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自诸凤池一行离开刑州不久,县试便即将放榜了,放榜前一天,王成一家都有些忐忑不安,王名阁却依然拘着王文宇在学堂里,直至午间,才让他回家准备第二天去县里看榜。

    王文宇倒是显得尤为淡定,王家如今安家的地方在孟家新田庄的东边上,离孟家学堂并不远,王文宇辞别了王名阁后,便慢步往家里赶。

    九月的孟家庄子,稻子已有不少开始弯腰,中午时分,庄田里并无人劳作,现在是农闲时候,能抽得出身的人都去了春花岭,李庄头让人在春花岭平整山地,这会空无一人的一望无际的田庄上,已是丰收在望的景象。

    深秋后中午的阳光虽己不那么火辣,晒得久了也还会有些微微的刺痛。王文宇走在阳光下,也没撑伞,不多会背上己有些汗冒了出来,王文林看着那些稻子,深深吸了口气:“到了这里,真好!似乎一切都开始了新生。”

    王文宇回到家中时,一直每天都准时去春花岭的王文林,正在门口检查牛车的轮轴了,见了王文宇回来,很是高兴的道:

    “二弟怎么提前回来了?”

    王文宇道:

    “王先生让我早些回来准备明天去县里的东西,这牛车,就是赶早,估计也得在县里住上一晚。大哥怎的没去上工?”

    王文林有些憨憨的摸了下自己的头:

    “这牛车的轮轴有些日子没换了,今个我便向李庄头请了一日假,在家里拆开这车轮轴看看,能用就上点油,不能用便要换,怕半天来不及了。”

    正说着,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问:

    “什么来不及了。”

    王文林兄弟一看,竞是庆春站在了篱笆墙外面。

    王文林到这日子虽不太长,庆春负责日常到这和租户们传李庄头的一些耕种意见,一来二去的,和庆春倒是熟悉了,这时见了庆春伸头往外面四下看了看,便回头高兴的道:

    “你怎么得空来这里?可是李庄头又让带什么话?你怎么来的,平时你都是骑马,也少见你走路。”

    庆春也不客气,自己推开篱笆门便抬腿进来了:

    “骑马来的,刚刚去西堤那边看看水车,把马放河边吃草饮水了,是小姐让我顺便来问问,你们明天去县里怎么安排?刚刚好昔秋她们要去县里,小姐让问你们要不要一起去,这大老远的,人多彼此路上来回也有个照应。”

    王成林拿着手中的锤子敲了敲牛车,正想说自家正在检查牛车,准备赶牛车去。

    王文宇却抢着道:

    “那真是太好了,我大哥方才还说我家这牛车走远路怕是不太妥当。正打盹呢,小姐把枕头都递上了,你先回去帮我谢过大小姐,晚些我去庄院里找你,确定出发的时间。”

    庆春得了答复,也还逗留: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这就走了,前几日丁大爷腰痛,大夫开了药方子,镇上的药房缺一味药,我顺便去问他们拿方子到县里药房抓药去。你这里左右的人家,若有什么需到县里买的,麻烦你们帮忙列个单子,到时候可以一并帮忙买回来。”

    王文林也爽快的应承了,又闲话了两句,便送了庆春出门。

    等庆春一走,王文林便问王文宇:

    “我们不是说好了要驾牛车去的吗?这孟小姐差人去县里办事的,捎上咱们,多不方便啊?”

    王文宇听罢,知道自己这憨直的哥哥想不明白,于是便笑了,道:

    “我估计这孟小姐多半是专门让人走这一趟,办事才是顺带的,她这一番好意,我们何必拂了她,承她的恩已多了,她给的好意不如都受下,日后再图回报。”

    王文林听这话,不由愣住了,但反过来想一想,好象又是那么一回事,于是不由又摸了摸自己的头,有些不好意思道:

    “听你这么一说,好象还真是,往日里,昔秋姑娘自己一个人来回也是常有的,听说她是有身手的,普通十个八个大汉都不是对手,没理由非得找咱们做伴。”

    王文宇点头道:

    “我们这些逃荒而来的人,到这后,从未受过刁难,日子过得比往日好得多,本就是得了她的庇护,如今我们也不必骄情,枉费了她的一番好意,晚上大家下工回来,我与你一家家去走一趟,问问他们可有什么要帮带的,能帮上的都帮上一帮,庆春把这给咱们,也是为着让各家能融合到一起,邻里和睦相处。”

    王文林有些佩服的看着自己的弟弟:

    “二弟,自从你到这里以后,比往日更加聪明了,事情想得也透,有时侯连爹娘都不如你想得明白。”

    王文宇笑道:

    “近朱者赤,王先生,诸先生与阮师兄,都是极聪明通透的人。”

    说到阮秀才,王文林便问:

    “这阮秀才府试也快放榜了,怎地也没见人回来?”

    王文宇道:

    “听王先生说,他家有个世交在刑州府,现在他应该是住在刑州府那个世交家里,放榜后才会回来。若是中了,应该要到京城的溪山书院去了。”

    王文林虽不读书,却也是听过溪山书院的,那里出来的学子,半数以上能考中进士从而入仕,所以有这么一说“进了溪山,便一脚进了朝堂”。现在听说阮秀才竟有机会去溪山,不由得又是惊喜又是羡慕:

    “这阮秀才真够命好的。”

    王文宇心里赞同:“摊上这孟家,自然是命好的。”

    王文宇笑笑,肚子此时竟咕噜的响了一声,王文林又愣了一下,接着又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你看我这脑子,竟忘了你还没用饭吧?爹娘和你嫂子都到春花岭去帮工了,都是包吃的,我没想到你这时候回来,只有早上做的几个窝窝,我再去煮碗面疙瘩汤,咱们将就吃一点,等会我去村西那里割些肉,晚上再吃顿好的?”

    王文宇也没客气,毕竟现在家里也不差这一碗面粉,而且也是有些馋这疙瘩汤了,于是便应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