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灵能万分之一 > 第七十二章 那不是我,是我哥

第七十二章 那不是我,是我哥

    我想着再去找一些石头来练习练习,但是看到赵晓宁在读书,就凑过去问她,“你这看得什么书啊?好像这些天你一直在看书。”

    “啊。这些书是前几天在一个老人家里面收来的,收来了好多。”

    赵晓宁指了指书桌上的一大叠,又指了指书桌旁边的两大摞,还真是够多的。不过现在看书的人少了,电子书又普遍流行,喜欢收藏纸质书的人,也变得少了起来。

    而且书到需要搬的时候,是真的很沉啊。我想起了当年被班长抓去当壮丁,几个人累死累活把全班的书搬到教室的惨状。

    如果每个人身体里面都能藏着十万零三千本书,需要的时候随时能读那该多好。

    “这些书很稀有吗?”我随手拿起来一本,都是些年代比较久远的书,很多还是工具书,看封面一点都不吸引人。

    “并不是。只是老人生前喜欢看书,没事就翻,而且很喜欢在书上面做笔记。

    非常神奇的,他记笔记用的墨水,是蕴含灵能的。虽然大部分已经消散了,可是还是能隐约约感觉到的。通过这些笔记的字迹,你能大概感觉到老人写这些字时候的,一点点情绪。”

    哇!墨水里面还有灵能,这可太有意思了。

    “可惜我能力不够,大部分书籍都感知不到什么,有点可惜。”

    “啊?连你也感知吃力啊,是不是有点太难了?或者这墨迹蕴含的灵能已经消散了。”

    “并没有,你可以试试感知一下。”说罢,赵晓宁递给我一本书。

    这是一本“摩托车维修技术”的工具书,书上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笔记,看来主人应该是很认真地学习过。

    单单如果只是工具书,大概不会吸引人,你要是在标题上多加个“禅”字,那就一下子高大上许多。

    我小心地抚摸着书上的字迹,非常专心地感知灵能的存在。可是这灵能水准实在是太低了,我花了很大力气,才勉强说服我自己感受到了一点点。

    要再进一步继续感受到情绪,目前我还完全不行,而且从这么淡的灵能中感知,大概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书是张姨淘回来的,她大概就能感受到吧。”赵晓宁对我说。

    “是不是她淘回来的时候,灵能还不像这么淡,但是现在已经淡了很多了啊?”我试图给自己孱弱的感知能力找借口。

    “大概不是吧,这也就是上个月的事情。”

    “啊?这样啊,感知起来还真是挺难的。”借口没有了,只能承认是自己能力不足。

    “确实有点难,但是有些珍贵的灵器,本身灵能含量就是很低,这我们没办法改变,我们只能提高自己的感知水平。如果想更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视野,这大概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啊。”

    如果只能感受密度很高的东西,大概普通人只靠直觉或许都可以的。只有能辨别更加细微的灵能,才能进入他人不能涉及的领域。

    赵晓宁对自己的要求还真挺高的,不过也正常,天才不以天空为极限那还能叫天才吗?

    我合上书本,小心地还给赵晓宁。然后去找了些石头来,大概这才是暂时属于我的战场。

    不一会曾严也来了,从他散发着洗发水而且还没有完全干透的头发来看,他应该是早上又去打球了。

    “今天战况怎么样?”我抬头问他。

    “那帮野蛮人简直就是90年的活塞,下手无所不用其极。不过他们嘚瑟不了几天,明天我就要开启91年模式了,一定打得他们满地找牙。”曾严看上去还挺激动。

    “看来不需要你出场,有人已经让他不太好过了。”我小声地对赵晓宁说。

    赵晓宁听我这么说,又淡淡地笑了一下。

    “野球场就仗着没有裁判,他们这帮人也太过分了,根本就是冲着人去的。”曾严的怨念大概短时间是没办法消散了。

    我们各自忙了好一阵子,又接待了几波客人,只有其中一位买了个小东西。

    “二哥今天是不来了吗?”曾严送走了上一批客人,回头问我和赵晓宁。

    “没听说啊。”我回答到。

    “我也没听他说,或许他有自己的事情吧。”赵晓宁说。

    店里面又来了两个客人,想给自己新家里面买一个新的花瓶。赵晓宁接待了他们,给他们看了几个花瓶。

    这时候又有人推门进来,把铃铛弄得叮当作响,进来的人,正是李惟肖。

    我和曾严和他打了声招呼,他只是对我们点了点头。

    好奇怪,他这反应有点冷淡啊。

    李惟肖看到这时店里面有客人在看花瓶,也没打算上去掺和两句,而是找了个座位坐下,低头不语。

    真的好奇怪,来的这个人莫不是不是李惟肖,而是花18万日元制造出来的克隆体吗?来了客人居然都不能让他体内销售DNA动起来吗?

    那两位客人看中了一个很古朴,但是感觉很热情的花瓶。花瓶要价2000,客人还价1500,于是大家在这两者之间几度周旋,最终以1650元成交。

    李惟肖依然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我们三人一起上阵和这两个客人讨价还价,一句话也没说。

    客人买好东西走了之后,我本以为他至少会说一句“如果我上至少能多卖100块钱”之类的话,可是没有,他一句点评都没有。

    这非常的奇怪。

    我走到李惟肖面前,推了推他说,“前天我和曾哥从张明伟家回来,坐公交车的时候,我看到你了,就在转过来的街口那边。你那时候在那干什么呢?”

    “我前天并没有去那边啊。”李惟肖回答我,但是言语中一点活力都没有。

    “不能吧,我应该没看错啊,不只你一个人,还有另外一个人和你在一起,看来像是你的朋友。”我又继续补充到。

    “我的朋友?是不是一个个子挺高,身体挺结实的人?”李惟肖比划了一下那个人的体型。

    “对,就是他。你看,还说不是你。”我又用胳膊轻轻推了他一下。

    “那真的不是我。你说的,应该是我哥。”李惟肖摇摇头说。

    “不是你,是你哥?不会吧,你这又是说的哪段啊?”我一时间分辨不出他是不是在开玩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