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灵能万分之一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诵经祈福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诵经祈福

    灵山寺的住持早我们一步先到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那位师叔,以及一位年轻的弟子。我怀疑他们是提前一天来的,要不然这也太早了一点。

    关叔站在张姨的床边,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关悦。也不知道她今天是不是有课,我已经搞不清楚现在是星期几了。

    住持向关叔施了一礼说,“听闻女施主遭遇不幸,老和尚深感痛心。希望可以为施主诵经,祈求平安。”

    “有劳住持挂念,您何必非得跑一趟呢?虽然我也希望内人早日康复,可是诵经打扰到其他人就不太好了。”关叔看起来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老和尚要跑一趟。

    住持再一次施了一礼,“施主放心,老和尚将用最低的声音诵经,必定不会打扰到其他人。”

    关叔也向住持还了一礼,“住持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内人也是因为自己出了车祸,与贵寺也没有联系。”

    “无妨,还是请让老和尚为女施主祈福,用不了多长时间的。”说完,住持向年轻的弟子招了招手。

    这位年轻弟子我没有印象,大概不是前几天我们接触的几人之一。只见他搬出了一个木匣,打开木匣之后,里面是一尊佛像。佛像并不大,泥塑的,看起来颇有些年头。弟子费力地把佛像放在了张姨床边小柜子上,尽量离张姨近一点。

    这佛像看起来还挺沉的。也可能这小和尚平时就吃些素菜,体质有待提高。

    师叔给住持搬了个小凳子,住持坐了下来。他左手握着一串佛珠,右手竖起放在胸前,双眼合闭,嘴中念念有词。果然如他所说,他这念经的声音很细弱,不仔细听根本察觉不出来。

    这一幕和我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和尚念经的片段很相似,只是在病床前这情景。。。是真的太容易产生不好的联想了。

    张姨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床和夏天不太相符的被子,大概是害怕她着凉。离近一点还能感觉到她平稳的呼吸,睡得很安稳。

    病房虽然现在只有张姨一个人住,可是大家都挤在里面还是会显得拥挤。于是我们四个就先退了出来,师叔和小和尚也都退了出来。

    六个人挤在走廊里面,也是会妨碍其他人走动,我们把门边的位置让给两位师父,自己则站在了更远一点的地方。那师叔和小和尚站在门边,也跟着住持一样,开始诵经。也不知道他们颂的是不是一样的,而且三部经叠加起来,是不是有什么更好的增强作用。

    我们四人在外面单纯地等着,等了一会开始觉得有点无聊。李惟肖看了一会师叔和小和尚念经,也没看出来什么,就静静摸进病房,看着住持在那念经。

    没过一会他就出来了,凑到我们面前,想要和我们说什么。我摆摆手制止了他,同时指了指楼梯的拐角,示意我们到那边去。于是我们几个先后都到了拐角去,李惟肖开口小声地对我们说,“你们觉得他们念的是什么?”

    没想到他问的是这样的问题,还以为他看出了什么端倪,会有什么高见。曾严给了他一个“地铁老头看手机”的表情,然后对他说,“佛经那么多,上哪里知道去呢?而且就算很懂佛经,他们说话声音那么小,谁能听得到。”

    “也没听说佛经有祈福的作用啊?总感觉佛经是超度用的。”李惟肖说。

    “你怎么说话呢?”我轻轻推了一下李惟肖,但是不得不说,我心里面也产生过这样的违和感,只是没有像他这样傻气地说了出来。

    李惟肖被我推了一下,双手合十朝着张姨病房的方向拜了拜,嘴里面跟着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但是总感觉他们这佛经念得有些奇怪。”

    “别管怎样,人家也是一片好心。”曾严说。

    “也许吧,而且为什么要摆一尊佛像呢?”李惟肖看着我们。

    听他这么说,我也感觉有点奇怪,于是开口说到,“以前好像也没见过这种场面。印象中的和尚诵经,大多是敲木鱼之类的,而且也没听说会自带佛像什么的。”

    李惟肖向我做出了一个“我就说是吧”的手势,然后接着问我们,“你们觉得这个佛像有没有什么蹊跷的?”

    “看不出来。刚才也只是简单的看了一眼。”这次接话的是赵晓宁。

    “刚才我进病房看了看,我觉得这尊佛像和我们那天在内佛堂看到的那尊佛像,风格有点像。”李惟肖说完,目光又向病房那边瞟了一眼。

    “是特意按照里佛堂的佛像,重新塑造的吗?”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小佛像有点旧呢?是用了很久了吗?

    “难道这个寺庙的和尚,没有佛像在身边,颂佛经都会很不安心,必须造一个便携版的佛像随身带着吗?”曾严说。

    李惟肖双手摊开,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也许这个佛像有什么神通的能力,可以佛光普照,显显灵什么的。”

    “那念的佛经就是佛光启动的咒语呗?”我没忍住把心里吐槽的话说了出来。不得不佩服,每次李惟肖的脑洞都能把我带到不知道哪里的沟里面去。

    “对对对,就像紧箍咒一样。”李惟肖居然连连点头。

    “佛祖的法宝就是厉害,还能语音识别。”二哥,我是在吐槽你好不好,为什么你显得这么开心呢?

    话题好像不受控制越走越偏,好在赵晓宁及时出手拉了一把。她对我们说,“我觉得这只是增加一些仪式感而已。有时候仪式感很重要,让人觉得很受重视,然后从心里就产生一种神圣的感觉。”

    你说的对,而且这我很熟悉。比如我每次开盲盒的时候也都很有仪式感,不同种类的盲盒,我的仪式动作还都不太一样的。

    “说了这么多,也还是弄不明白。”曾严摇摇头说。

    “我还想再看看那尊佛像,一会他们念完佛了,大概就会收起来了。”李惟肖对我们说。

    我点点头,附和李惟肖说,“我也想去看看。”

    楼梯间虽然来往的人不多,可是总有一些等不及电梯急匆匆跑上跑下的人。他们有些人拿着各种X光或者CT的底片,或者是一些药物食物,不太一样,可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担心病人的心情,每个家属都是一样的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