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秋瑾

    读秋瑾

    清风徐来清风徐来诗苑6月23日

    秋瑾之词,千载后读之当仍感凛然也!其风当为女中词豪。近代当为女中第一词人!

    宋庆龄题:为秋瑾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俦侠名。”

    对酒》

    清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这首诗作于1905年诗人刚从日本归国的时候,有一次在好友家中喝酒,诗人拿出一把刚购买的刀给朋友看,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作了这首诗。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清代: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这一首诗全篇都是忧国的思想和救国于危难之中的抱负,充满了爱国激情。全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清代: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国家形式岌岌可危,为寻找救国的道路,诗人赴日本留学,这首诗就写在留学期间。上篇说明自己赴日本留学的缘由和国内的形势以及随时愿意为救国而献身的精神。下篇“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把秋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敢作雄飞的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菩萨蛮·寄女伴》

    近代:秋瑾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此词不仅抒写了作者对女友的怀念,更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心。词中语意双关,寄喻颇深。“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含蕴无限,极富情味。全词独具风格,不落俗套。

    九日感赋》

    清代: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九日感赋》是作者1896年婚后初来湘潭不久而作。九月九日她在堂上插上了茱萸,她在窗下提笔给妹妹写诗;她对菊遣闷饮酒;她登楼远望故居。但这一切都使她因更加怀念当初的欢乐生活,而愁肠“郁不开”了。诗反映了秋瑾初嫁后思乡的心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