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做题家 > 第80章 饥民

第80章 饥民

    方仲永一行去往吉安,一路向南,在进入吉安之后,见到大灾后惨绝人寰之景象。

    吉安,此时应该叫吉州庐陵郡,扼湖南、江西南省咽喉通道,地势极为险要。另一重意思就是说,这里山多地少,种不出多少粮食。

    当大旱灾发生,粮食奇缺之时,吉州官府未能承担起有效的责任,江南路因为整个江南大旱,也未能运入大批粮食,一些地方官员又未能控制物价,甚至贪官污吏还收受贿赂庇护投机粮商,粮商抬高粮价、粮食出现暴涨。

    房屋器用,凡属木器,每斤卖钱一文,余物虽至贱无售。每地一亩,换面几两,馍几个。家产尽费,尚不能饱腹。

    百姓或摘槐实以疗饥,或剥榆皮而延命,或拾雁粪以作饼,或煮皮绳而为羹,处处鸿思鼠泣,人人鹄面鸠形。乞食远方,亲老委沟壑,尽作他乡之鬼;逃舍故里,子幼置道路,哭杀无主之魂。

    强壮者抢夺亡命,老弱者沟壑丧生。至处道瑾相望,行来饿莩盈途。

    一路上,曾布和欧阳棐也没有心情和方仲永争论了。

    方仲永看到赵简每天晚上都会把白天的见闻记录下来,每次写着写着就泪流满面。

    他的心情同样的沉重,他还深刻的记得穿越那一天,快要饿死的经历,家里的米缸只剩下几颗老鼠屎。他穿越后顺利渡过了灾难,但是更多的普通人却没有这份幸运。

    到庐陵,只见饥民结党成群在城外,城内百姓无不是衣衫破烂、衣衫残破,一张张脸瘦得像风干的腊肉,眼睛中布满血丝,一看就知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吃过东西。

    “你可以拿钱出来买点粮食,救救他们吗?他们快要饿死了。”赵简终于忍不住对方仲永说道,这句话她已经忍了一路。

    望着赵简,方仲永想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最后只能叹了口气说道:“我就是卖了自己,也拿不出多少钱救他们啊?”

    欧阳棐在旁边也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江南大旱,只怕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曾布咬牙切齿的说:“粮食肯定有,只是平常,每担粜银三两有余。如今,每石银涨至三十二两有零。纵有家财万贯,又能卖多少啊?”

    赵简俏脸上浮现一缕黯然。

    他们走到城门口,有一队士兵把守大门,饥民一个也不放进去。城楼下面挂着一排尸,有的已经腐朽发臭,还有两个人被绑着手臂吊在城墙上。

    一队骑军忽然从远处卷起烟尘,横冲直撞的从饥民群穿插过来,饥民们连滚带爬的躲避。

    近了,方仲永他们才看到这些战马后面拖着几具衣衫褴褛的饥民尸体。

    马上为首的军将大声喝道:“不安本分者,就地正法,格杀勿论。”

    这种情景饥民们见多了,只是默不作声的低头后退。

    那马上的军将又喊了几句,这才带着手下策马离去,然后命人把尸体挂在城楼下。

    方仲永心中叹息,却听身旁的欧阳棐咬牙切齿的说道:“暴虐无道,呜呼!何其残也!我要上表弹劾他们!”

    曾布叹了口气,道:“我们来的路上亦见到过,饥民不安本分者,结党成群,昼夜刁抢,非重典不能治!”

    赵简柳眉倒竖,内心震怒,说道:“他们不过是想吃一口饭啊?”

    方仲永脸色有些阴沉,瞥了一眼身旁柳眉倒竖的赵简,内心也是非常愤怒。后人翻看历史,看到的只是大宋的锦绣繁华,文采风流,哪里看得到百姓的血泪?

    方仲永曾经看到的一个网民统计: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代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数目之多是空前绝后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方仲永说,“一味的强压,并不能解决问题。”

    曾布道:“可是江南大旱,官府根本无力解决,如果不严惩肇事者,只怕早就天下大乱了!”

    方仲永也知道曾布说得有道理,至少站在大宋的角度是正确的选择。但心里就是不舒服,可能是因为他还未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底层百姓的身份吧。

    这么一说,赵简就明白他们是要去阻止这件事了。他们不禁问:“你们准备怎么做?”

    “曾布,你变了,你以前绝不会这样替他们狡辩,你思想已经变得和那些冷酷的法家一样。”欧阳棐对着曾布冷冷的道,“你我相识一场,真不想看到你变成这样。自从你跟了王安石,你就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个温润君子了。”

    曾布摇了摇头道:“我依然是儒门中人。你可知《周礼·秋官司寇·大司寇》有言:‘心慈无以谋国’。我儒家就不能行霹雳手段了吗?乱世需用重典,如果心慈手软,没有办法将一个国家治理好。”

    欧阳棐冷笑道:“所谓'心慈不能谋国',这个‘国’是天下百姓!你可有想过我们是否为民请愿,为天下苍生求仁得仁?你可有想过为了天下百姓而谋?那你可有想过对天下百姓是否心慈?不去想着救济这些饥民,而是想用严刑峻法来约束饥民,亏你说得出来!”

    赵简微微点了点头,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想用严刑峻法来约束饥民,只会激起民变。”

    方仲永赞同点点头,大宋王朝的433次农民起义,不就是这样搞起来的?!

    曾布苦笑一声,道:“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府库空虚,没钱没粮,朝廷也没有办法。你们若有办法弄来钱粮,我去找庐陵府君,你们想如何救济灾民,按你们说的来......”

    欧阳棐哈哈大笑起来:“你可真会推卸责任,你这次代表江南路经略安抚使陈升之来吉州,就是来镇抚灾民的。朝廷可是拨付了大量钱粮,你却说没有钱粮?还问我们要钱粮,难道你要让这些饥民去死吗?”

    方仲永这才恍然大悟,曾布还有这一层身份,那今天他的这些话就说得通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