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九十章谁来了?

第九十章谁来了?

    巍峨的崆峒山下,清水河谷地的原野中,是烈火焚烧后的灰烬世界。

    横着竖着的碳化木梁,盘旋在空中乌鸦,还有马蹄与人为的破坏痕迹,无一不显示着此地经受过的可怖劫难。

    老农走在灰烬里,脚印清晰,前宽后窄,标准的种地大脚。

    从下至上,是补丁多过原布条的老旧棉裤与灰色大褂,然而到了脸上便更加触目惊心。

    只见一个个生着脓疮还未结痂却又被冻得开裂的红印遍布脸上,直到延伸之脖颈。

    但最为让人惊奇的是,?嗯的脸上却挂着希冀的神色,难以让人理解!

    “来来,张开嘴,给吴某瞧一瞧舌头。”

    老农听话的排着队,望着前方的显瘦说话身影,那是他的希望源泉。

    今年五月,庆阳巨贼韩朝宰与刘家兄弟突袭环城卫所,却不敌官军反而四处游胁迫百姓从贼。

    然贼人走后,又环城卫旗军指认百姓从贼,又大肆收刮杀戮一番。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谷地的人口之前是四千六百多人,却到了五月中战争结束,人口当兵和做贼的夹缝中死的死逃的逃,还剩下一千三百多人。

    然而剩下的一千多人还刚从灾祸中挺过来,却长城外的鞑子越过筛子般的宁夏边防淌过缺水的黄河来到了这里继续烧杀掠掠。

    可怜农户们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抢,且能够剩下的人基本都是武艺高强的青壮妇人,这叫散乱的鞑子扑了个空还被咬下块肉。

    杀了鞑子,但老农的劫难却刚刚开始,他们将死去的鞑子翻过身来,刚想扒拉下一身羊毛衣裳,却望着那已经结痂的脸上疤子,一群咬牙切齿的汉子瞬间变得怂了。

    从此,天花在人群蔓延,恐惧覆盖内心深处,饥饿崔挎着心理防线,直到打着龙将旗帜的刘承宗出现在此处,并远远的将他们这些生了天花的人用弓弩驱逐至此。

    起初,望着刘承宗等人大多旗兵打扮,老农还以为是官府下令屠杀患了天花的百姓,因为官府老这么干,这让人人心惶惶。

    但来到这里不一样,这里有事先堆积在此得到粮食,这让老农这辈子难得吃了几顿饱饭的同时,又见到了专业医师吴又可。

    清水河谷地,某个平凉王庄弄来,堆积如山的粮食被埋在方圆十里左右的一个个废弃的土坑窑洞内。

    吴又可满面生疮的伤疤上挑出已经结痂的疤子塞入身边老牛的鼻腔,进行着反人道主义实验。

    来到此处的第十天,吴又可便已经成功的寻到十来位天花患者,并让刘承宗寻到了几十个愿意实验的当地老百姓还有几头老牛。

    “舌头伸出来!”吴又可仔细的看了看生火的舌苔,并开了一副降火草药,然后再细细嘱咐道:“慢慢好转了,旁边屋子里拿药,回家多喝水,少干活,吃饱喝足!”

    “老爷!呜呜……谢谢吴老爷!”

    老农发誓,他这辈子没听过这般言语,在他的人生中总是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责怪与谩骂。

    却从来半分没有叮嘱他好生休息,且让你不干活还能吃饱喝足的人。

    这让他切身体会到热泪盈眶的感觉。

    ~~

    事情有条有紊的进行着,吴又可沉心与天花治疗,但天花患者是难治,而他吴又可能做的只是宽慰患者的心,然后尽快的提出阴干痘种。

    痘种需要阴干,种痘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来证明,如今正是要等待结果的时候,出了岔子。

    却是那刘承宗如避蛇蝎的在远方大喊着要继续战略转移,但事情到了现在,作为科研党划时代的研究项目,吴又可又如何舍得走开?

    ~~

    刘承宗骑在马上,看着四周是被马守应等人破坏殆尽的荒凉戈壁滩,还有山峁上是吴又可等人聚集而来的天花患者还有几头被折磨得口吐白沫的老牛。

    胆战心惊。

    日前,因为马守应等流贼流窜出平凉又被李卑击溃于庆阳后遁入漠北,这导致以为大致安全的泾河王庄遭到一支纪律远甚流贼的军队袭击。。

    流贼与官兵肆掠过后的甘肃,人去楼空。

    但作为大明长久以来最会自我安慰的人,总有不少人们对苦难后的日子抱有希望。

    不是所有人都胆敢主动将锄头变成长矛,也不是所有人能够将目标从土地转为土豪。

    而此时,依托着以后迂回而来的粮库,足以支撑一千多人几个月食物来源。

    刘承宗没得过天花,却对天花异常熟悉,十四岁那年他亲眼看到天花将族中的劳苦百姓带走。

    死的贼惨……

    又后来鱼河堡当兵吃粮,上官贺人龙三令五申出长城打草谷若是不小心碰到犯天花的鞑靼就暂时不用回来了。

    但恰好,喜欢外出的刘承宗哪里能不湿鞋?

    “外边溜达一个月吧,若是知道你们带了麻子回来,军法处置!”

    刘承宗回到鱼河堡时贺人龙隔着老远这般对他们说的。

    很显然,鱼河堡贺人龙虽然说不出专业术语,但本能的知道天花有潜伏期。

    然知道归知道,那时节身上的干粮不过三餐,外边溜达一个月,若是没遇到肥羊如何过活?

    先不说深陷敌境如何如何,便是黄沙戈壁大草原的一个住人的土窑都没有,稍有不慎就该冻死。

    但刘承宗终究是挺过来了,并最后带回来四五十匹马!

    现在不是鱼河堡,有吃有喝有基地,他刘承宗也一跃而起成了比他贺人龙带兵更多的马军指挥!

    但害怕天花的还是害怕,因为他没种过痘。

    话说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饭都没吃,谁还心思种痘?

    选择来平凉,刘承宗是深思熟虑过的。

    刘承宗不是的安份性子,碍于李乘舟不得扰民的军法,平凉有王庄,又百姓多逃离,这是刘承宗来此的道理。

    却现在他遇到麻烦了,这是自找的麻烦,起先他是从迷路的鞑靼见到的天花。

    刘承宗等人如遇大敌般远远用弓箭指着满脸血痂其人,终于是是用不到三级的蒙语大致听出来其人来自一个漠北叫做拨付的小部落。

    因为干旱,漠北也活下去了,方才听闻南边的明国大乱,便想着过来混水摸鱼,却发现流贼扫荡的比他们还要专业,如此屁东西没抢到,将自己折了的同时还给带来了漠北的新鲜天花。

    知道情况的刘承宗汗毛直立,对于天花的本能恐惧让他当场就后悔来平凉,但还是秉承着军人的操守给李参将送去了消息。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等了十来天不但没等到李乘舟让他去别处的命令,却等到了固原杨麒亲自剿贼。

    刘承宗很想跟杨麒较量一番,但看着身后其他人身上的薄薄甲胄,吓吓锄头鱼叉的流贼绰绰有余,却面对训练有素的边军家丁,清白的他哪里敢人数还较少的情况下与之交锋?

    但幸好,杨麒带兵一如既往的明军老作风,得益于宣宗明朝中后期越来越保守的边关守御政策,大明九边的军队善于防御却不善于进攻,笨拙的粮草辎重,还有步兵多骑兵少的情况下刘承宗永远比他要快。

    知道明军的战斗力如何划分强弱,刘承宗越加胆大,便时不时的借助自己一人双马的骑兵不但不逃离杨麒身边,反而在其四周游离,让其寝食难安。

    李乘舟不知道的是,在他放出去的七个指挥心里,除了将这一次的外出当成他的考核外,也在暗中咬牙较劲着,想要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率领千军万马。

    所以对刘承宗来说,杨麒正是一块含金量相当不错的磨刀石。

    但现在,随着部下塘骑告知四方突然出现的骑兵马队,望着那阳光下闪着泛光的铠甲,显然是精锐,这让他有些难以取舍起来。

    “杨老贼如何能够出动这般多骑兵?”

    刘承宗恨恨的骂道,有些难以接受,作为曾经大明边军中的一员,他深刻的知道在粮食匮乏的边镇,还要养着这般多马匹对于挨饿边军的心理冲击。

    但形势比人强,马蹄声做不得假,刘承宗第一反应便已经想好逃跑路线。却提领吴又可似乎有些不愿意放弃他的研究成果,这惹得刘承宗的行动异常被动。

    “刘将军,你且先行。”

    吴又可挥了挥手,异常决绝,刘承宗不由骂道:“直娘贼!你他娘不走也会被杨麒割了脑袋做军功!”

    说归说,刘承宗嘴上骂骂咧咧,却并非真个要留下吴又可在这。

    毕竟当初是自个将他掳掠到的崇信,才有了如今的事情,且吴又可如今对李乘舟有多重要,刘承宗还是看得出来的。

    但即便如此,军人的天性让刘承宗知道必须放弃吴又可,这样他的部队才不会陷入危难。

    稍稍思考,牙齿一咬。

    刘承宗一发狠,刚准备自己强行冒着传染天花的危险将吴又可带走,却突然借着阳光好似看到了两面黄旗左右在远方挥舞合拢,像极了大雁收翅,村汉拍蚊。

    那是奇怪的旗号,官军绝对不知道,因为那是李乘舟立下的简单号令,而两面合拢的意思,是两面合军的意思。

    刘承宗看着那缓慢而来的步军,还有那种终于堵住自己的边军表情,自然而然的,刘承宗露出了难以控制的笑容端起长枪举起手臂笑道:“兄弟们,看看是谁来了!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