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漉湖岸边的向日葵 > 第94章 高中毕业

第94章 高中毕业

    已进入高中二年级最后一期了。他们还是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

    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边吃饭边对老大说:

    “你一直想出去,那你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要抓紧学点有用的知识。尽管现在不是很重视知识,但读了书,总而言之没有坏处。你看,你父亲不就是在旧社会跟你爷爷读了书吗?要不,他现在会有这么好吗?当初,你父亲读书时,谁知道今天会用上?还是你爷爷说得好啊。不管街上乡里,都是要读书的。你高中快要毕业了。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多了。也许这就是你在学校学习的最后机会。”

    “我知道,您放心。我会努力的。”老大说。

    老大背着书包在路上走着,一边想着妈妈的话,一边想着自己的未来。

    开学的第一天没有课。交了报名费,领了新书,搞完大扫除便回家了。老大在路上想着,自己马上就没有书读了。不读书干什么呢?难道和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天天出工?

    这时,毛砣在前面慢慢地走着,老大很快地赶上去。

    “你一到纸袋子厂去上班,要注意卫生了。我听说那里虽然干活比较轻松,但是飞尘不少。”老大对毛坨说。

    “我会注意的。”毛砣说完,突然睁大眼睛看着老大。似乎在说:

    “你也会关心人了。”

    “只有你好,高中毕业,就可以进纸袋子厂里上班。”

    “这种企业算什么咯?你高中毕业后,干什么呢?”

    “我的未来是什么?未来在哪里?都不知道。现在我的眼前一片茫然。”

    “你可以去参军啊。”

    “我们大队要参军的青年人可多了。不知道大队同不同意我去啊?”

    “也是的。”他们在分岔路口各自回家。

    老大感觉:人越长大,遇到的问题也越大。

    刚一回家,妈妈就说:

    “那个小于和小甘都招工走了。”

    “好快啊?”老大惊奇地说。

    “那个小于看不出呢?在常沙读书时就一直表现非常优秀。他是‘知青办’来招工的。那个小甘是他父亲代表单位来直接招工的。他们两个正好一起走的。都是你父亲为他们整的材料。”妈妈说。

    “那我送他们的机会都没有了?”

    “估计他们已经到银城市了。还要去县里盖章。”

    “他们四个只剩亚平了。他可能心里有点不舒服。”

    “那不很快也会招工回城的。”

    “毛砣她们呢?”妈妈问。

    “毛砣她们一家,除了毛砣,其他人都回长沙了。她姐姐是解决夫妻分居调回常沙的,她哥哥是因病回城的。她妹妹已经在常沙读初中了。她妈妈和妹妹本来就不是下放对象。”

    “这些我晓得。我是问毛砣会不会回常沙?”妈妈问。

    “她可能暂时不能回常沙。但,她今年高中毕业后,会到纸袋厂上班,她就睡到那里去,她妈妈也回常沙去。”老大说。

    “哦。她一个人怎么能在农村生活啊?”

    “纸袋厂有几个她这样的知识青年妹几,她有伴。不过,我想她迟早也会招工回常沙的。”老大说。

    “是啊,她现在虽然对你好,但是这是暂时的。你不要总是记着她。她是一只鹤,总会飞走的。”

    “嗯。”

    老大想,鹤永远是鹤;鸡永远是鸡。鹤立鸡群是暂时的,鹤终究会离开鸡群飞向蓝天。毛砣这只鹤也会飞走的。因为她的老家是常沙。尽管现在她还没有飞走,可是她的心里在想着常沙,迟早都会飞回常沙的。而老大的家就是荷花园。荷花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美,其实就是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就是他要离开的地方。荷花园即使一年四季都开着千朵万朵娇艳的荷花,也留不住毛砣。

    此时,老大甚至埋怨起他的爷爷和他的父亲了,你们为什么不住在常沙呢?那样,他和毛砣不都是常沙的了吗。老大不也可以招工回常沙了吗?那他也是一只鹤,就能和毛砣一起飞走。就能和毛砣一起在蓝天下比翼双飞。

    第二天上学时,他们三个同学又在一起。

    “我们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又走了两个。只剩一个了。”老大说。

    “那都会回去的。他们是下乡来镀金的。”建满说。

    “我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毛砣说。

    “你反正会回去的,莫急。”建满说。

    “城市的知识青年可以到农村来镀金,我们农村的知识青年要是也可以到城市去镀金。那是多么的好啊。”老大说。

    “乡里人到城市去镀金啊?那是做梦。我们一生下来就在乡里镀金,只怕会在乡里镀一世的金。”建满说。

    “我可不想在乡里镀一世的金。”老大说。

    “你父亲在外边搞路,你的脚路宽些,当然可以出去啵。”建满说。

    “我不想靠父亲。我要靠自己。”

    “靠自己?自己怎么靠?”建满说。

    “是啊。不知自己怎么靠。”老大说。

    “靠自己的本事。”毛砣说。

    “反正现在还在读书,就读着吧。读一天算一天。到个山上唱个歌。”建满说。

    “我们现在在哪个山上?唱的什么歌?”老大说。

    “可能是在书山上吧,可是学校又不唱书歌。不知道。”建满说。

    “我们都是小社员啦......”老大突然说。

    “只怕我们都不是小社员了。”

    “大社员。”

    “马上会成为老社员的。”

    下课的时候,毛砣对鳜鱼同学说:

    “我们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又有两个招工走了。我们好羡慕的。”

    “你都有希望呢。只有我们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乡里的人就冒得一点希望。招工又不招乡里人。男的还可以去参军。我们各号妹叽......哎。”鳜鱼说着叹了一声气。

    “招工有时也招乡里的呢?我们荷花园一个军官的未婚妻就招工了。”毛砣说。

    “那是凤毛麟角。”鳜鱼说。

    “你有何打算?”鳜鱼问老大。

    “打算到云里雾里去逛逛。顺便摘一片云送你。”老大说。

    “你有这么好?就去摘啊。我就在这里等着。莫有摘了云就直接送给毛砣了?”鳜鱼说。

    “想要摘片云送你,用力一跃升一米。

    猛然跌落到人间,方知还是在原地。”老大说。

    老大于是用力向上一跃,做一个拿云的动着。可是马上就落下来了。

    “诗我收下了。”鳜鱼叹惋。

    “但愿你能拿到云。”毛砣说。

    “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拿。”老大说。

    时间如流水,转眼,他们就高中毕业了。

    这是在高中教室里最后的时刻。平时,每当老大走进这个教室时,只想快点放学回家。可今天意识到要永远地离开这里时,却无缘无故地生出些许难舍的情来。

    他们还是都坐在自己的教室里,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们知道,今天一不要听课,二不要回答问题,三不要做作业。可是,同学们的心情没有一个是轻松的,更谈不上高兴了。香老师拿着一大叠毕业证书,似乎也是心事重重地走到了讲台上,像往日发作业本一样,一人一本。在每一组最前面的同学面前放一叠证书,然后依次传下来。很快,毕业证书就发到了各自的手里。然后用及其低沉的声音说道:

    “同学们,恭喜你们高中毕业了。”香老师的声音第一次显得没有平时那样流畅。

    “全班六十二个同学,除了一个是知识青年、一个是全交河镇的、三个是笔架山的和四个是凤凰湖农场的以外,其余五十三个都是本公社的。你们中将来也许有的会成为像我一样的老师;有的会成为工人、有的会成为战士、有的会去读大学、有的会成为干部等等,但目前绝大部分都要奔赴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你们在广阔的天地里是大有作为的。你们一定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科学生产实践中去。为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用你们辛勤的汗水谱写一曲新农民的赞歌。交上一份人生满意的答卷。

    你们一有空,就到我这里来玩,就到我这里来做客。我永远欢迎你们!我们的师生之情,像松柏四季长青。”

    香老师的话讲完了,也没有什么毕业典礼。

    同学们使劲地鼓着掌。手都拍麻了。他们还是坐着不动,不知下面要干什么?

    “你们如果要说说话的就说说话,要互赠礼物的就互赠礼物。如果,没有什么事了,就可以回去。”香老师在提醒大家。

    “请你签个字做留念吧。”坐在老大前面的鳜鱼同学把一个笔记本放在他的桌上说。

    老大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签什么好。他突然想起一句诗,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崭新的笔记本的第一页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并说:“鳜鱼,凭你的聪明才智,你在人生的大海中一定会像鱼一样欢快地畅游。”

    “好。谢谢你。你的笔记本呢,我也送你一句话。”鳜鱼说。

    于是,老大也把自己的日记本拿出来放在桌上,鳜鱼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学们看见他们在签字留念,带了笔记本的都拿出来签字。没带的,就看着其他的同学签字。老大看了一下旁边的同学签的字都是紧跟当前形势的。比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你也给我签个字吧。”毛砣看了鳜鱼一眼,拿出一个笔记本来递给老大。

    “给你签什么呢?”老大真不知怎么签。

    “你想说什么就签什么吧。”毛砣说。

    “衷心祝你,早日回常沙!”老大想了想,签下一个美好的期望。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