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悲歌 > 第8章 【潺陵三侠】(下)

第8章 【潺陵三侠】(下)

    古庙坡下的突变,黄子龙是万万没想到的。安排二弟三弟原地“待令”,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庙内情况不明,先得摸一摸底,人少目标小,动静小,具有很大灵活性。

    二是出于对兄弟的保护与关爱,他是长兄,长兄如父,有风险的事,他必须冲在最前面。

    却没料到半路会杀出两个“程咬金”,计划跟不上变化,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

    由于一时冲动,看见头领那一刻,他真想一箭射他个对穿,对于自己的射击功底他不怀疑,平素百步穿铜钱赢得了不少喝彩。但情况有异,他只得把箭头指向另一遭遇战:救兄弟比杀仇人更要紧。

    古庙地势高,他只要避开古庙窗口,不让里面人看见,稍往旁挪一挪,抬头就可将乱葬岗尽收眼底。对坡下发生的急变,他看得清清楚楚,但他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知其然是两个兄弟的确遇到了麻烦,还十分危险;不知所以然是那两个家伙从何处闪出来的,后面可否还有敌人?

    突变不允许他细想,特别是看看刀锋要落在三弟脖子上,说是迟,那时快,调整箭头方向,手一松,箭如流星飞出去……

    这致命一箭,为救子熊,送给了一无名小卒,实为可惜。间接上讲,是狗伢子的出现,才无意中救了头领一命。否则,这一箭真的飞向头领,头领如没接住或躲过而丢性命,可能故事就要改写了。

    这支箭射出去,暴露了黄子龙所处基本位置,如兵匪在庙外,能看见子豹子熊,却看不见藏在视线死角的他。

    子豹子熊顺着飞箭方向,很快捕到大哥身影,双方招手压惊,做了几个捕猎手语,三兄弟会意。待两个弟弟带着被解救的小妮子,重新隐入芦苇,做哥哥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下来:

    只要进了芦苇荡,别说三五十,就是三五百匪兵也奈何不了他们。

    话说匪兵冲出庙门,居高临下,一眼就发现不远处躺着二躯血糊糊的尸体,从衣着分辨,定是狗伢子、牛牛无疑,再看四周,空无一人,心里没底,众匪更为惊疑。头领心中胆怯,表面却装镇定,糊弄道:

    “小幺,你去看看,强人谋财害命吧?”

    “是……是吧……”小幺应着,就是不上前。

    “好像……好像是我们的人……”不知谁不知天高地厚,把一层纸戳破。

    娘的卖乖!老子过桥比你走路多,还要你教?头领心里骂道,正要发作,转念一想觉不妥:我兵变,兵可变我,此刻维稳为上也。打定主意,笑骂道:

    “兄弟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还怕死人?没出息,成何大器……哈哈哈……来来来,跟着我,兄弟们一起去。”边说边笑,领着众匪,装着十分轻松的样子,朝宙下走去。

    头领复姓尊朱,名沐,系荆州兵营把委千总,荆州兵变时,他是策划者之一。一个儿子尊朱锋,一个嫡亲侄儿尊朱君,年少带入兵营,早已砺练成钢,成为左膀右臂,兵变失败后,他并不认命,他要再来一次,甚至十次百次,决不投降。目前的一号任务是保命,二号任务是与反将赵将军汇合。然后扎住脚根,招集旧部,蓄精养锐以图东山再起。

    其实,他心底早有打算,出庙前,他拉了一下尊朱君衣角,以目传话,示意他带尊朱峰往后走。这段时间东逃西窜,相互早已形成默契。尊朱君会意,趁众慌乱之际,避开众匪之目,拉上堂弟翻越后窗逃进了芦苇丛。

    尊朱沐这样安排有两层意思,一是万一自己被杀或被擒,可给尊朱氏留条根,保住烽火种子持续燎燃,至于能否躲过此劫,就看他们兄弟俩自己的造化了。二是如果真被围,让兵丁抵挡一阵,凭自己超群武艺冲开条血路后,可借芦苇掩身横穿柴山,然后泅水渡到对岸,连夜赶往夹山寺。他从小水乡长大,相信一条河拦不住他。

    黄子龙藏身之地很隐蔽,他能看见众匪,而众匪看不见他。当众匪走至半坡时,他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暗叫“不好”。

    刚才,他打手语示意子豹子熊原地隐藏,让其见机协作,如失利便向芦苇丛深处撤退。可他忽略了一点,他们身边还有个刚获救的小妮子,那是一个拖累,弄不好大家一起完蛋。

    事急不容迟缓,必须把匪兵的注意力引过来。自己单身一人,有芦苇掩护,动起真格儿躲猫猫他自信占上风。

    老爹说过,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想罢,取箭搭弓,满拉箭弦,朝着头领一箭射去。这一箭汇集了二种力量,一是救弟心切,二是报闹宴夺宝之恨,二股力量合在一起,如流星直逼头领脑门……

    尊朱沐久经沙场,三岁习武,十五岁从军,功夫了得,听见弦响,身子一偏,想用手去抓箭身,箭身抓住了,但这箭来的太快太有劲,箭头还是扎进了左臂。

    好个尊来沐,专职军人到底是专职军人,知遭暗算,就势倒地一滚,早已滚下路坡,借嵩草藏起来,避开峰芒。

    偷袭来的太快,众匪慢半拍,还没从慌乱中反应过来,紧接从芦苇中响起一声火铳,瞬间倒下一片……

    兄弟情深:这一枪,来自于黄子豹。

    哥哥担心两个弟弟的安危,两个弟弟同样担心哥哥的生死。兄弟二人见匪兵突然从庙中涌出,误为大哥被发现,急了。救大哥的最佳办法是把众匪吸引过去,再往庙下芦苇深处引,给大哥创造脱身机会,所以开了火。

    这一枪,子豹准备很充足,火药超量,铁子也超量。他知道,如此这般风险很大,弄不好就会爆筒,匪兵伤不了,反伤自己。

    但他只所以愿冒此风险,有他自己的考虑,万一短兵相接,不可能再有机会装药上弹,一下子打不翻五八个没有威慑力,接下来自己就麻烦了。

    万幸!没爆筒,威力达到了极致。子熊见二哥得手,牙一咬,也燃起了爆竹,向空连射三支响箭。

    弓箭、火铳、爆竹加响箭一起用上,吓得众匪兵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又眼睁睁见头领倒地--没了。群龙无首,以为真给剿兵围了,一下大乱,迅速退进古庙,逃在后面的又被仨兄弟射翻三五个……

    大队人马听到大动静,又看见空中拖着烟雾的响箭,迅速锁定位置,个个争先,人人恐后,一声呐喊,向古庙急冲包抄过来……

    尊朱沐忍痛拔箭,简单包扎后,正要逃遁,突然看见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手提关公大刀,领一大帮村民冲杀过来。分明是我老太外公黄二爷。

    此时,他反而镇定下来。看来是闹宴得罪人,复仇来了。既不是剿军,几个泥腿子,何惧?心想,峰儿与君儿还未走远,不如抵挡一阵,拖个一时半刻,逮住机会再走不迟。

    想罢,不由恨恨自语道:我放你一马,你却咄咄逼人,别以为有三脚猫功夫,我就会怕你?会会也无碍。

    主意拿定,便对着庙内喊道:“兄弟们别慌,本千总福大命大还没死……来的不是官军,全是一群蠢民,打起精神,跟着我冲出去……”

    庙内匪兵正六神无主等剿,听得头领呼唤,又得知为蠢民报复,感到有活路,顿时来了精神,发声呐喊,再次冲出庙门。

    哪知双方刚接火,就有漫洲遍野的村民围过来,而且越来越多,喊杀连天……众匪兵哪里抵得住,只能且战且退向西逃蹿……

    事情没那么简单,自己作的孽,必须付出代价。

    两个死鬼狗伢子与牛牛,绑的正是书院洲郭渔头的女儿,郭渔头领人一路寻来,正好堵住去路。后追前堵,好一场厮杀,瞬间冲得群匪七零八散,一直赶到洲边。待尊朱沐抢船渡到河西清点人数时,伤亡过半,峰儿与君儿也不知去向。一股悲凉之感,涌上心头。

    尊朱沐愤愤地怒视东岸,好一会,取凶器在手,一个“黄”字映入瞳孔,半晌,捂住箭伤仰天长啸:

    “此仇不报,非大丈夫也!”也不逗留,领着残兵败将奔夹山寺而去……

    三天后,赵姓知县亲自带队,敲锣打鼓给黄二爷家送来一块红木金扁,拱手赞道:

    “少年英雄,国之栋梁也!”

    黄二爷揭开红绸一看,惊现四字:《潺陵三侠》。这事越传越远,越传越奇,没多久,我那三位太舅爷远近闻名。

    有读者可能会说,你在讲“天方夜谭”吧?哪有一群兵,会败在三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手之理?

    我说有可能,分析如下:匪兵并不是败给三个娃娃而是败给了他们自己。理由一,没了斗志的兵不算兵。理由二,看不到希望的队伍不是好队伍。理由三,让人追得无处可逃的流寇,再多也是丧家犬。理由四,匪也好,兵也罢,没了必胜信心,不战自垮。

    那么三个娃娃靠的是什么取胜呢?我以为他们凭的是勇气加运气。要是匪兵知道对方仅三个娃娃,瞬间把他们杀了吃了也不够填牙缝。要是“潺陵三侠”没有遇上那么多的巧合,说不定早已“英年就义”。

    如果有人还在怀疑,让我告诉你,这是我祖母小时听她三舅黄子熊说的,当然,旁人也经常对她讲。后来有了我,第一次对我说时,我正躺在竹床上纳凉,祖母用芭蕉扇一边替我赶蚊子,一边绘声绘色讲给我听的。

    还不信?有金扁为证。金扁我见过,小时就放在我家楼枕上,字面朝下,进出门都可看见。后来不知何时不见了,我哥悄悄告诉我,祖母说这些都是帝王将相的东西,当柴给烧了。总之,你不信我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