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灼灼昭华 > 第57章 南江

第57章 南江

    信物一现,掌柜当即遣人快马加鞭送往庆阳。

    送掌柜离开后,见此事已告一段落,秋华便不再时刻惦念。

    趁着天色尚早,带着阿大和六子上街溜达去了。

    南镇虽不上繁华的大城市,热闹喧嚣,百姓富裕,不过是地理位置偏远,无人关注之故,此地的物产向来是不少的。

    而秋华印象中,鲜有的文字记载亦多称颂当地民风淳朴,生活清贫却也安稳。

    简谱坚固的建筑,大街上密布的摊位,多少也佐证了书中的寥寥数语。

    由摊主的穿着,不过是平常的粗布,甚至有不少麻衣,可见这些摆摊售卖的不过是些平常老百姓。

    家有积余,市多买卖。

    这南镇百姓的生活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粗布麻衣尚且面色红润、体态健朗,这不事生产的富人,怎的反而消瘦苍白更甚于下层民众。

    间或,更有寥寥男子,体格不及一弱小女子,皮包骨一般的身形披着华丽的外衣,竟是令人毛骨悚然。

    这热闹街市上各异的人群,令秋华莫名心生不安,繁华之下,似乎有什么秘密正欲破土而出。

    “少爷,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听说前些日子,有几个富家子弟到这南镇办事,肆意挥霍钱财不说,更是聚众闹事,张扬跋扈,扰得这南镇是片刻不得安宁。”

    “哦,镇上竟无人阻止吗?”

    “唉,那些人闹了事就出些钱财摆平,他们很是有眼色,寻衅也不过是冲着普通人,被欺凌也不敢反抗,更能得一笔意外之财。

    得了钱财,自是守口如瓶,更何谈状告。甚至有些人家,还盼着遇上这几位少爷,赔上个家中不受宠的小辈,换来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天降之财呢。”

    “哦,这几位背后的家族可是不凡?”

    阿大摇头:“当时出于好奇打探过,并没有特别之处。”

    “就是就是,都不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六子愤愤不平。

    “像你我这般普通人,未遭大难前,求的也不过是息事宁人罢了,能得一时安逸,又有谁愿意去打破呢!”

    六子沉默。

    这一言一语,秋华没有插话,却字字入耳,心中的滋味实在难言。

    “那如今,他们可是已经离开?”

    “据说是来这购买些原料的,会在此待上一月。

    来的时候很是张扬,这镇上铺子生意但凡能扯上点关系,谁不可着劲儿地巴结,盼着沾点光促成一笔大买卖。”

    “如此人物,我倒是想见见。”

    “若是您长时间留在这,定有机会一见。可这两日,对方似乎安静了许多,没有以往那般频繁现于街市了。”

    “指不定是被哪家请去参加宴席,一时忙于应酬享乐,哪还顾得上到街上撒银子。”六子不屑地说。

    扇叶一收,秋华朝对面的小吃摊走去:“既然对方有事,我们改日再遇也未尝不可。今日便放下这些,细细品尝南镇的美食即可。”

    隔着漫长的街道,香味便引着秋华来到这里。

    一个个糕点,虽然样式单一,油纸包装也很是简陋,也没有浇灭秋华心中的期待。

    乡镇美食,固然少了些精致,却多了份农家特色。

    “三份糕点,打包。”

    “好嘞,您稍等,马上就好。”

    阿大立即上前一步付钱,接过热气腾腾的糕点。

    秋华轻轻咬了一口,即便舌尖微微被烫了一下,依旧赞不绝口:“不错。”

    “你们是外地来的吧。”旁边一位等着糕点出锅的大爷,听着这小少年的话语,不由会心一笑。

    “别看这镇子远,用料可比城里实在多了,这糖粉可都是自家的农田里种出来的,不掺一丝假。

    不信你们去尝尝其他小吃,味道跟你们城里肯定不一样。”说起地里的农产品,大爷骄傲得眉飞色舞。

    “清甜可口,大爷此言不虚,既然都到这了,一定好好逛逛,才不虚此行。”秋华欣然应下。

    让阿大留下等下一锅糕点出炉,秋华带着六子四处转悠。

    “这镇上可有河流?”

    “镇子东北边有一条河,名为南江。南江顺着山势到了南镇附近村镇,便形成了若干股支流,当地人习惯将主流和支流统称为南江。”

    “镇上可有河流经过?”

    “有的,就在前面不远。”

    “走,去看看。”

    自古以来,老百姓就依靠着土地生存延绵。

    而农耕之事离不开灌溉,南镇虽小,也是南军辖区的一部分,河流水质影响着一方安宁,秋华自然要去看看。

    躲避着来往的人群,秋华细细问道:“可知此地如何取水灌溉农田?”

    “属下与阿大二人一直停留镇上,未曾实地观察。”

    秋华临时起意,二人未能提前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我也未曾听说过南镇及周边乡村有何灌溉利器,市集中也少有贩卖,想必还是老办法。”

    六子口中所谓的老办法,便是人工挑水灌溉,耗时耗利,效果比起水车、抽水机来自是有所不足。

    奈何南镇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决定了它暂时无法发挥太多的商贸交汇作用,也就促使当地商业发展不足,家家户户也不是十分富裕。

    似抽水机这般先进的设备,大城市的农业生产尚未普及,这里,更是鞭长莫及。

    “老办法!人力灌溉未免太辛苦了,改日我们去田间看看,若是可以,不妨推广一些简易的水车设备。”

    “这样一来,自然是大好事。这事要成了,大家可就有福了。”

    六子虽不识字,在外流离的那些年也长了些见识,自然知道农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农业耕作向来看老天爷的脸色艰难度日,除此之外,便是倚靠农家人的勤勉。

    若是有办法扩大灌溉面积,许多荒地便能利用上,可不仅仅是造福于当代,对于后人也能留下一份余荫。

    街道尽头,便是临河的一条长廊,火红的灯笼高挂于檐下,炙热的色彩一如当日祈福时炽热的期待。

    间或几步,就是镇上人家用来浣衣的石板,每日清晨,定又是另一番热闹场景。

    站在清水之畔,秋华透过莹莹水光看到了普通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少爷,绿豆糕买下了。”阿大沿着河畔寻了许久,才看到拐角处的主仆二人。

    “收着吧,晚些时候回去再细细品尝。”

    阿大自是无有不应。

    “这镇上可有收藏古籍,尤其关于南江讯息的书馆或书院。”

    秋华此言,倒是难住了阿大与六子二人。

    阿大仔细回忆了一番,说道:“有出售书籍的店铺,可如庆阳城那般的大型书肆许是没有。”

    倒也在秋华意料之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