候猎物就不多了。”

    辛弃疾欣然道:“你想得很周到,就照你说的办吧。”

    “恭喜宿主,为四风闸义军解决肉食储存问题,获得8000积分奖励。”

    肉食储存问题看似是个小问题,实则事关重大,这直接关系到义军将士的战斗力,是以这次的奖励才会如此丰厚。

    说话间,一行人走到给猎物剥皮的位置,赵正见义军兄弟正用菜刀给那头老虎剥皮,当即停下脚步。

    那菜刀不仅不够锋利,一个位置要连划几刀才能割开,用着也十分不顺手。

    当下他从后腰摘下丛林之王军刀,自刀鞘中取出副刀,上前对剥皮那人道:“兄弟,你的刀剥皮不太好用,用这个吧。”

    看着赵正手中造型奇特,精致小巧,但看上去十分锋利的小刀,那人连忙放下菜刀,起身抱拳道:“多谢都虞侯。”

    随后接过小刀,在手中把玩了一下,只觉怎么拿都顺手万分,脸上不由露出惊喜之色,忍不住赞道:“真是好刀。”

    赵正见他不过二十郎当岁的模样,微笑道:“平时的时候无需称呼职务,我今年二十有四,应该比你大一些,唤我一声赵大哥即可。”

    那人闻言咧嘴一笑,再度抱拳道:“小弟徐浪,拜见赵大哥。”

    赵正满意的拍拍他肩膀,指着老虎道:“试试,看好不好用。”

    “好嘞。”

    徐浪兴致勃勃的重新蹲下身,沿着方才割出来的口子一划,轻轻松松便将虎皮划开,甚至他稍稍用力过大,竟割进了老虎腹中。

    徐浪惊喜不已的道:“好锋利的刀,有这把刀,我剥皮的速度至少能快上三倍,还能省下不少力气。”

    赵正笑道:“好用你就留着用,好东西要留在合适的人手中,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否则就是浪费,这把刀送你了。”

    徐浪大喜过望,感激不已的道:“多谢赵大哥。”

    辛弃疾与在场其他人,也是笑容满面,连连点头,赵正说的话,总是带着令人信服的道理。

    赵正和白飞飞在辛弃疾的带领,以及十名义军高层的陪同下,在整个营区转了一圈,让他们熟悉了营区的环境。

    最终一行人转到大草棚下的厨房,这里垒着一排土灶,灶上架着问世不到百年的铁锅。

    正烧火煮水的火头军兄弟,纷纷起身见礼,赵正随和的让他们忙自己的事,不必理会他们。

    他走到一个木架旁,随手掀起一个脸盆大小的大肚陶罐盖子。

    便见里面盛着一罐白色颗粒状结晶体,有些像是后世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糖精。

    他捻了几粒放入口中,却是咸中带着微苦的口感。

    辛弃疾等人有些奇怪的看着他,怎么看元章的模样,竟似连盐都不认识?

    赵正放下盖子,眉头微蹙着对辛弃疾问道:“幼安,这是粗盐还是细盐?”

    辛弃疾愕然道:“是细盐啊,粗盐都是大块的,颜色灰褐暗淡,味道十分苦涩,怎么你没见过细盐吗?”

    其他人也诧异的看着他,似乎是不太明白,赵正怎么连粗盐和细盐都分不清。

    赵正摊开手掌,自己随身携带的那包食盐,凭空出现在他掌中,随后对辛弃疾问道:“你这是细盐,那我这种是什么盐?”

    在张忠等人还在惊奇,赵正凭空取物时,辛弃疾和李霜花却是已经凑上前,细细查看。

    “你这是盐?”看着赵正手里塑料袋中,洁白如雪,精细如沙的食盐,辛弃疾惊奇的问道。

    李霜花则是道:“若这是盐,当称之为精盐,这袋子上不是写着一个‘精’字吗?”

    赵正拿出的食盐,袋子上有“精制盐”三个字,但李霜花只认识“精”字。

    因为这个时代的精字跟后世一样,可“制盐”二字却截然不同。

    这个时代的精制盐三个字,写法是“精製鹽”。

    赵正没有多说,而是直接撕开袋子,让她摊开手掌,在她手心倒了一些。

    李霜花跟辛弃疾各自捻起一些,放入口中一品,顿时瞪大了眼睛。

    赵正拿出来的这种盐,除咸味外竟无一丝苦涩,口感比他们高价买来的细盐,不知好了多少倍。

    李霜花让其他人也尝了尝,一个个皆是惊讶万分。

    辛弃疾激动的对赵正问道:“这是你自己炼制的盐?”

    赵正摇头道:“倒也不是,不过我知道如何炼制这种盐,只要你能搞到足够的粗盐,甚至直接给我矿盐也行。”

    “盐中的苦味实则是一种毒,虽然毒性极弱,但长期吃对身体也没好处,将盐中的毒去尽后,是不会有苦味的。”

    “这件事你还需尽快安排,咱们尽早让兄弟们都吃上精盐。”

    辛弃疾没有任何二话,痛快的道:“好,我会尽快安排,矿盐价钱便宜,你懂得炼制精盐,咱们不知要省下多少钱财。”

    宋代已经有将粗盐制成细盐的方法,但方法还十分粗糙,且效率极其低下,所以细盐才会那般昂贵,基本上只有权贵阶层才吃得起。

    能吃得起粗盐的普通老百姓,家庭条件已经算是不错,许多人甚至连粗盐都吃不起,只能找替代物。

    比如一些带咸味的植物或者咸土,甚至是有毒的矿盐和卤盐。

    赵正给辛弃疾带来的惊喜,可谓是一茬接一茬,他在辛弃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也是一再攀升。

    甚至他潜意识中隐隐产生了一种,义军哪怕没有他,也不能没有赵正的念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