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漉湖岸边的向日葵 > 第100章 初上烂泥湖工地

第100章 初上烂泥湖工地

    第二天吃了早饭,老大穿着一件旧棉衣,用钩子扁担挑着一担铺盖和爷爷一起上堤。一头是爷爷的铺盖,一头是自己的铺盖。所谓铺盖就是一张盖被和一张垫被,外加一张垫单包着。星保爹和那些回来有事的队干部挑着菜和米在前面走,当然还有建满。老大爷孙俩也渐渐地跟上了他们的队伍。

    “爷爷,这个烂泥湖为什么叫一个这样的名字?哪个湖里没有烂泥?”老大问。

    “烂泥湖,以前叫来仪湖。到了清朝洞庭湖因缺乏统一治理,各地自发筑堤围垸,使水系变成象一张被虫咬烂的荷叶,水流不畅,使来仪湖变成了烂泥湖。烂泥湖就是由此而来。烂泥湖的东边是湘江,北边是资江。两条大河钳制着烂泥湖。春汛来时,水面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爷爷说。

    “这个烂泥湖要围垦干什么呢?”老大又问爷爷。

    “这就说来话长了。因为烂泥湖不仅是近几年,而且历史上就是水害为祸,经常闹水灾。烂泥湖地势低洼,四面来水。烂泥湖大围子内湖泊众多,水道交错,水系复杂。解放初期,从烂泥湖坐船可直达常沙市和银城市。每到汛期,银城、罗城、凝香、旺城四地来水,烂泥湖、漉湖和凤凰湖等湖汊河道水位陡涨,烂泥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垸子都浸泡在水的中央,一片汪洋泽国。

    还有烂泥湖的多数堤身单薄矮小,年久失修,挡水能力弱小。以前,烂泥湖有几次超警戒水位,有一年超危险水位,先后有10多个小垸溃决,个别小垸甚至一年两溃,淹没良田农舍,农民逃荒讨米,流离失所。年年防汛,年年有灾。

    要不,我们家为什么搬迁到仙峰山去了呢?就是洪水,成了湖区的恶魔。使得湖区的人无法安生。有的是搬迁到了山区;有的是倒垸子时,在外逃荒讨米,逃到那个地方走不动了,就在那里慢慢住下来了。还有,凤凰湖围垦以后,我们火田围子前是烂泥湖,后是漉湖。夹在两湖之间。每年春汛来时,人人自危,家家自危。我们那里的树就是长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每年防汛期一到,都要把树砍了交给抗洪指挥部用做抗洪物质。

    那年你还记得吗?南边大堤上三眼铳连响三声,就是大堤上有极其危险的情况。所以,我们把家里的好多东西都搬到了堤上。结果,用一条船装满泥沙沉在那个穿孔处把水堵住了。没有倒围子。只是虚惊一场。

    你看这住在烂泥湖周围的人,还能安生吗?所以,县里为了湖区的人能够安居乐业,下大力气要彻底治理好这个烂泥湖。围垦烂泥湖我们火田围子是最受益的地方。”

    “难怪标语的落款都是:银城县治理烂泥湖工程指挥部。”老大说。

    “这个治理烂泥湖工程不知有多大?”老大又问。

    “治理烂泥湖工程,实际上就是从宁家铺的罗家嘴修一条避洪河,一直到旺城县的乔口通往湘江。把这条人工河两边的山水通过新河汇入湘江。这样烂泥湖就没有水了。以此确保烂泥湖周围的人安居乐业。到时,我们星火公社那是水旱无忧了。”

    “就是春天不怕水淹;夏天不怕干旱。”建满也加入了聊烂泥湖。

    “是的。”

    “不知这条人工河有多长?”老大又问爷爷。

    “听说是三四十公里长,就是七八十华里。”爷爷说。

    “这么长啊?那要多久才能完成任务啊?”

    “听说是分三期工程完成任务。第一期工程有八万民工开进了工地。这个工程不只有这条人工河,还有配套工程。好像有十二条支河,还有一个电排站,还有不知多少座桥。”

    “这个工程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老大说。

    “今年十一月份开始的。我们生产队的人第一批上堤的来了一个多月了。你们刚刚毕业,这是中间来的。”汤队长说。

    “我们生产队原来出工的人全部上堤了?”

    “是的。男女老少都上了。”汤队长说。

    “老的,就只有爷爷您吧?”

    “还有你六爷爷。”

    “哦,就是你们两兄弟。”

    “其实,我也算半个老人。”汤队长说。

    “这么多人在哪里吃饭呢?”老大说。

    “以大队为单位开餐。每一个生产队围几桌。”汤队长说。

    “民工吃的米和菜是大队负责吧?”

    “每一个生产队轮流来。前面挑的就是我们生产队的。反正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各生产队自带。由大队统一使用。”汤队长说。

    “爷爷,您对烂泥湖工程也是蛮清楚呢。”

    “平时,我就注意听广播。因为公社广播经常播修烂泥湖的事。我还去过工地两次。呆了几天又回来的。”

    “哦,难怪。”

    可能快要到了。老大看见那个屋的墙壁上写了一条标语:“抓晴天,抢阴天,麻风细雨当好天。”

    “我的崽啊,麻风细雨都是好天啊?”老大在自言自语。

    “到了。我们就睡在这个屋里。你们两个新来的铺盖放在这间屋里是的,晚上再来开地铺。”汤队长说。

    “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老大问汤队长。

    “这个地方大名叫‘黄茅岭’,小名叫‘倒挂金钩’。住户姓李,是个单身人。所以屋里比较空敞。我们生产队的民工都住在这里。女的睡在里边那个小房子里。男的就睡在外边这间大一点的房子里。我们三个老的就把铺开在另外一间房里。那间房有两个空床。一个宽的,我和你六爷爷睡,一个窄的就让你爷爷一个人睡。”汤队长说。

    老大连忙把爷爷的铺盖在那个小床上铺好。把自己的铺盖放在建满和蒲叔的中间。

    “星保爹,你们一二十里路都是挑着菜和米,又没有休息,肩上痛不?”老大问。

    “我们在工地上也是这样挑的。也没有什么休息。反正我们的肩膀都是木的了,不知道痛。”汤队长说。

    “啊?肩膀是木的了,就不痛了。”老大自言自语。他想,什么时候,自己的肩膀也变成木的呢?他最怕挑担子;他爱做技术活些。这工地上有什么技术活呢?不是挖土就是挑土。都是一些力气活。

    “嘀——嘀嘀哒嘀......”突然,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划破这乡村中午的长空。

    “这是公社的喇叭里放出来的军号声。就是吃中饭的号令。”汤队长说。

    “哦。吃饭都是吹军号啊?”老大惊奇地看着建满。

    “一切都是军事化行动。工地叫战场。开工、收工、吃饭都是吹军号。”汤队长说。

    “哦。”他突然一阵紧张。接着又问:

    “那在担堤的当中,要上厕所怎么办?”

    “尽量在早晚搞完这些啰嗦事。在挑堤的中间,只有妹叽和堂客们可以请假上茅厕屋。男人一律都是就地解决。”汤队长说。

    紧接着,喇叭里在播放歌曲“大路歌......”

    吃中饭了,民工们都收工了。

    “我们快点吃饭去。等下饭菜冷了,去得慢的就没有菜了。”汤队长说。

    “好。”

    吃饭的地方,离睡觉的地方,大概就那么三四百米远。是大队借用的一户人家。当时,民工睡觉的地方也好,做饭的地方也好,都是无偿的借用。不出一分钱租赁费的。这叫支持水利建设。大队借用做食堂的人家能够得到一些剩饭剩菜和潲水喂猪,就喜之不尽了。当时,也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要租金的。如果有一个人提出来要租金,那他就事自找麻烦。

    老大和建满跟着爷爷和汤队长,找到了他们生产队的地席。就是在一棵苦楝树下围了两桌。他们生产队比较小,上堤的人比起其他生产队的人也少些。

    “六爷爷,您辛苦了。”老大正好看见了六爷爷。

    “不辛苦呢,你爷爷来了也是碎土,和我一样。”

    “你们也上堤来了?”六爷爷看见老大和建满说。

    “是啊。您肩膀痛吗?”老大一见面就问肩膀痛的问题。

    “我是手臂痛呢。”六爷爷说。

    “他不来,行吗?”蒲叔说。

    “这么大的建设工程,谁敢不来?何况这是县里的命令。”老大说。

    “你会担得脚杆子打跪的咯?”蒲叔神秘地笑着说。

    “蒲叔,你的脚杆子打跪吗?”老大问。

    “只有铁脚杆子就不得打跪。”蒲叔说。

    “大哥,你也来了。”月娥说。月娥是贵叔的大女儿。比老大小一点,他是荷花园生产队唯一一位上工地的未婚女青年。

    “你一个妹子都来了,我能不来吗?”老大说。

    “只有毛砣就好,她在纸袋厂上班。不要担堤。”月娥说。

    “她那里啊,也有麻烦。”老大说。

    “上班,有么子麻烦咯。”月娥说。

    “回去了,再跟你说咯。”老大说。

    “你们俩新来的自己在箩筐里拿一个饭钵子,到那个竹篮子里拿一双筷子,在饭甑里打饭。蹲到这里来吃。”月娥指点着。

    “按紧装一钵咯。难得装。”建满对老大说。”

    “啊?”老大疑惑不解。

    老大学着建满的,装了紧紧的一蒸钵饭,来到了苦楝树下。地上每桌摆了三大蒸钵菜。一大蒸钵白菜、一大蒸钵肉片炒坛子菜。一大蒸钵蛋汤。不管是汤也好还是菜也好,都是把它先搞到饭钵里,拌着饭一起吞下去。你蹲着也好,站着也好,反正吃完了事。这就是民工开餐。

    “这个吃饭,有点像打仗。”老大吃完饭出了一口气说。

    “担堤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能那样客气。”巨鸭筋说。

    这个巨鸭筋,他又喜欢说大话。可是,他几乎没有一句说得全的。“不能那样雅致”他说“不能那样客气”。老大理都懒理得他。就是他带头发言不同意老大去学木匠。老大看见他就来火。

    吃完饭,就把饭钵放回箩筐里,把筷字放回竹篮里。大队部负责后勤工作的人员统一洗。旁边有一个木桶装着一桶茶,木桶旁边用绳子吊着一个把缸,白色的把缸上印着五个字“为农民服务”。

    “你要先到茶桶那里舀一把缸茶放得饭钵子里吃完后,再把钵子放到箩筐里。”月娥说。

    “哦。”

    他马上去找回自己先吃了饭的那个有一个小缺口的饭钵子,用它吃了茶后,再把它放到了箩筐里。

    “爷爷,你的饭是你自己装的吗?”老大问爷爷。

    “你去忙你的咯。我们老人家没事的,有人帮忙。”

    “那就好。”老大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