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谍战:我的潜伏日记 > 第23章 外滩照相馆

第23章 外滩照相馆

    第二天上午,乔羽生清晨六点起床。

    他洗漱完毕,刚准备出门,同宿舍的黄成,打着哈欠,揉着眼睛,走到客厅里。

    “乔哥,起这么早啊,天才刚亮呢,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乔羽生只说是要去执行秘密任务,必须要早到。

    黄成也是行动队的人,但是没有参与这次保护电台的行动。

    他听乔羽生说要执行秘密任务,也懂规矩,没有多问,只是调侃说:

    “好家伙,你才来几天啊,就要去执行秘密任务,看来上峰很信任你啊!”

    乔羽生装备好配枪和弹药,在楼下的早餐摊子,吃了一碗馄饨,四个小生煎包,一碗甜酒冲蛋。

    等最早一趟6点30分的有轨电车开动,上了车。

    赵大飞昨天在会议上强调,飞机是12点半抵达龙华机场,执行任务的人,要在11点前抵达机场。

    可是乔羽生坐上6点30分的电车,也太早了——他目的地,不是龙华机场,而是外滩!

    这一次,行动队的人分散行动,对于乔羽生来说,有了难得的自由活动时间。

    他必须利用早上的空余时间,抵达那份法租借租赁合同上标注的外滩地址,用隐蔽的方式,提示这座联络小组的人员,尽快撤离。

    罗方伟还在隔离室里,按照计划,近期要去医院,治疗因刑讯逼供而受伤身体。

    对此人的暗杀行动,乔羽生计划在医院执行,毕竟在外面,行动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在此期间,罗方伟嘴里,估计不会再透露其他的红党情报。

    乔羽生正好趁着这个时间间隙,给外滩的同志们通风报信,提示他们,外滩的地点也并不安全。

    在晃晃悠悠的电车上,很多都是早起的上班族。

    有人靠着椅子昏昏欲睡,打开哈欠;有人摊开报纸,读着最新的新闻。

    乔羽生则看着窗外的建筑,来来往往的行人。

    他在思索着,等下将用何种方式,在不当场暴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通知外滩的同志转移。

    毕竟,从南京干部特训班离开时,组织特意和他强调,为了确保此次潜伏上海站行动的安全,乔羽生不能主动和外界的红党联系,而是要等待合适时机到了,组织才会主动联系他。

    乔羽生这次行动,其实是违反了组织的规定,所以,他必须要做得不露马脚。

    上午八点,上海外滩。

    外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在金色的阳光下,黄浦江面上,从传统的中国木船,到现代洋式轮船,各式各样的船只在穿行着。

    江边的交通熙熙攘攘,人们匆忙地走着,车辆嘟嘟声不断。

    南面的上海法租界,始建于1863年。

    在青葱的树木下,人们在草地上散步,享受着美好的早晨,法国轮船公司的轮船停靠在码头上,等待着乘客前来登船。

    外滩的建筑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壮观华丽。

    在黄浦江畔一侧,外滩一排古典与现代建筑交替错落,总计十二座建筑,向北看去,可以看到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高楼大厦;其中,1921年建成的大招商局大楼高耸入云,在其旁边的上海公共租界公所,也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

    外滩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国最繁荣的商业区之一,吸引来自全球的华贵商人和旅游者。

    置地广场大厦。

    这是1936年的上海,最负盛名的商业中心之一。

    大厦临街,还有一个照相馆,古典楷体字的红色牌匾上写着:福盛照相馆。

    照相馆内,有两个店员,正在店里清扫卫生,整理墙上的画框,准备开张营业。

    一位穿着灰色长衫,带着黑色帽檐的中年男子,脚步轻盈,从二楼的楼梯口,探出半个身子。

    “外面什么情况?”

    中年男子就是王文斌,王教授。

    自从在莱顿公寓的联络小组被捣毁后,上海站的人,通过公寓管理员留存的租客信息,很快就发现,王文斌是沪东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行动队的人,第二天就前往沪东大学,却没有发现王教授的身影。

    问起学校的校长和其他老师,大家都说,王文斌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也没有展露有亲近红党的倾向。

    现在,由于身份暴露,王文斌已经在上海“消失”了,他永远都不可能回到沪东大学的三尺讲台,给学生们讲课了。

    而在联络小组被捣毁的当夜,王文斌就潜入法租借外滩的福盛照相馆。

    这座位于法租借的照相馆,是红党上海地下党,在上海的最后一处联络站。

    因为位于法租借,不在上海站的管辖范围内,所以相对安全。

    “老王,你放心,今天开门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外面,没有可疑的人。”一个店员轻声回答。

    “好,一定要慎之又慎,这里是上海联络站仅存的独苗了,是我们重建地下组织的最后的希望,大家一定要小心,有可疑的人,第一时间上楼通知我!”

    尽管来到了法租界,但是法国巡捕房的人,对红党的态度比较暧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王文斌24小时待在二楼,从不下楼活动,更不要说出踏出照相馆的大门一步。

    八点十五分,乔羽生来到福盛照相馆行门前。

    他机敏的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走了进去。

    “哟,今天第一位顾客来了,您请进,看看需要拍什么相片?”

    一位瘦高个店员,快速打量了一下乔羽生,然后热情迎接。

    乔羽生笑笑,“我和太太准备结婚了,我们想拍一张结婚照,你这里可以拍么?”

    “恭喜这老爷,这么年轻就结婚了,”店员从笑着带领乔羽生,来到照相馆一面展示墙前,指着上面的照片,“您看看,上面有我们照相馆,以前给顾客拍摄的结婚照,您喜欢哪种背景的?”

    “容我先看看。”乔羽生佯装端详起恰墙上的照片,实则用余光,迅速扫视了一遍店里。

    偌大的店铺,一楼只有两个伙计。

    这两个伙计,一高一矮,年纪都不大,大约都在二十七八岁。

    乔羽生判断,这两个伙计不可能是王文斌,因为他们太过于年轻,从资历上来说,无法担任一个红党联络小组的负责人。

    那么,王文斌一定藏匿在二楼,谨慎起见,才没有下楼露面。

    乔羽生和这高个店员先聊起来。

    “哎,之前我经过置地广场大厦,怎么没有看到你们店,你们是新开的吗?”

    他从王文斌遗落在莱顿公寓的租赁合同上得知,租赁起始日期是两个月前。

    刨开店面装修的时间,这间照相馆,开张不会很久。

    接待乔羽生的高个伙计点点头,“您说的对,我们福盛照相馆啊,刚搬过来不久,十天前才开业,不过,我们的招牌已经有五年了,照相技术绝对可以保障,您看看墙上的照片,就知道了。”

    “是啊,你们的照片,都照得不错。”

    又闲聊了两句,乔羽生把转到房租上来。

    “外滩寸土寸金,租下这么大的店面,一定得花不少钱吧。”乔羽生问道。

    高个伙计笑了,“咱们是小本生意,时局动荡,我跟着东家,混口饭吃罢了。”

    乔羽生继续说:

    “嗯,现在不一起钱,做买卖难啊,不过这法租借,相对外面,还是太平不少。对了,你们的租金,是多久付一次?”

    高个伙计挠挠头。

    这个年轻人,还挺有意思,老追着租金在问,不会是同行来打探消息的吧。

    “这位小老爷,我们的租金是半年一付,签合同签了两年。”

    “哦,半年一付,签了俩年,这些在租赁合同里都写了吗?”

    “啊?当然写了,不然租赁合同里写什么?”

    “我跟你说啊,我以前也是做生意的,这店铺租赁合同,一定要保存好,虽说是一式两份,但是房东手里有,你手里没有没有,这续签的时候,难免会有些麻烦事。”

    高个伙计有点不耐烦了。

    “这位老爷,你要是要照相呢,我就陪你介绍,你要是找我瞎聊天,我可没空陪你玩。”

    乔羽生看了一眼二楼,紧闭的房门,嘴角微微一笑。

    “你听好了,租赁合同,一定要保存好,丢了,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说罢转身离去。

    高个伙计看着乔羽生离去的背影,轻声骂了一句:“神经病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