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漉湖岸边的向日葵 > 第118章 送弟弟入伍

第118章 送弟弟入伍

    星期天的上午十点多钟,部队两位接兵首长,在公社武装部长的陪同下,到荷花园对龙乐琳这个新兵进行家访。

    “这位是骆指导员,这位是耿连长,是今年来我们公社接兵的首长。”公社武装部杨部长一进门就介绍说。

    “骆指导员好!耿连长好!”父亲向部队首长一一问好握手,最后和杨部长握了手。

    “首长好!”老小说。

    “首长好!部长好!”龙老师一边说,一边把椅子搬到靠堂屋的东墙边请客人坐下。他们父子三人一同陪他们家最尊贵的客人。妈妈马上给客人端来了三碗芝麻豆子茶。

    然后,妈妈、爷爷和外婆以及妹妹们在忙着准备招待客人的中餐。

    “这次,来你们星火公社接兵,我们在报名的几十个人中,认为乐琳同志这个高中毕业文化的英俊青年非常优秀。于是,我们便和你们公社和大队的负责同志商量,希望今年能把这位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可是,你们大队有个原则。说要先送年龄大些的。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把情况向部队首长作了详细汇报,并请求首长增加一个新兵指标。部队首长研究后,同意增加一个新兵指标。也就是说,乐琳同志入伍的指标是部队首长直接批准增加的。不占你们公社和大队的新兵指标。请杨部长放心。”骆指导员看着杨部长说。

    “你们大队,因为乐琳同志年龄还小,没有安排今年入伍的指标。所以,两位首长为了乐琳同志入伍,做了很多工作,费了不少的劲。”杨部长说。

    “因为,我们了解了乐琳同志的基本情况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兵员。无论是家庭情况、政治关系、身体素质、文化知识和现实表现等诸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我和指导员马上向部队报告,请求部队首长增加一个新兵指标。”耿连长用山东普通话说。

    “部队首长派我们两个到地方来接兵时,反复嘱咐,要把地方最优秀的青年接到部队去。地方也有业务配合部队,把最优秀的青年输送到部队。兵员的素质高,部队的素质就高。部队的素质高,我们的军队就强大,帝修反就不敢轻举妄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就可以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大搞生产建设。意义大得很啦。”骆指导员是四川人,他说话很像陈毅元帅。

    “你看,今年在你们公社接的这一批新兵,都是空军。到部队后,还要进行体检。如果有身体特别好的符合当飞行员条件的,我们要把他送到飞行学院进行深造。像乐琳同志到部队后,我们很有可能要把他送到航空学院作为一个飞行员来培养。如果,飞行员的素质高,驾驶着祖国的战机,就能把敌机打下来。如果,我们的飞行员素质不高,那怎么能把敌人的飞机打下来呢?飞行员在天上飞,那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很高的素质,怎么能完成部队交给的战斗任务?”

    “非常感谢部队的两位首长。同时感谢公社武装部的领导。谢谢你们看得起我的儿子。乐琳到部队后,一定要遵守部队的纪律,服从首长的命令。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父亲说。

    “请首长和部长在我们家吃个便饭。”龙老师说。

    “中饭就不吃了。我们主要是来看看乐琳的家庭,走访一下,看看乐琳的现实表现。”骆连长说。

    这时,父亲看着杨部长。

    “两位首长,现在是吃中饭的时候了。您二位首长如果今天不在这里吃中饭,那他们一家都不放心的。再者,如果回公社吃中饭,就来不及了。他们这里到公社恐怕有十华里的路程。就入乡随俗吧。何况军民一家人嘛。而且,你们马上就是战友了。世上亲,战友情。”杨部长说。

    “只是菜不好。不知道合不合首长的口味。”乐琳说。

    “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耿连长说。

    于是,马上把堂屋里的红漆四喜桌子架好,抽好筷子,把菜端上来,请客人上座。

    “这是我们这里来了最尊贵的客人上的菜。这是整鸡、这是大鱼、这是大肉……最客气的。”客人入座后杨部长说。

    吃了中饭后,杨部长领着两位首长起身回公社去。

    “乐琳,明天要到公社换衣,后天要出发。你们要赶到部队过元旦。”杨部长走到地坪里说。

    “这么快啊。”妈妈刚说眼睛就红了。

    接兵首长送来这个喜讯后,他们全家是彻夜无眠。妹妹们是喜笑颜开;老大觉得,他们五兄妹中终于有一个能走出乡关了。他在心里暗自思忖:

    “真的是老小先出去呢。爷爷说的好准啊?”

    “其实,我舍不得小乐去呢。刚才那个首长说,要送他去学习当飞行员。”妈妈抹着眼泪说。

    “妈妈,您别急。老小他们这一批新兵,虽然都是空军,但绝大部分都是地勤兵,能当飞行员的只有及其个别。还不知道有一个没有?”老大说。

    “如果能当上飞行员,那也是我们家的光荣。你舒伯伯的满儿子你们的福坤哥哥读了飞行学校,由于林彪事件未能上天。他是遗憾终身。”父亲说。

    “我听说,送到航空学院当飞行员的个个都是军官。既是转业回家也可以安排好的工作。”老大说。

    说完,老大惊奇地看着妈妈,他知道妈妈心里是怎样想的。那时老小没有入伍指标时,她是急得饭都煮不熟。今天搞好了,又舍不得老小走。

    “妈妈,您留着我天天到烂泥湖去担堤啊?我担不动呢。”老小说。

    “是啊。烂泥湖工地好辛苦啊。”老大说完心里一紧,这是他尝过的味道。一个未成年人在烂泥湖工地担堤要吃多少苦。

    “要是能去当代课老师就好了。”老大说。

    “我们家已经有一个当民办老师的了,不会同意两个都去教书的。”老小说。

    爸爸坐在桌子旁默默无语。一没有说不要老小去,二没有说要他去。也没有说想办法去找代课。

    “他们两兄弟是一文一武。小乐到部队去是一条正路。只是,我老了,恐怕再也见不到小乐了。”爷爷非常伤感地说。

    “爷爷,能的。我只要能回家探亲,就回来看您。”老小说。

    妹妹们听了小哥参军的事已经搞好。首先,都是笑在眉头,现在看见妈妈哭,她们已经慌了手脚,不知是要笑呢还是跟着妈妈哭。她们的表情都很怪。

    “老小,你入伍了,我们全家光荣。我祝贺你。我要对你说句话,你要记着。你到部队后,不要惦记家里。家里有我。你要安安心心在部队好好干。不管部队首长分配你干什么工作,你都要好好干。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争取早日入党,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第二个目标就是要争取提干。

    你为了保家卫国,也为了自己的理想前途,离开了亲人和温暖的家,远隔千山万水,饮下无穷思念。在部队辛辛苦苦干了几年后,如果还是以一个兵的身份退伍回家,那就说明你在部队没有干出什么成绩。那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那还不如不去,把指标让给有志青年。我希望你回家的时候,就是一名军官。”老大说。

    “好。我记着了。”老小说。

    “还有,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要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心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国争光,为家争荣,为己争气。”老大说。

    “好。”老小说。

    第二天,老小到公社换了军装,只是没有帽徽领章。老小穿上军装后,显得更加英俊,尽管还露出几分娃娃兵的神气。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一十八日,正是阴历十月二十八。一清早,全家为老小饯行。吃完早饭,临行前老小对妈妈说:

    “妈妈,我走了。这一去,不知是一年还是两年才能回家探亲,您在家要好些。”

    “爷爷、外婆,再见了。”老小告别了二位老人。

    “小乐,你去部队好些。妈妈不想你。”临行前,妈妈强忍住别离的酸痛,故意对老小这样说。一边目送儿子出发,一边挥手致意。当看不到老小后,便坐在房里失声痛哭。并扯着自己的衣角抹去母子分别的泪水。

    老大一路陪着老小来到了公社。老小穿着军装赶到公社向接兵首长报了到,紧接着和战友们一一握手。老大打量了一下已到的新兵,他们的双眼都是红红的。那都是和亲人告别的痕迹。当公社武装部长把新兵如数交给接兵首长后,接兵首长一接过新兵就是用军事化行动。马上把队伍整理好,两个接兵首长一个在队伍的前头,一个在队伍的后面。指挥新兵、喊着口令,迈着整齐的步伐,带领他们一起乘机帆船到银城。

    一十九日的清晨,天还未亮,新兵们便在招待所吃了早餐。他们在接兵首长的带领下,成一路纵队向大码头前进。老大紧紧的跟在他们队伍的后面。他感觉,这时要找到自己的弟弟已经相当困难了。在朦胧的晓色里,他使劲睁开双眼辨认队伍里自己的弟弟。啊,他原来走在前面的第三个。

    上轮船时,接兵首长把老大拦住了。不准再送了。

    “你回去吧。”弟弟对他说。

    “你好些。”老大说完这句话后,就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那一刻,就好像是兄弟的那根连心线猛然扯开了。他扭转头,把眼泪流在岸边。

    汽笛一声响,船儿离开了航。向着长沙,斩浪前进。轮船后面泛起一阵白色的巨浪,上面的烟囱冒着蓝色的烟雾,渐渐地消失在江上的晓雾中,老大的眼泪无声的滴落在资江岸边。他缓慢地向着回家的路上走着。他突然发现,送到大码头的亲人,原来只有他一个。

    回家不久,民办老师考试的合格证发下来了。由于龙老师报考的是中学民办老师,所以,新学期开始,就把他调到联校来担任初中的数学教学工作。孔老师的成绩也合格了。她也顺利地通过了民办老师的合格考试。

    龙老师在联校负责一个初中一年级班的数学教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看了龙老师的考试成绩比较好,要他对大家讲讲此次民办老师考试试卷中难题的解法。因为,数学组里有些老师以前就是他的老师。所以,他仍然像学生向老师汇报一样,讲解了试卷中的几个难题的做法。比如:有一个对数方程的解法;还有一个解析几何应用题的做法。讲完后,原来的老师对他已是刮目相看。因为这些题目都是没有参考资料的。

    老小在部队的三个月艰苦的新兵训练期过去了,家里收到了他的第一封家书。他告诉全家: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没有送到航空学院去学习,分配到了汽车连小车排。现在正在紧张地学习汽车驾驶技术。这下全家人的心都安了,特别是妈妈,晚上也不向着北方流泪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