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少爷的烽火年代 > 第二十七章 除夕夜谈

第二十七章 除夕夜谈

    一夜之间,赵小凡仿佛老了十岁。他照旧拼尽全力推进着小镇的建设工程,整天不眠不休的泡在工地或者镇公所的办公室,但是熟悉他的人都发现,他变得深沉了,脸上不再有笑容,烟抽的越来越勤,动不动还要发点小脾气,弄得他周围的人也渐渐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人多力量大,钱多好办事!转眼到了一九三八年的一月底,随着一场冷雨降临,小镇改造工程接近尾声,一排排新建好的房屋、店铺还没有投入使用,刚好作为难民的临时住所,一大批棉衣棉被发放到难民手中,基本上每家都能分到一件,两万多难民全部安置了下来,开始猫冬。

    临近春节,早先被派出去采买的队伍陆续返回,带回来大批的粮食和物资,开春后的粮食有着落了,赵小凡一颗心才放到肚子里。

    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分到了配给口粮之外的一份粮食和一块大洋,这点钱粮可以让难民们吃上一顿年三十的饺子,过个安稳的除夕。

    春节前,赵小凡终于接到了一封二姐写来的信,说一家人已经平安到达重庆,在李涵家的帮助下安顿了下来。现在他们已经见到了李涵,知道赵小凡还在老家守着家业,一切平安也就放心了。二姐还在信里说,大姐好像在跟李涵处朋友,一家人都很支持。

    除夕当晚,胡毅、徐有才、小豆子从川军团驻地赶回来,加上有根、大狗、李友、小毛一干嫡系齐聚在赵小凡家里过年。几盘菜和热腾腾的饺子摆上桌,几个人喝着小酒聊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老友相聚,赵小凡的情绪渐渐好起来,笑容重新绽放在脸上。

    短短几个月,小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万难民得到救助,胡毅、徐有才等人对此都是赞叹不已。这段时间,川军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队伍扩充到三百多人,基本都是国军老兵组成,武器还做不到人手一支枪,但实力也算不错。川军团已经成为浙东地区势力比较大的一股军事力量。由于前期根据赵小凡的提示,他们采购储备了一大批粮食物资,后勤保障也没有问题。川军团目前士气不错,这些老兵都渴望能跟鬼子干几仗,给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酒至酣处,话题渐渐转到下一步的如何发展上面,众人不由得把目光转向赵小凡,论对局势的分析判断,他们俱都信服他。

    赵小凡点上一颗烟,沉思了片刻,他作为过来人,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影视剧和一些文章知道的,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他知道,但是真正的分析战争的局势,他根本就是一个门外汉!不过,他还是想通过自己对历史进程的了解给几位兄弟一些有益的提示,思谋片刻,赵小凡侃侃说道:“短短半年,日本人占领了北平、天津、济南、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这些个大城市,日本人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我们国军呢,那是仓促应战,加上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不如人家,所以才一败涂地。但是日本人推进速度太快,兵力又不足,只能占领一些大城市,护住交通线,广大的农村腹地他们暂时还顾不上,这就给我们留出了发展的空间,我们等于在日本人的肚子里。”

    “对头,我们好像孙猴子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胡毅点头说道。

    “没错,我们川军团所处的位置非常好,四明山山高林密,我们可以依托四明山开展游击战和袭扰战,在鬼子肚子里尽情的折腾。”赵小凡说道。

    赵小凡开了头,众人纷纷插言,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听了一会儿,赵小凡说道:“胡营长、徐连长,四明山当地是个什么形势你们给说说吧。”

    胡营长示意徐有才,徐有才说道:“要说四明山那里的情况呢,就是一个字:乱!”

    停顿一下,他接着说道:“四明山山高林密,又是在浙省边缘地区,是个三不管的地方,老早前就是个土匪窝。现在打仗,有国军残部、散兵又躲到那里立山头,还有不少逃难的老百姓投到那里,就更乱喽。目前呢,那里比较大几股武装,排第一的是鹰头岭,有两千多人,好几百条枪,领头的叫黄大麻子!这个黄大麻子原来是孙传芳手下的兵,孙传芳倒台后,他带着一伙子兵占了鹰头岭,慢慢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现在嘞,这个黄大麻子打出了抗日救国军的旗号,收容了不少国军残兵和几股土匪,势力更大喽。他们还找我们联络过,想把我们也给收编了,我们给敷衍过去了。”

    “要说排第二的嘛,是一个叫抗日挺进军的武装,好像是从苏北地区过来滴,他们来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很快,目前也有上千人喽,不过他们武器、给养都跟不上,很多人连大刀都没得。他们也找过我们,说是要建立统一战线,联合抗日。我感觉他们像是姓共滴,也没有答应。”徐有才说道。

    赵小凡猜测这个抗日挺进军应该是红党领导的,不由上了心。

    “要说排第三嘛,那就得是咱们川军团喽,虽然只有三百多人,但是大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武器装备有机枪、花机关、盒子炮,论火力没人比得上。而且我们粮食、物资储备充足,要是想拉兵容易得很,但是兵贵精不贵多,拉那么多不会打仗的农民进来,只能当炮灰。”

    “其他的还有很多小股的土匪,大都不成气候,有的干脆就是周围的村民,农忙了种地,农闲了上山当土匪,根本就打不了仗。”徐有才说道。

    赵小凡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川军团这条线跟抗日挺进军接上线,如果真是我党的队伍,那自己就算是找到家了,于是说道:“这个徐连长,我倒觉得那个抗日挺进军的提法不错。现在国共已经和解,联起手来一致抗日。所以不管抗日挺进军姓什么,都是抗日的武装力量。打鬼子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所以我认为可以保持跟抗日挺进军的联系,甚至可以支援他们一些粮食、弹药,搞好关系,将来打鬼子咱们就多了一个帮手。至于黄大麻子想吞并我们,那肯定不行,你们说呢?”

    “小凡说的有道理,只要是打鬼子的队伍,都是咱们的友军。”胡毅点头说道。

    “要得,那回去我就跟他们联系,给他们送些给养。反正川军团这些家当都是你赵兄弟支援滴。”徐有才痛快的说道。

    赵小凡笑笑说道:“还有一个想法,我想我们最好改个名字。”

    “为什么?”几个人都望着赵小凡。

    “川军团这个名字地域性太强,咱们的队伍都是来自各地的老兵,叫川军团不利于收拢人心,而且叫川军团,一听就是国军的队伍,树大招风,容易被鬼子惦记。”赵小凡说出理由。

    李友在旁边插话道:“赵兄弟说的没错,我是七十八军出来的,参加川军团打鬼子我没意见,可是叫川军团总是觉得心里有点别扭。”

    胡营长点头说道:“小凡说的有道理,既然留在敌后打游击,我们是得改个名字,这个咱们都想想,什么名字合适,想好了再定。”

    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小凡,你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没有?”胡营长认真的看着赵小凡问道。

    “那还用说,当然跟我们一起走,以赵兄弟的本事,当咱们川军团的参谋长么得问题。”徐有才说道。

    加入川军团,然后借着川军团跟红党接触,最终将川军团纳入红党的队伍中,这是赵小凡设想的最完美的路线。不过真的要走,赵小凡却犹豫了,自己一走了之,那孩子们怎么办?晚秋怎么办?这些难民怎么办?把他们交到日本人手里吗!到此时赵小凡才突然意识到,不经意之间,自己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羁绊。

    “我当然要走,不过还要等一段时间,我要把这边的事情安排好。保安队一、二两个小队,还有新招用的临时的保安员,将近八十人,都是老兵,都是自己人。我这里还存着一批武器弹药,还有不少钱、粮食,我得做好充分准备。到时候连人带物资一块走!”赵小凡小声的说道。

    “乖乖,又是人又是枪,等赵兄弟来了,咱们川军团在四明山那就可以横着走啦。”小豆子兴奋的说道。

    “没错,咱们现在兵精粮足,趁着鬼子顾不上咱们,我们可以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囤积物资,巩固地盘,到时候好好跟鬼子干一场!”徐有才兴奋的说道。

    “好!”几个人一起叫好。

    一直喝到下半夜酒席才散,徐有才、小豆子连夜赶回四明山,胡营长留下来,等着几天后跟着赵小凡带队伍一起回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