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未来薪火 > 第四十章 红将军

第四十章 红将军

    为了迎战文明清理者,SL小组竭尽全力。

    在LOVE2045智脑的提示下,SL小组知晓了红将军的存在。

    LOVE2045智脑:“红将军或许会成为这场战役的一张制胜王牌。”

    红将军早在二十年前开始设计,建造,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的救援工作。

    原计划能源是将化石燃料燃烧的热能转换成蒸汽,以蒸汽推动涡轮机旋转,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这种方法虽然能为庞大的机甲提供可靠动力来源,却会通过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影响,恐怖的化石燃料消耗也是一个大问题。

    为此,红将军设计,制造计划差点被搁置。

    直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日趋成熟,能源的问题被解决,红将军才顺利诞生。

    SL小组所有人也第一次通过LOVE2045传来的图像见到了红将军的庐山真面目。

    红将军机甲外形如一个古代无敌的将军。

    高90米,重3000吨,机甲颜色是鲜艳夺目的红色。

    心脏处安装的核反应堆提供了澎湃和源源不断的能量,最先进的ZX涡轮处理器让机甲反应速度无比灵敏。

    头部驾驶舱装载了空盾防护罩,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36HJ核涡轮引擎作为核动力驱动,有循环冷却系统。

    肘,膝关节装载了100CY超扭矩驱动器,能让灵活度大大增加。

    腿部有重力稳定装置,又名‘不倒翁装置’,确保重心始终受控制,让巨大的机甲能完美平衡。

    机甲身上装有防火,防水的矩形扇阵,能隔绝高温灼烧,能适应水中作战。

    双手可变形为F99轰天等离子加农炮,可发射雾状带电等离子颗粒红色光束,能穿透10米厚的钢板,高温能焚烧腐蚀毒液和毒气。

    背部有火箭强力推进装置,可短距离飞行,让机甲速度瞬间暴增。

    腹部装有冷冻喷射装置,可喷射负三十摄氏度低温冷氮液。

    红刀,红色巨刀,长40米,宽1.6米米,钛合金结合陨石打造。

    现在,红将军正位于BJ郊区的一工厂里。

    SL小组所有人迫不及待赶去那工厂想见见那巨大铁甲怪兽。

    图像看到的终究不能一窥全貌,亲眼见到,红将军那股可怕的气势迎面而来,带给了SL小组强大的安定之心,好像迎战文明清理者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红将军周身被巨大的铁横架固定好。

    现在在巨大铁横架上移动操作的是除锈机器人。

    它不是水平移动,而是在一个倾斜不同角度,甚至垂直90度的铁板面上工作。

    红将军采用的不易生锈的合金材质打造,而固定支撑的它的却是普通的铁材质,要定期进行除锈上漆保养。

    除锈机器人使用永磁技术,能牢牢吸附在铁板上移动,万向移动系统让它能三百六十度转向移动,还配有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即水刀,能帮助切割一些锈蚀特别严重的铁架子。

    自然它还装备了一个能承重1000斤铁夹手,方便将水刀切割下来的锈蚀铁架取下。

    在制造红将军的工厂里,大量采用了电永磁技术,随处可见的抓手或夹具都采用电永磁,依靠电永磁铁来抓取零件。

    重型机器人手臂末安装电永磁磁力抓手,比起传统的夹具,有兼容性强,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还有磁力吊具也采用了电永磁铁,采用充放磁实现磁力的通断,搬运大型钢板,金属材料,与行车,天车,葫芦吊和桁架等设备配合使用,非常方便。

    红将军采用的各部分零件都采用人和机器人协作切割,焊接制造,有的零件更是用锤子,锉刀一点点造出来,耗费了大量工夫。

    这项巨大的制造工程已经持续了四年之久。

    按理说,3D打印技术已经很成熟,能轻松高效制造出复杂的金属零件,红将军的零件也可以这么做,可实际上3D打印出来的金属零件有缺陷,基本上不敌受力和加热而变形,不耐用是一大难题。

    3D打印金属零件耐用性会遭遇一种叫做‘潜变’的现象。

    固体材料在应力和高温下缓慢且永久地变形,而3D打印中金属材料是由细小的晶粒组成,发生潜变现象更严重。

    而红将军这么庞大的机甲在使用时其制造的零件将承受持续的机械应力和高温,在使用时稍微某个部件承受不住,比如涡轮机叶片,发动机护板坏掉,出现故障火花四溅,等于直接给文明清理者送菜。

    虽然美国麻省理工团队开发了一种定向结晶热处理工艺,让晶粒变大,不容易潜变。

    但这项工艺尚未真正成熟,能适应所有金属材料。

    而组成红将军的材料却是多种多样,所以,最稳妥的方式就是采用最笨的办法刀斧劈砍,一点一滴手工制造零件。

    红将军制造过程中部分零件还采用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异常坚硬,且形状切割是异形,所以还要采用激光切割机。

    激光切割机在激光领域中发展成熟,集结了激光技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以高密度脉冲能量束快速气化材料,使其形成想要的形状。

    应用激光切割技术,能为红将军的制造节省大量时间。

    还有一小部分零件使用到了智能化数控加工中心,智能化数控加工中心会按照设计一点点把红将军所需各部件材料切割成型,而切割所用的超硬材料刀具自然不能含糊,这需要用到MGW1公司全新GH6系列卧式五轴激光磨刀机。

    该设备采用先进卧式结构,最大可实现400mm以内直径和600mm长度以内的超硬材料刀具轮廓加工。

    品质和效率方面加工精度可靠,产品尺寸稳定,刃口媲美研磨,及后刀面加工效果,效率远胜传统放电工艺。

    红将军一些部件的焊接工作大部分由焊接机器人完成,切割和热喷涂都能完成。

    焊接机器人自动捕捉坐标,存储记录该位置,自动依据焊件的形状,焊缝数量和焊缝的位置,存储和记录若干个点,且在在程序中各点间插入适当的应用命令。

    焊接的过程中自然会同步产生烟尘,机器人焊接不会因烟尘污染问题患上职业病,也不会因车间烟尘重,呼吸困难等问题影响焊接效率,因此,工作时长,工作效率方面都是优于人工的,在这些方面一比较,人工完全不占优势。

    可一些位置,因为对焊接前道工序的加工精度,工装精度及焊接过程的热形变控制有较高的要求。

    在焊接过程中存在母材一致性差,工装偏差,钣金件热变形等各种技术情况。

    还可能出现偏焊,漏焊的问题。

    就需要人工在机器焊接后进行手工补焊。

    原本在工厂里负责红将军工作的人还在深度睡眠里,要想完成红将军,这个任务现在自然落到了身为焊工的林昊身上。

    知道红将军是这场战役的一大王牌,林昊不敢大意。

    这段时间他吃住都在工厂里。

    为了保证焊接不出问题,用前进检查和后退检查对程序自动捕捉的点进行校正,保证万无一失。

    有焊接机器人操作,林昊省去很多辛劳,只要在焊接过程中,观察保护气体,焊丝的剩余量,焊接机器人操作出问题时才用干涉,用紧急停止按钮处理即可。

    林昊拿着焊枪,在机械臂的辅助下来到有问题的焊接点进行细致处理。

    火花四溅,巨大的焊接车间升腾起高温,每一处有问题的焊点都被精确处理好。

    自动检测软件也随时待命,在红将军焊接修补的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检验,保证完美。

    焊接红将军的各个部位可不是个轻松活儿,焊接中,焊件的厚度,结构,使用条件的不同,接头型式,坡口形式也会不一样。

    焊接接头型式有: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搭接接头等。

    坡口分成:I形,V形,Y形,双Y形,U形,双U形,单边V形,双单边Y形,J形等。

    焊接时还要考虑焊接位置,焊件接缝的空间位置,用焊缝倾角和焊缝转角来表示,有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位置等。

    还不能忘了焊接工艺,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

    红将军的制造过程自然要小心加谨慎,虽然焊接机器人配有智控焊缝跟踪系统,智控激光视觉一体化相机结合了视觉和激光相机的优点,能检测细小焊缝的同时,输出高度信息,解决拼接缝跟踪焊接问题。

    可林昊还是认真靠肉眼和经验反复检查焊接过的铁甲缝隙,实时监测机器人焊接的工作效果,尤其是在多层多道焊的打底焊时容易产生气孔和未熔合等缺陷的问题特别关注。

    虽然赶工时间很紧张,林昊还是经常抽出时间来对焊接设备进行清理及维护。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拿枪嘴来说,假如枪嘴堵塞,焊接质量就会大受影响,焊接的物品易产生诸多不易察觉的微小缺陷,从细节处就要做好。

    在焊接机器人和林昊的协作下,红将军这具巨大的机甲一点点的完成蜕变,其霸气威武的外形也逐步显现。

    LOVE2045智脑负责调试的红将军机甲内部运行软件也是有条不絮的进行,内外合一。

    曾经只是在图纸上一个设想的庞大机甲,终于,将现于世间。

    在红将军的制造期间,SL小组所有成员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机甲链接测试。

    机甲链接指的是人类通过脑神经连接机甲,控制机甲行动。

    机甲链接测试指的是驱动机甲所掌控的大量数据和指令人的神经系统能否承受。

    提到机甲链接就要提及脑机接口技术,解码人类思维活动过程中的脑神经活动信息,搭建一座大脑与外部世界信息传输通路的信息大桥,说直白点,就是以意念控制巨大的机甲。

    曾经在设计红将军时,最先设想的是用手动的方式来进行机甲的操纵,可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延迟影响,远不及脑神经操纵传输指令来的更高效,快捷。

    可启用脑神经系统操纵后发现,当机甲接收到的海量数据进入一个人的神经后,一个人的神经根本无法承受,往往会因脑神经受损而导致机甲驾驶失败。

    以现有的医疗技术,人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再生医学的研究带来了新方向。

    利用人体自身的生理恢复机制,直白点就是再生能力帮助身体愈合,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即为再生医学。

    举个例子,手被割伤了一条口子,经过一段时间伤口慢慢恢复如初。

    在再生医学的研究方向上,墨西哥钝口螈被选中,其不仅能再生四肢,尾巴,眼睛,皮肤,肝脏等器官,还能再生大脑,基因编码序列也与人类很相似,蝾螈脑再生的启动机制,将助力人类脑损伤和再生医疗的突破。

    再生医学虽然有了些许成就,但尚未成熟,要解决人脑损失问题,时间是最大的拦路虎。

    后来就开发出了合体系统,算是机甲链接的初步版本运用,即让两到三人一起驾驶一架机甲,如此分担机甲数据给脑神经带来的压力。

    这又涉及到同步率,初步的试验是成功的,这个设想被证明可行。

    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拥有的的记忆和人生体会完全不一样,即便同步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可仅剩的百分之一的不适感还是会让巨大机甲偶尔有一丝停滞感,这就是不完美。

    同时合体系统要求操纵机甲的人在进行机甲链接的时候要做到放空思想,即冥想状态。

    稍微有一个人思维开了小差,都会导致合体系统失败,轻则只是单纯失败,还可以再进行机甲链接,稍微严重点会导致脑神经受损,重则威胁生命。

    所以,还是把研究方向转回到了一个人操纵机甲的思维上。

    结合智脑的能力,脑神经数据传送筛选器应运而生,至此,机甲链接成型。

    脑神经数据传送筛选器是由智脑先把机甲接受到的海量数据先整理分析完毕后,提炼关键信息,通过缓冲技术投递到人脑神经中。

    如此,一个人的脑神经就能承受一台机甲的数据冲击了。

    当然,这也要求驾驶机甲的这个人脑神经韧性和意志要足够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达到人机合一。

    所以,需要进行机甲链接测试。

    机甲链接测试时需要戴一个特制的半透明头盔,头盔顶部通过数据线与模拟机甲运行数据的计算机相连,头盔启动,庞大的数据就会通过头盔内的电极把数据导入人脑,这是一个不舒适的过程,能坚持机甲数据冲击半个小时以上就算通过了机甲链接测试。

    在接受链接测试过程中,张游畅,曹雷等人先后尝试,或多或少都有极大的不适感,或呕吐,或恶心眩晕,或出现一些恐怖幻觉。

    都没能坚持机甲数据冲击半小时以上,以失败告终。

    最严重的要数戴余湛,仅仅5分钟,整个人浑身抽搐,嘴里冒出白泡,差点一命呜呼。

    醒来后,他直言,好像看到了天堂。

    戴余湛:“我感觉自己变得很轻很轻,就像是灵魂从肉身上脱离了一样,奇怪的是我不能偏头去看自己,只能目视前方,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很长很黑的隧道,我只能前行,不知过了多久,看到了隧道的尽头有白光闪烁,或许那里就是天堂。

    我本来要走过去,忽然一股巨大拉扯力出现,一下子把我拽回漆黑的隧道中,轻飘飘的灵魂也好像又找到寄托,感觉到沉重感,睁眼就看到了你们。”

    张游畅调侃,“那我们真该等等再让医疗机器人救你,至少等你见完上帝再说,好回来告诉我们上帝的模样。”

    邓曙亭在一旁说:“死亡是否是真正的结束,死亡后的世界会是如何,这个问题至今无解。

    通过对频死体验的研究,发现死亡前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如回溯一生,精神离开肉体的疼痛感,精神朝黑洞漂浮而去,回光返照宛如是死神允许去与亲友做最后的告别,一道来自其它维度的光来接引,即天堂之光。

    死亡的确难以接受,但不用恐惧,根据统计,每秒钟全球会死亡1.8人,但是又会有每一秒都会有4.1人出生,这就是生命延续的真谛,生生不息。”

    而冥冥中似乎自有天意,林昊成功坚持机甲数据冲击半个小时以上,成了链接测试中唯一一个没有丝毫不适的选手。

    机甲链接测试选出最优人选后,将进行下一步,即脑机接口链接前的准备工作,直白点说就是在脑袋上安装好插座,等待与机甲合体。

    要特别拿出来说的是这里采用的脑机接口不是通过植入电极采集神经信号的方式,而是采用神经蕾丝。

    神经蕾丝的概念源于科幻小说家莱恩•班克斯的文学小说系列。

    小说里,通过神经蕾丝技术植入网状物,从硬件上将人脑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完成直接通信,如此人的大脑活动就如同信息一样可以上传和下载。

    神经蕾丝比起电极植入脑内的可行性更高,生物体的排斥反应也更弱,传输数据信息更高效,也更加安全。

    曾经,神经蕾丝是处于科幻故事中。

    可脑机接口的发展,让一切不可能化为可能,红将军的机甲链接方式就利用到了神经蕾丝。

    一听要在脑袋里植入神经蕾丝,林昊直接头皮发麻,嘴角直抽抽,光想想那就是要命的事儿啊,很疼吧。

    可事到如今怕也要硬着头皮上啊。

    不过林昊提出要缓几天,给他一个心里缓冲。

    ……

    四天后,林昊在LOVE2045智脑的安排下,医疗机器人在其脑内成功植入了神经蕾丝。

    术后林昊几乎摸不到头皮的伤口,可心里明白有个异物进入了脑中,偶尔半夜惊醒都忍不住去摸摸,很清楚心里因素这关的状态怕是要持续好久,好在没有影响日常生活。

    ……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了应对之法,好像文明清理者也没有那么可怕了,SL小组众人心头压着的石头也是松了那么一丝,大本营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

    今天吃炸酱面。

    邓曙亭呼呼吃着,不忘说上几句,“这老BJ的炸酱面我从小吃到大,百吃不腻,几天不吃就馋的紧,这可是好久没吃了,今儿个要多吃几碗。

    手擀面配上黄瓜,豆芽,心里美,青豆,香椿等面码,加上称之为炸酱面灵魂的炸酱,那滋味忒地道了。

    最好是六必居的干黄酱,葱姜蒜入味,吃了倍儿精神。

    可惜现在正宗的老BJ炸酱面很少见了,平日里吃炸酱面也是吃个回忆,今天这个艰难的时候还能吃完热乎的炸酱面,知足了。”

    伊碧婉和林昊齐笑,齐声说:“你老要喜欢吃这炸酱面,随时给您做。”

    邓曙亭笑得合不拢嘴,“不客气,我绝不客气。”

    曹雷,张游畅,戴余湛,颜莺多听了,也是齐齐举起碗,“我们也不客气……哈哈……哈哈……。”

    ……

    林昊完成了神经蕾丝的植入,也将正式开始驾驶红将军的训练。

    当然,最初的训练还是采用模拟的方式,这就需要运用到元宇宙。

    元宇宙,这是近三十多年都一直较流行的宇宙概念。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

    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叫做元宇宙,人们能在元宇宙里能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

    元宇宙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研发阶段,终于攻破了许许多多的核心技术难题,包括扩展现实技术,VR和AR的升级,数字孪生,把现实世界镜像投射到虚拟世界里面去,区块链搭建的经济体系成型,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技术转化为成果等等。

    全球诸多前沿科技巨擘摒弃孤军作战模式,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组成元宇宙研究队列,元宇宙1号战舰研究院成立,耗费无数资源和时间,终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现在元宇宙的运行很正常,但有人提出,能否在元宇宙中单独开辟出一个版块,用以储存人的思想和记忆。

    假如人死后,这些内容存在,实现记忆方面的永生,人也不再受肉身的束缚,古代炼丹方士炼丹寻求的长生不死将成真。

    很快,这个想法就被禁止。

    现今,绝不允许以这样的方式获取永生,鬼知道人的记忆变成数据与电脑融合后会发生什么,搞不好世界会失控,以虚拟世界影响现实世界,人类好不容易建立的文明也可能因此毁于一旦。

    虚拟舱结合了元宇宙,关于元宇宙涉及的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上五感仿真,触感仿真技术,视觉,听觉和交互完美与元宇宙融合,将人的意识传递到元宇宙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元宇宙中的一切渲染景象,包括人的身躯都和现实没有任何区别,超强算力支持下,摆脱了卡通风格画面感,真实化虚拟世界甚至与现实比较起来能以假乱真。

    线上线下,物理和虚拟相结合,缔造了极致的虚拟世界,已经能算的上是另一个地球的虚拟版本了。

    元宇宙虽然是虚拟的一个世界,可它跟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虚实相生,互相结合在一起的。

    在元宇宙中,现实中的城市用1:1复刻进入,虚拟世界里除了1:1还原现实中的建筑,景观,商用空间,玩家可以用自己设定的1:1虚拟化身行走在街头。

    包括服装,数码产品等虚拟形象道具,产品都能进行虚实相间的买卖,逛商场式与真实空间体验感几乎一致,在虚拟空间中重现真实商店的各种产品,虚拟空间同样有店员为虚拟空间的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元宇宙的发展,围绕元宇宙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行业,如元宇宙建筑师,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环境和活动,供人们娱乐休闲。

    元宇宙辅助体育教练,依靠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教练评估运动员的表现和身体状况,不断调整训练项目和战术,发掘运动员潜力而不用担心会在现实中造成运动员的受伤,达到最好成绩。

    元宇宙里,用NFT和虚拟货币支付成为一种日常。

    而在元宇宙中,位置信息选择可以自由选定,所以没有飞机,轮船,火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人类在现实里无法完成的瞬间移动在这里能完美实现。

    原本在BJ城里逛着,忽然想去成都茶馆耍耍,一个念头即可到达,不受位置限制的移动到想去的任何场所。

    元宇宙在如今这个赛博朋克时代已经成了烂大街的词,谁没用过VR设备,谁没接触过虚拟世界的应用,一定会受到嘲笑。

    元宇宙的核心是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所以,要人们要实现实时互动,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就需要用到沉浸式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扩展现实MR/XR。

    因此,全身触觉套装领域,五感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为实现虚拟现实场景的目的不断出现和完善。

    戴上AR眼镜,一辆根据心意自由变形的汽车停在了身前,变形金刚不再是虚拟电影的特效,一个念头,可以飞天遁地,堪比仙侠小说中的仙人。

    整个元宇宙空间不断扩大,会比实际真实世界还大好几倍,把办公空间,科技园区,商圈融入只是最基础,随着建造,元宇宙空间甚至达到虚实融合。

    元宇宙打开了一扇新的时代之门,重新定义了新世界。

    说起什么是元宇宙,看电影《头号玩家》和《阿凡达》会有很直接的理解。

    这两部电影都是元宇宙,但前者是虚拟游戏,后者则是实时控制,根本点不同。

    《头号玩家》式的元宇宙,是借助设备让人类进入一个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获得精神满足。

    讲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所寄托,沉迷游戏的大男孩,凭着对虚拟游戏设计者的深入剖析,找到隐藏在关卡里的三把钥匙,通关游戏,收获了网恋女友的故事。

    《阿凡达》式的元宇宙,它是通过科技让人类突破身体的局限。

    讲述了在未来,人类飞到遥远的星球潘多拉开采资源,受伤后以轮椅代步的前海军杰克,自愿操纵克隆Navi人来到潘多拉。可在结识了当地纳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后,杰克在一场人类与潘多拉居民的战争中陷入两难的故事。

    两部电影的元宇宙,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固然,《阿凡达》的元宇宙令人目眩神迷,可现今科技还做不到那一步,DNA结合,克隆,意识进驻,每一关都是高难度,现在的元宇宙还处在靠VR设备遨游虚拟世界的状态。

    但目前来说,《头号玩家》式的元宇宙体验尚足够。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未来,或许《阿凡达》式的元宇宙可能会成真,但管理只会更加严格,否则人人都转移意识玩,那整个世界不乱套了。

    关于VR设备,还有一个影响颇大的负面插曲。

    元宇宙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当时有许多VR头盔被创造出来,所有的VR头盔都以为用户带来极高体验为目标,而偏偏这其中有一款游戏VR头盔却不走寻常路,这款VR头盔自创造了十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一个志愿者来尝试,因为这个头盔在玩家游戏时死去时也会在现实中干掉玩家。

    这就是PZK公司创造的死亡头盔,用户在虚拟游戏中死亡,头盔会立即摧毁现实中人的大脑。

    该公司声称,这样的死亡头盔设计会迫使玩家认真对待所完的游戏,控制游戏中的角色的思想回馈都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玩家在线登录游戏时,马上会发现无法注销,只有通关游戏才能活下来,而强行摘下头盔也是致命的。

    头盔里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检测光线的传感器,当游戏中以特定频率闪烁以表示虚拟死亡的时候,游戏失败屏幕弹出来时,头盔里的炸药引线就会被接通,爆炸瞬间摧毁用户的大脑。

    这款死亡的VR头盔被创造出来后,PZK公司受到抵制,早已宣告破产停止运作。

    这款VR头盔只是元宇宙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一切都顺着这个虚拟大世界的美好方面进行,消极,恶作剧对抗元宇宙的创造,都已经自食恶果,整个世界还是以积极向上的发展为宗旨。

    在元宇宙里面,也有机器人,比起现实中机械组成的机器人,还要更高级,那是一种微型磁力机器人。

    每一个微型磁力机器人既是单独独立存在,又能融合在一起拼接成任一形状的大型机器人,最终成型的机器人视微型磁力机器人数量多少来计算。

    据说,这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微磁单元机器人,通过磁力互相连接和协作任意变换成桥梁等三维空间上的结构。

    这样的微型磁力机器人设计不可谓不大胆,目前受困于技术,还只能在元宇宙中实现,但现实中,已经开始针对微型磁力机器人开始了研究和实验,主要是攻破变形,携带电力和数据的问题。

    有一家科研公司更是放出消息,十年之内,一定在现实中完成这项技术,微型磁力机器人不再是元宇宙中的数据,而是真实存在。

    有很多家风投非常看好微型磁力机器人的前景,称其是开发出未来机器人的重要踏板。

    如果微型磁力机器人技术成真,那机械工业将被颠覆。

    就拿汽车制造来说,不再需要建厂,上流水线制造出一个个零件再拼装在一起,直接拿出图纸,让微型磁力机器人按照指令变形成汽车就行。

    同样的,变形成电视,电饭煲等微型机器人也可以一一做到。

    那时,人人手拿一个微型磁力机器人组成的魔方盒子,心念一动,抬手魔方盒子就能变成任何模样,比科幻还科幻。

    不过真要在现实中实现这一切,短时间怕是难以做到。

    而且就算能,微型磁力机器人变形的能力也有潜在的巨大风险,若被心有邪念的人利用,一架架由微型磁力机器人变形而来的重型武器将是世界的灾难,这一点不得不率先考虑。

    所以,科技虽好,仍需控制。

    林昊马上就要进入虚拟舱内,在元宇宙中进行红将军的模拟训练。

    伊碧婉解释:“这次训练的场景地是根据游戏《虫端》中的‘巨虫沙漠’的地图改造的,设定为游戏者驾驭机甲穿梭在‘巨虫沙漠’里,要打败巨虫王夺回能源水晶,中途会遭遇不同的实力的巨虫。”

    颜莺多:“为了平衡力量,红将军的冷氮液,F99轰天等离子加农炮不能使用,同时减弱了机甲的防御,机甲外材料硬度也降低,要想击败巨虫拿到能源水晶,更多是靠游戏者对机甲的操控水平,反应能力,这也是训练的目的,提升对机甲的掌控感和默契度。”

    “懂!”林昊回了一个字,进入了虚拟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