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漉湖岸边的向日葵 > 第27章 学拉二胡

第27章 学拉二胡

    吃了饭后,他就拿了二胡去拜师。请教一个会拉二胡的叔叔:

    “叔叔,请您教我拉二胡吧。”他迫不及待地单刀直入。

    “嘿,你这把二胡还像模像样。又不像新的,又不像自己做的,哪来的?”

    “我们学校的一把旧二胡,老师把它送给我了。”老大说。

    “来,让我试试。”

    “好。”他连忙把二胡递过去。

    “嘎——咯——,嘎嘎——咯咯——”

    “咦,声音蛮好的。初学的人,有一把这样的二胡足够了。”叔叔一边说一边调琴。

    “教我拉吧。”他有点急了。

    “莫急咯。我要把弦调准才能拉。”叔叔说。

    “啊?调弦?什么是调弦?”

    “你听咯。就是要把二胡的两根弦调成这个音。”

    “嘎——咯——”。

    “这就调准了。”

    “就调准了?”

    “是的。”

    “那就开始吧。”

    “告诉你咯,初学二胡的人,要先拉‘大菩萨’。”叔叔说。

    “什么是大菩萨?”老大问。

    “就是一首类子。”

    “什么类子?”

    “你怎么这样急咯?我念给你听咯。”

    “大菩萨,细菩萨,

    保佑癞子生头发。

    生又生得多,

    生一后颈窝;

    中间不生生团圈,

    戴哒帽子不看见。”

    “这就是大菩萨。”叔叔把“大菩萨”念了一遍。

    “就是一首这样的类子啊?”

    “是啊。”

    “这是讲话啦。又不是一首歌。这怎么拉呢?”老大说。

    “就是要拉得这首类子出,就学会拉二胡了。”

    “二胡都是用来拉歌曲的啦?”老大感到奇怪。

    “以前的人都是这么教的。都是拉‘大菩萨’。我也是这样学的。”

    “二胡只能拉歌曲啦,怎么拉讲话呢?”

    “你看我拉一遍给你听咯。”说完,他便拿起二胡,拉了一遍“大菩萨”。

    老大入神地听他拉了一遍,觉得也蛮像的。

    “您还是教我拉歌曲吧?”他对这个不感兴趣。

    “我不会拉歌曲,只会拉‘大菩萨’。我就是这样的师傅。”

    “那您正月间给地花鼓拉二胡时,又不是拉的大菩萨?”

    “那是拉的调子。”

    “什么调子?”

    “西湖调、木马调、辞店调......”

    “那您就告诉我拉调子吧。”

    “学会了拉大菩萨,什么调子都会拉。一通百通。”

    “哦。那您就教我拉‘大菩萨’吧。”老大无可奈何地说。

    “这有什么好教的?都是自己在弦上摸。摸会了,就学会了。”

    “这样啊?”老大茫然不知所以。

    “对。都是这样学胡琴子的。我也是这样摸出来的。要不为什么说‘横吹笛子竖吹箫,胡琴子拉成血股痨’呢?”

    “啊?血股痨是什么?”

    “是一种病。胡琴子是乐器中最难学的。你看......”

    “您有血股痨吗?”

    “我没有。”

    “您为什么没有?”

    “我只学了点皮毛。再者,并不是每一个学胡琴子的都得血股痨。”

    “哦,那我先试试吧。”

    “有勇气!”

    老大默默地点了一下头,其实心里并没有底。心想:花了这么多功夫,半途而废,于心不甘。再者,他太爱二胡那美妙的音乐了。管他,还是先试试吧。如果快要得血股痨了,就停止是的。

    第二天上学,老大去找了那位初中班会拉二胡的同学。

    “同学哥哥,什么叫调琴啦?”

    “调琴就是把二胡调成空弦的“5//2”弦。学二胡的第一着就是调弦,也就是定音。这个调琴只能全凭自己的耳朵听。也就是全凭自己的乐感。”

    “哦。调琴是这样的。”

    “请你教我拉歌曲,好吧?”老大说。

    “你星期天到我家里来学吧。并且,你要先交师傅钱。”

    “交多少?”

    “八元。”

    “包我学会?”

    “对。包会。不会,你就总是来学是的。一直到你学会拉歌为止。”

    “好。我回去要了钱,再来学。”

    “好吧。”

    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想。

    “和同学哥哥学拉歌,他们家离我们家又远。星期天上午跑到他们家去学不了多少时间又要回家。遇上下雨天,要是把二胡打湿了怎么办。并且还要交八元师傅钱。师傅钱不知从哪里来。路又远,又没钱。恐怕只能先拉‘大菩萨’。这个又简单,又不用交师傅钱。”

    没有什么办法,暂时就拉“大菩萨”吧。于是,他每晚做完作业后,就开始自学拉“大菩萨”。先是用左手的食指在琴弦上寻找“大”,不知寻了几个晚上,终于寻到了“大”。接着,又在琴弦上寻找“菩萨”,又是几个晚上。一个星期后,终于在琴弦上摸到了“大菩萨,细菩萨。”还有“癞子生头发”呢。

    开始拉二胡,手又不听使唤。左手去摸弦时,右手竟然忘记拉弓了。所以,平时走路时,都在练习左手按弦右手拉弓的配合动作。路上的大人以为他在装神弄鬼而不断地嘲笑。无奈,遇见这样的大人,他只好暂停练习,以示回避。通过一个多月的晚上练习,终于,勉勉强强的能拉完整个“大菩萨”了。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老大拿了胡琴子向叔叔去汇报演出“大菩萨”。

    “你怎么这么快就学会了?而且比我的还拉得好些。”叔叔喜笑颜开地说。其实这个叔叔就是一个邻居长辈。

    “我几乎天天晚上都练习呢。”

    “你比我聪明些。我拉了怕有半年才勉强学会这个‘大菩萨’。”叔叔表扬他。

    “您要搞生产。白有白天的路,晚有晚上的事。只有雨天有空时就练一下,没我这么多工。当然慢些啦。”

    “啊,啊,那是的,那是的。还有,胡琴子每一次开始拉,都要调琴,你的琴是谁帮你调好的呢?”

    “我在学校里问了一个同学,他跟我说明了什么叫调琴,那天晚上,我又在你这里仔细听了一次你调琴。然后自己就开始试着调琴的。就慢慢地会调琴了。”

    “你真行。真是一个拉二胡的料。”

    “学会了大菩萨,接下来又学什么呢?”老大问。

    “啊?接下来学什么?”师傅不知他的意思。

    “就是说,‘大菩萨’我已经学会了,以后再学什么呢?”

    “哦,以后不要学什么了。你已经学会拉二胡了。出师了。”

    “啊!这么快啊。我觉得我还不会拉一个曲子呢。”

    “不,你已经什么都会了。你想拉什么就能拉什么。人家唱什么,你心里跟着他唱,手就跟着他拉,你就会拉出来了。”

    “我想拉歌呢?”

    “你心里唱那首歌,手就能拉出来。”

    “真的?”

    “真的。不信,你回去试咯。”

    于是,他拿着二胡和一脸的茫然回家了。

    第二天晚上,老大先试着拉《找朋友》。本啦!真的拉得蛮像的。只是不很流畅。反复练了几个晚上以后,竟然会拉《找朋友》了。他想,也可以把二胡带到学校里去拉歌了。可是,反过来一想,不行。就只会拉一首歌曲,要是其他同学说再拉一首呢,那不是黔驴技穷了。并且,《找朋友》还不是十分的熟练。还是多拉熟几首歌曲再到学校去表演。

    于是,每天晚上,先拉《找朋友》。像拉“大菩萨”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搞准、练熟。眯着眼睛都能拉得像老师唱的一样动听后,再开始拉第二首歌曲。

    老大拉的第二首歌曲是:《拔萝卜》。这时,学起来,越来越快了,真是熟能生巧。只有几个晚上,《拔萝卜》就拉得蛮熟练了。

    又拉第三首歌曲《大路歌》......他就这么一首一首的拉,反正学校教什么歌,他就回来拉什么歌。学校教的歌,他会唱的歌,都一一的拉会了。

    老大选准了一个有体育课的一天,也把二胡带到学校里去拉歌。也像那个同学一样,引来了许多同学的围观。这时一个负责文艺宣传的李老师也在听他拉歌。第一首拉的是《找朋友》,第二首紧接着拉了《拔萝卜》,第三首又拉了《大路歌》。

    这时,李老师走到他面前说,请你担任学校文艺宣传队乐器组组长。学校有二胡,你不用带自己的二胡来。你有时间,就可以直接到学校的文体室去拉二胡是的。文艺宣传队会给你分配任务。

    这下,他真是喜出望外。他想都没有想到,一下进了学校文艺宣传队,而且还担任个乐器组长。队长交给他一个任务:要他这个组长组建乐器组,物色人选,配合学校文艺宣传队的演出。

    那天回家后,老大全身心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他突发奇想,用二胡学公鸡叫。于是他试着拉:“格——格——格——卬——”。于是他越拉越来劲,先拉大公鸡的叫声,接着拉小公鸡的叫声,拉了远处的,又拉近处的叫声......,这时,奇迹发生了,他们家附近的公鸡竟然都跟着叫起来。他于是停止拉二胡,聆听这个夜晚的公鸡交响乐。老大陶醉在这美丽的夜色之中。

    第二天清晨,老大去上学的路上,看见大人们在神神秘秘地交头接耳。有一个说:

    “昨晚,只有十点多,我们这一块的雄鸡公都发癫了,都在作死地叫。只怕我们这一块啊,有鬼出。”

    老大听了笑得肚子都痛起来了。放学回家后,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邻居。可他们死也不相信是他拉的二胡作公鸡叫在引得附近的公鸡叫。倒说他在装神弄鬼。

    “你们如果不相信,今晚,你们就到我家里来,我来拉二胡学公鸡叫,看附近的公鸡叫不叫。”老大说。

    “好的。我们真的会来啦。”

    “来咯。”

    到了晚上,他们真的来了,老大知道他们有的躲在他们家的旁边听他拉二胡作公鸡叫。老大首先拉的是正宗的大公鸡悠扬的叫声,反复拉了几次后,果然,附近的公鸡又相继叫起来了。当邻居们搞清楚公鸡早叫的原因后,并没有一个人表扬他的二胡拉得好,而是被他们找到了责怪的理由。于是,有一个邻居跟他说:

    “你做点好事咯,你那二胡莫作公鸡叫咯。我们要安生呢。吵死人呢。”

    “好咯,我不拉公鸡叫了。你们放心咯。只是,你们看看我的二胡拉得好吗?”老大只想邻居们表扬他几句。

    “碰哒你的鬼呢。你那二胡拉得好啊?歌不像歌,调不成调。专门拉鸡叫。搞得神鬼不安,真是搞鬼。”

    老大讨了一顿骂。不敢奢求表扬了。

    不久,他在学校组建了乐器组。连他一共五人。两个拉二胡的;两个吹笛子的;还有一个吹唢呐的。当时,他们五人在一起,不知要怎么配合。都是各吹各的调,乱七八糟的。后来,文艺宣传队的李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指导。各种乐器必须定一个调,一般用笛子定调,唢呐和笛子定调比较容易,只要找到同音“1”就可以了。可二胡定调就比较麻烦。如果那首歌二胡用的“5//2”弦,那么笛子必须反复吹出那个“5和2”来,而二胡就必须调弦,将二胡的外弦上的“2”调成和笛子的“2”一个音。再把二胡内弦上的“5”调成和笛子的“5”一个音。这就是定调。定好调后,演奏同一首歌时,如同一个人演唱一样。又整齐,又热闹。因为他是组长,其他乐器必须和他的二胡演奏的轻重、快慢一致。不能各行其是,这就是整体效果。而他的二胡演奏的轻重、快慢要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演员的表情来决定。他们乐器组配合宣传队演出了一场,大获全胜。宣传队员们说,有了乐器组的配合效果好多了,演员们演唱时也大胆得多了。

    老大在乐器组又搞清楚了二胡一般有五种定弦,即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其中1//5弦和5//2弦应用最多最广。所以这两种定弦又叫基础定弦。至于哪首歌曲要用哪个弦来拉,这就由那首歌曲里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来决定。

    老大在乐器组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在外面演出时,笛子的声音是如此的高亢、嘹亮,而二胡的声音是如此的低沉细腻,几乎被笛子的声音淹没了。于是,他想改学笛子。几天后,他又买了一支笛子。笛子不贵,只有几毛钱一支。笛膜也只有几分钱一包。他买得起。他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在同学的帮助下,笛子很快就学会了。笛子不像二胡,在制作时,每一个孔的音准就已经定好了。你只要遵循他的规律就能演奏出音乐来。二胡弦上的音准都在自己的心里。所以,学笛子比学二胡容易些。笛子最多是首先吹得喉干舌苦,绝不会吹成“血股痨”。

    后来,他又发现了二胡和笛子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这两种乐器都不适合随身携带。二胡太长,不好拿;笛子倒是不大,但笛膜很薄,最容易弄破。一旦弄破了,要贴好,很麻烦。他又看中了口琴。正好,他们家不知从哪个箱子里翻出来一支口琴。他把那支旧口琴洗干净,咬在口里反复吹,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就找到口琴音阶的规律。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来。

    老大学会了三种乐器,都是自己苦练出来的。除了二胡问了一个“大菩萨”师傅外,其他两种乐器基本上是无师自通。都是用“大菩萨”的方法学会的。总而言之,三种乐器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老大发现,用“大菩萨”学拉二胡,既经济又简单。二胡师傅真是聪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