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灵能万分之一 > 第八十四章 和亲的故事

第八十四章 和亲的故事

    赵晓宁也真是不嫌桌子上的书堆得太多啊。我顺手也翻了翻这些书,大多是道教的各种经典典籍,有各种不同出版社的版本,也有各个不同作者的解读版本。

    这些解读都不一样吗?汉姆雷特有一千个,老子庄子难道也各有一千个吗?

    这位董婆婆生前是真的认真读了书的,几本略微有些旧的书,明显有翻过很多次的痕迹,还有些折痕,甚至一些自己的注解和笔记。

    特别有意思的是,有几本道德经是同一版本完全相同的,其中只有一本被反复阅读并且写了很多感想,剩下的不知道是不是收藏用和布道用的。

    虽然是独居,但是看来她的精神世界还是挺丰富的。

    我对道德经的了解,大概基本止步于最前面的“道可道,非常道”,就像背英语单词只坚持到“abandon”。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非常抽象的语句该怎么理解,只是觉得这些话很有韵律,读起来颇有一种中二的神秘感。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为射雕英雄传电视剧里面各路人马把这句反反复复念了太多遍了。

    至于对于道教的一些基本印象,也大都来自于影视剧,或者修仙炼丹的故事,甚至是各种修仙小说,但是这些都属于沾了些皮毛的流行文化。

    董婆婆这种读经典做笔记的方法,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不光是书上的随想,她还有一些摘抄本,上面的字迹清晰干净。

    虽然也不能说是多值钱,可是感觉这种笔记,尤其是手写的笔记,都是很珍贵的东西,其他书卖掉送掉也并不可惜,但是这些笔记要是这么丢掉了,那真是一种遗憾。

    “董婆婆字挺不错的。”赵晓宁看到我在翻看笔记对我说,“我刚才也翻看了一下,写得还是满用心的,而且可以看出来,坚持写了好多年。”

    前后翻一翻,还真是这样。不同时期摘录用的笔和墨水,都不太一样。而且随着抄录的增多,字迹也变得越发工整起来。想想现在很少动笔写字的我,也真是自愧弗如。

    我接着翻了翻其他的笔记本,其中一本笔记大概只记了一半,而且本子相对比较新,大概是最近才使用的。

    虽然说是最近,但我总感觉在她去世前相当一段时间,她也没有再写新的笔记了。

    忽然一张纸出现了笔记的夹层之中。我把纸拿出来,展开看了看。

    “很久之前,有位公主要和亲,嫁到北方去。其实是不是真正的公主也不一定,但是皇帝说你是公主,那你就是公主。这位公主有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眼睛很大,身材却很消瘦。瘦是当代才有的审美,这样的身形在当时可并不是什么好身材,因为会让人觉得不容易生养。”

    “和亲的卫队很浩大,除了保护公主外,还要押送大量的和亲嫁妆。嫁妆之中自然少不了各种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同时还包含一些奇人异士,能工巧匠,这是和亲对方要求的。虽然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送财物送人来保证边疆安全,但是对比战争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是合算的。”

    “和亲的队伍远赴边疆,路途遥远,非常辛苦。更重要的是,还可能遭遇抢劫,有些亡命之徒会盯上和亲的嫁妆。这一次劫匪不知来自何方,但气势汹汹,整个和亲队伍被打散了,公主的身边只剩下了一个道士,一个儒生,一个和尚三个人。”

    “三人拼死保护了公主,救了她一命。为了感激这三人的舍命相助,公主赏赐给了每人一件宝物。后来不死心的劫匪卷土重来,三人也被冲散,至此公主下落不明。”

    “而这三人之一,就是我们的先祖,那位修道之人,当时的三件宝物之一,就是这枚戒指。集齐这三件宝物,或许就能解开当时和亲公主的谜团。”

    “我父亲把戒指交给我的时候,给我讲了这个故事。虽然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缺乏内容,也根本不像是曾真实发生过的,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凑齐三件宝物就能解开和亲公主的故事,而且解开了又能怎么样?可是当我拿到戒指,心里却非常甜蜜。”

    “祖传的戒指,父亲给了我,却没有给其他的哥哥妹妹,这让我觉得我是特殊的,是被偏爱的。但是现在想想,我大概是错了,我一直是那个最不受待见的孩子。”

    “终于想明白这一切之后,我心碎不已,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曾想让一切不了了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缥缈故事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时刻想着它。我也因此错过了很多事情,真的不该如此执迷。”

    “我想过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不过现在应该是没有机会了,他们不肯和我多说一句话。还是就让这些事情,在我这里终结吧。镜花水月的世界,永远也抵不上现实来得真切。”

    写到这里纸上就再也没有其他内容了。这大概是董婆婆自己写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夹在这里面。这些文字让我看得一头雾水,于是把这张纸递给了赵晓宁。

    “只有这一页吗?”赵晓宁迅速地看完之后,又问了问我。

    我把笔记本翻来翻去,再也没找到其它的了,看来这页纸就是这么简单夹在这里。我和赵晓宁又把其他本笔记仔细查找了一下,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看来真的只有这一张了。

    “感觉像是从其他本子里面撕下来的,这纸左边能看到撕开的痕迹。”我对赵晓宁说。

    “也不像是从这些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的质地不太一样。”赵晓宁补充说。

    “这个故事你以前听过吗?”

    “没有。和亲的故事我只听说过王昭君。但是这个和亲貌似失败了,应该不是王昭君吧。”

    “也不能说这就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而且和亲,不得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了。那枚戒指可能是两千年前的东西吗?”

    “肯定不是,最多也就几百年而已。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就是这个戒指重新被融掉然后再重新铸造出来一个新的戒指。”

    “哦哦,对哈。”

    “不过我也觉得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真正发生的历史。就算是几百年前的戒指,怎么可能说保存就保存下来呢?”

    虽然可以肯定这个戒指是一个挺不错的东西,也算是挺古老的,但是这个故事总感觉是为了提高这戒指的珍贵度,故意编出来的。大概这又是一个乾隆赞不绝口的佳话吧。

    而且董婆婆字里行间,总有一种闪烁其词的感觉。难道她有什么不能对别人说的事情吗?自己私密的笔记里面都不能写的吗?

    而且她说的自己沉迷,难道真的是去寻找另外两件宝物然后将三件东西凑齐吗?

    也不知道这是谁编的故事,总感觉其他两件宝物,就像是宇宙牌香烟最后的三张卡片,江湖上只有它们的传说,但是永远不存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