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当苟王 > 第八十章 偷袭

第八十章 偷袭

    转来翌日,赵旭早早起来,便准备出发了。

    孙传庭这边已将诸多事宜准备妥当,五百骑兵,皆携带两三日的口粮,火油以及一门虎蹲炮、炮弹等,一应俱全。

    “一路小心吧,老夫等着给你接风洗尘。”孙传庭叹息。

    总的来说,这一路,确实很危险,但因为皆是骑兵,只要不是遇到女真的骑兵或是主力大军的话,逃还是可以逃的。

    但,万一遇上了呢?

    那就相当麻烦了。

    所以,昨日,对于赵旭仅仅带五百骑兵一事,他很震撼,觉得此事风险实在太大,也未必能有什么建树。

    只是这小子既然下了决定,他当然是支持的。

    眼看着赵旭有些笨拙的翻身上马,孙传庭不禁揉了揉额头,越发觉得这事不靠谱了。

    这小子的身材高大,体态也不错,按理说,对于上马这种小事,不过是一个翻身而已,结果这小子愣是上了两三次才上去。

    行军打仗啊,作为主帅,连骑马都这般费劲,还打个屁的仗啊!

    多少有些不靠谱!

    “不出意外的话,杏山那边应该会出动一些兵力帮你,这是我昨日与洪承畴书信提及过的,另外……”

    孙传庭正说着,突的有探子赶至,地上一份书信。

    他忙是展开,所见之下,面色越发的严肃。

    “怎地了?”赵旭问。

    “笔架山,果然出事了!”

    孙传庭低声说了嘴,也是感觉一阵压力山大。

    那笔架山可是而今大明粮草囤积处,这粮草出事了,杏山、塔山乃至宁远的将士们,口粮可就要断绝了。

    于朝廷、于北边而言,皆是一个极坏的消息。

    可对他们这边来说,又能勉强算作一件好事。

    笔架山的粮草被女真劫持了,定然是要往北边运送的,那么便可在这运送途中伏击一波,是否能建功不好说,但至少有希望。

    “根据杏山总兵吕品奇的消息,女真的多尔衮率领一万大军劫持的,而今正在向北边运送。”

    “吕品奇的意思是,想让我这边也全军出击,配合他在杏山的七千大军,将这批粮草给劫回来!”

    “你怎么看?”

    孙传庭扭头过去:“现在还要出发吗?”

    赵旭下马,认真想了想:“我们这边最多能凑万人,加上杏山城的七千人,拢共一万七千人,能打得过女真的一万大军吗?”

    孙传庭犹豫了。

    正常而言,一万七对战一万人,自然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可问题是无论他们这边还是杏山城吕品奇那边,将士都实在太差劲了。

    比如这边,有盔甲的将士,不足百人,一个个穿的破破烂烂,说是兵,那是说的好听,实际连盗匪都不如。

    就这,你拿什么跟人家火器强大、盔甲皆全的万人打?

    “那吕品奇说的好听,杏山有七千兵马,实际他又能出动多少人?”赵旭又问。

    “不知道了。”孙传庭摇头。

    他本犹豫着要不要跟吕品奇一起去伏击正在押着粮草北行的多尔衮的一万大军的。

    因为这事能成的几率很大。

    可听了赵旭这两问,他又觉得这事没那么靠谱了。

    “那我少带点人,在杏山附近驰援你?”

    “这……消息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日。”

    “好!”

    赵旭重重点头。

    笔架山一路向北三十里是杏山城,杏山向东北三十里是松山。

    在他的预料之中,不确定女真大军劫持粮草的具体时间,便也就无法预测女真大军押送粮草的进程。

    现在粮草的位置大概能确定了,就可以确定偷袭的地点了。

    因为运送粮草的速度很慢,再加上这一带的地势并不平缓,一日也就是二十里的样子,那女真的多尔衮便是以最快速度押送粮草,在经由杏山、松山之间的那条大壕沟之时,也要两日的时间。

    两日,足够他这边布置一番了。

    “那就这样,老孙你率领两千人与吕品奇汇合,别忘记找他要火器。”

    “我呢,这就向北而行,试一试他们的底。”

    “两日后的晚上,你们在杏山和塔山之间的大壕沟附近,想法子伏击。”

    赵旭一番安排。

    孙传庭应下:“那……你呢?”

    赵旭摊手:“我当然有别的事情要做,记得,判断清楚敌人的兵力再动手!”

    他这边的五百骑兵能做的事情不多,好在胜在机动性强,跑得快,能做点事情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而在先前的计划之中,他本想着跟杏山城的吕品奇联合的,一旦出现机会,立刻让吕品奇驰援。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不确定性。

    但现在既然确定了时间点,那再加上孙传庭这边的两千大军去伏击那多尔衮,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很快,他率领五百骑兵一路向东北快速行进而去,无需考虑粮草辎重,一路向前推进,期间只是短暂休息,速度自然是极快的,一日内便走了七八十里路,逼近杏山城。

    接着,五百骑兵短暂休息后,再度向北挺进而去。

    夜色之下,只有点点月光,大风呼号,走的并不快。

    旁边有副手不解的问:“大人,我们到底要去做什么啊?”

    赵旭笑了笑,手指北方:“我手即我剑,战!”

    那副手:“……”

    就这么五百多骑兵,您战个屁哦!

    但没一会,前面便有探子来报:“大人,在西北方向十五里,那大壕沟附近发现敌军粮草囤积处!”

    不多时,又有探子来报:“大人,在东北方十里左右处,发现敌军粮草囤积处!”

    又过了片刻:“报,在壕沟北边十里左右处,发现大量平民,正在挖掘壕沟。”

    消息,接二连三。

    赵旭也是严肃起来。

    发现了两处粮草囤积处,根据这第一道大壕沟的长度来看,至少有百里之长,那在壕沟的东侧,定然还有粮草囤积处。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烧毁这攻击五六十万壮丁的所有粮草,难度太大了。

    再考虑到马匹又是跑、又是走也一天了,晚上再向一路向东奔袭,估摸着走不太远。

    他抬头看了看天,是东北风,呼呼刮裹着,有了决定:“那就先向西北行进!”

    这给几十万壮丁吃的粮草,必须要烧!

    很快,一行人开始加速,期间跨过了中间一丈宽的大壕沟,再继续向西北,终于来到一处粮草囤积不远处,距离,约二三里。

    “开始搜索附近人家。”赵旭下令。

    一些个将士便翻身下马,快速奔跑起来,不多时便找到一户人家,五百骑兵也快速赶至。

    “你们要做什么?”房屋主人被惊醒,眼见这么大阵仗直接是被吓坏了。

    “老伯安心,我们暂借宝地一用。”

    赵旭说了嘴,便开始吩咐起来——制作加大号的孔明灯!

    凭借他这点兵力,想要靠近至少有两三千人守着的粮草营地,根本没希望。

    那也就只得取巧了,用孔明灯来放火。

    这里面当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地面距离、风速、孔明灯升空速度,都无法计算出一个精准的数字。

    但,他能计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值,如整个放火过程中最重要的物体下降速度,只要确定了高度,数值偏差在这时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既然精度不够准,那也就只能……火力覆盖了!

    大概两刻钟,也就是后世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数百人的齐心协力下,近百个孔明灯制作完毕。

    这些孔明灯里面,皆是藏了火油,只等到时间一到,火油瓶就会掉落且燃烧起来,一旦掉落地面摔碎,火光便会四处迸射。

    “走!”

    赵旭一声令下,众人翻身上马,向前行进了约一里路左右,众人又下马,步行走了半刻钟,此时距离那粮草囤积处只剩下一里左右的距离。

    他再度估算一番后,命令百人站在不同的方位,先后点燃了孔明等。

    此一刻,在大风的吹拂之下,天上已是露出了些许星光,一个个热气球逐渐升空,前后有秩,近处看倒也不显眼。

    又是约半刻钟,赵旭带领数百骑兵上马,沿着大壕沟,向下行进而去。

    也是这时,粮草营地附近,足足有着四五万人壮丁在经过一日的劳作之后,昏昏睡去,又有千余将士,也跟着睡了,余下的千余将士则负责守夜。

    时近深秋,北边的天色渐寒,又是半夜,众多守夜的将士早已是又困又乏又冷,精深不振,有人杵在原地,不断耷拉脑袋,也是昏昏欲睡。

    就在此间,在暗黑的天空下,一道微弱的亮光划过,众多守夜的将士也未在意。

    在这大半夜的,突然亮了那么一下下,无外乎是流星了。

    接着,一道细不可闻的声音响起——啪嗒!

    众人自是仍未察觉,晃了晃脑袋,继续站着睡。

    然,还未等众多守夜将士警觉起来,便有一道亮光升腾而起,且越来越大,再回头看去,便见粮草堆上大火腾腾,火借风势,扶摇直上。

    “着火了,着火了,快!”有人大吼一声,正要去提水救火,结果……啪嗒!

    一个瓷瓶掉落,砸在那人的头上,当即碎裂看开来,火油迸溅,洒落一地。

    又几个呼吸后。

    啪啪,啪嗒,哒哒!

    一个个瓶子自天上掉落下来,有的掉在人身附近,瓷片炸裂,火油迸射,也有的掉落在火光附近,顿时大火勾连,熊熊升腾,不知多少人身上沾染了火油,或有人经过火油炸裂处,只是转瞬后,一片片大火,在东北风呼呼狂吹之下,大火已是连天,秩序大乱,四野也是一片通明!

    也是此间,在距离粮草营地三里左右处。

    五百骑兵正缓慢前进着,期间副手忍不住问:“大人,这样当真能烧到敌军的粮草吗?”

    无论怎么看,这法子都不像有用的样子啊。

    若当真有用的话,这孔明灯不知出现多少千年了,几千年中又不知道打过多少的仗,怎不见几人利用此法真正有效的烧毁敌军的粮草呢?

    然,还没等赵旭回应,一道微弱的光已是自左后侧升腾而起,且那光越来越两。

    副手扭头看去,眼睛瞪得老大,满是不敢置信。

    点着了,且火势也烧了起来!

    用孔明灯烧毁敌军粮草之法,竟当真成了!

    “加速,跑!”

    眼见着那粮草营地着了起来,赵旭当即下令,加快速度向下奔袭而去。

    大概走了近二十里路,他又如法炮制,继续放火,再沿着大壕沟向下走了二十里,又发现一粮草营地,于是再放火。

    如此烧了三把火,不知烧毁敌人多少粮草,他自知再向下十分危险,便一路向南而行,逃遁而去。

    “接下来,一切就看你们了!”

    奔逃之间,赵旭一身的疲惫。

    这一路走来,不知冒多少的风险,万幸没碰到敌人大部,还烧了三个敌人粮草营地。

    莫管怎样,这一行,值了!

    也是此间,松山、杏山之间,距离大壕沟十里左右处的一个高岗地。

    万余大军正在此聚集。

    除了有数的守夜将士,大多数人都露天休息了,少有的几个营帐倒是还泛着光。

    夜虽然深了,多尔衮仍旧喝着小酒,兴致很不错。

    这一仗,或者笔架山一行,可是太舒服了。

    在海水退潮之后,万余大军横压过去,那大明守着粮草的将士几乎连反应的余地都没有,直接被打崩。

    跟着,他们这边就获得了大明囤积在笔架山的所有粮草。

    十二堆,足够十余万将士吃一个多月的粮草,若不打仗时省着吃,便是吃上两三个月也容易。

    赚大了!

    当然赚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粮草,在粮草之外,更大的意义是大明的诸多将士粮草不足,尤其是杏山、塔山、宁远一带。

    北边,几乎就没多少粮草了。

    而大明朝廷那边,因为李自成、张献忠等三十多路大贼的问题,粮草本就十分短缺,供应不足。

    在此基础上,一旦无法及时运送粮草至北边,那整个北边都将成为女真的地盘!

    “陛下,真是英明啊!”

    多尔衮不禁赞叹。

    他与陛下,原本是兄弟关系,现在则是臣子关系。

    先前,面对大明集结的十三万大军,大清这边本身十分困难的,但因为陛下的一个决策,直接赢了松锦之战,那便是挖壕沟,截断大明粮草的补给与退路。

    而今,他这边又将大明的北边的又一份希望,也就是余下的粮草都给劫持了,那用不多久,大明北边距离崩塌,也就用不多长时间了。

    大胜!

    于大清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大胜!

    “大明北边的关隘皆将丢失,再加上内有贼人,马上就完蛋喽,用不多久,我大清,定将入主中原!”多尔衮一阵得意与激动。

    然,就在此间,突地有将士走入大帐。

    “王爷,您出来看看,北边……是不是出事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