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异世修仙指南 > 第十七章 他的一生

第十七章 他的一生

    人群中,一道人影缓缓起身,左右顾盼,走向了水幕前的陈长老。

    “陈长老。”

    陈长老背对着崔云庭,淡淡道:

    “来了?”

    崔云庭回答:“嗯。”

    “坐下吧。”

    “他在最下面从左到右第七个。”

    崔云庭朝陈长老拱了拱手,安静地在陈长老身后坐下,观看着李安阳的一生。

    ……

    镜心秘境中,大周王朝,崇明二十三年,湖州,泗水城。

    李安阳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衣食无忧,专注于学业。

    他五岁启蒙,六岁熟读《千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八岁背诗,十岁初步领悟圣人经典,十五岁精通各种诗词歌赋,十八岁考取举人。

    同年,大周皇帝崇明帝听信佞臣谗言,大肆征收徭役修建摘星楼,举国上下耗费财力人力无数,耗时一年摘星楼还未修建完成,但国库空虚已经迫在眉睫,便有了后来的赋税加重。

    赋税苛重,官员贪污,民怨沸腾,流民四起,腐朽的朝廷岌岌可危。

    李安阳不忍看到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受苦,于是他开仓放粮,在泗水城城头搭建粥棚,施粥救济流民。

    李安阳深知底层百姓时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痛定思痛,奋发图强,决心进入仕途,走上官场,亲自肃清官场上的歪风邪气,一展心中抱负。

    博闻强识的读书人总是对心中的家国情怀持有莫名的热情,他们热衷于批判朝廷官员的所作所为,恨不得进入官场一展心中抱负,但在获得官身之前一切都是纸上空谈,这将“百无一用是书生”体现得淋漓尽致。

    次年,李安阳不远万里前往京城参加春闱,不负众望,金榜题名成为贡士,于次月参加殿试获三甲成为探花,顺利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为将来进入内阁做好了准备。

    崇明四十六年,李安阳顺利进入内阁,担任户部侍郎,从二品,成为朝堂诸公的一员。

    但他突然发现从二品的户部侍郎根本不足以整改官场积弊以久的贪腐风气,甚至不能撼动那些拥有靠山的中层官员。

    但他没有放弃,在他为官期间,时刻力所能及的去整治贪污风气,甚至还将一大批贪污受贿的底层官员送入了大理寺的监牢。

    官场上的大佬们都对他赞赏有加,说他年轻有为,未来可期,但李安阳知道他们都是些笑里藏刀的混蛋。

    不惑之年的皇帝看李安阳为人清廉,行事正派,有意提拔他为从一品的户部尚书,从而成为他手中制衡其他党派的棋子。

    然而却遭到了朝堂诸公的一致反对,无奈就此作罢。

    朝堂之上贪污之气盛行,曾经有党派有意招揽他,还告诫他和光同尘才能平步青云,在权利面前要懂得隐忍。

    但因为理念不和,李安阳拒绝了他们,他并不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走到现在,也不想等待什么机会,他只想做好当前能做好的事情。

    他要贯彻自己心中的信念,做到问心无愧。

    他在泗水城头看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民们,看到了流民满是污垢的脸上那双眼睛里有对安定的渴望,在施粥时看到了他们眼里有希冀的光。

    那些都是在这富庶的京城看不到的。

    之后的官场生涯里,李安阳屡屡碰壁,处处受人针对,这些都是他们给予这个异端的态度。

    崇明六十七年,四十四岁的李安阳在为官二十一年的时间里恪守成规,没有收受一两银子的贿赂,名正言顺地成了清官的代言人,许多和光同尘的文官聊起他时也自惭形愧。

    崇明六十九年,四十六岁的李安阳收到了来自家中父亲过世的消息,当天上午正准备出门和朋友喝酒的他突然闭门谢客,将自己锁在房间内。

    (太过清廉的他在官场上没什么朋友,唯一的朋友是在翰林院学习时的同窗。)

    那天是庚子年,八月初九立秋,宜:丧葬白事,忌:婚嫁祭祀。

    正午,李安阳身穿绣云雁紫袍,头戴乌纱帽,独自前往午门方向,进宫面圣。

    现在还不到深秋,养在宫墙里的树木却仿佛萧索了几分。

    下午,辞去官身的李安阳在回李府路上随便找了一个卖稀粥的地方,坐下吃饭。

    叫来小贩,要了一碗稀粥,一碟咸白菜,两个馒头。

    小贩手脚利索,没有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多等。

    李安阳不紧不慢地吃完了饭菜,吃得很干净,连一片菜叶也没留。

    留下九个铜板后,他又去找了在翰林院任职的同窗,做过告别后,李安阳回到李府遣散了府内下人,这时天色已晚,他走到院内,朝着家的方向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在朝为官期间,李安阳一心扑在政务上,曾多次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崇明帝增加赋税的想法。

    为整治贪官污吏他废寝忘食地收集证据,曾一度肃清了京城底层官员的贪腐之风,然而贪腐之气就如野草般,除之不净,烧之不绝,一段时间后便再次滋生,虽然有所收敛,但时间会让他们露出本来的面目。

    他全心全意地为天下黎明百姓谋取福祉,但他却处处碰壁,屡屡受阻,他的意气被消磨殆尽,心中的信念也已经熄灭。

    当初那个意气风发,心智坚定的少年如今却成了满腔郁气挥之不去的白发老头。

    他混浊的眼睛前蒙上了一道白雾,模糊了视线,突然,眼泪不受控制地滑落,停不下来。

    ……

    第二天,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那个不懂规矩的老顽固居然主动辞官回乡了。

    他们不敢相信朝堂之上的这股清流居然真的消失了。

    多种莫名的情感萦绕在他们的心头,有惋惜,有庆幸,有惭愧……

    崇明七十二年,一生未娶的李安阳心中郁气难消,积郁成疾,最后郁郁而终。

    自此试炼结束。

    灰蒙蒙的天空即将破晓,大周王朝,京城内官场上的高官们在同一时间惊醒。

    他们连着这五天都做着同一个梦,梦里有一个不自量力的读书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朝堂高官,但因为太清廉被官场排挤,最后辞官回乡,郁郁而终。

    李安阳。

    他们默默地在心中记下了这个名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