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大唐做咸鱼 > 第三章 狮子大开口

第三章 狮子大开口

    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

    所有的人都看懂了那副画,也看懂了那行字。

    这是年幼的九皇子对他的父皇李世民说的,对他大哥李承乾说的,更是对他的四哥李泰说的。

    这是一副寓意极深的画。

    四皇子李泰的鱼跃图,实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图能博得李世民的欢心,则是因为早在数年前,李世民便极为宠溺自己这位四子,更是暗中夸下海口,暗许了预示着帝国继承人的太子之位。

    鱼跃此时海,一朝便化龙。

    然而,朝臣们却始终坚持着长幼有序的祖制观念,但无论权柄多重,朝臣终究是臣,他们的上头,还有一位最为尊贵天子。

    善于谏言的老臣魏征没有进言过此事,吏部尚书高士廉也没有说过此事,文武百官都没有如此豪气干云的胆量言明此事……

    对于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来说,对于一个如日中天的皇帝来说,废黜另立一事,讳莫如深。

    但帝国的重臣皆是极为精明的人物。

    虽然谁也没有言明,所有人却心照不宣地清楚知道,随着太子李承乾逐渐失宠,四皇子李泰的日渐成熟—废黜太子,另立皇储之事,必将到来。

    而届时,帝国贵族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整个大唐都会为之陷入剧烈的动荡之中。

    所以,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人,站出来。

    于是,在贞观十年正日这天,年仅八岁的九皇子李治站了出来。

    短短五个字:花开彼岸天。

    便是最好的回应。

    不做那海中的龙,也可作那彼岸的花。

    不争那长安城中的太子,也可作偏安作扬州城里的魏王。

    此时此刻,朝臣眼中的李治不再是不学无术的皇子,不再是贪财好物的纨绔,而是保证帝国稳定繁荣的定海神针。

    所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热切与敬畏。

    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帝国嫡皇子的支持。

    来打赢这场立储之战!

    “父皇,皇兄,儿臣这幅画作如何?”

    李治站在石阶上,极为满意地望着殿内的诸多臣子。

    看着他们躬身臣服,看着他们面露震惊,看着他们眼中热切……

    心想着自己只不过小小露了一手罢了,却震惊得满朝文武如此失态,这也算是替父皇讨回了不少颜面。

    “嘿嘿嘿嘿……”

    他不由地得意地笑了起来。

    “父皇,儿臣只不过随手为之罢了!”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若是父皇实在喜欢得紧,不如随随便便打发儿臣几千两……”

    “儿臣记得上次……吐谷浑使臣进贡的鸳鸯莲瓣纹金碗好像不错,足金得很,不知还有没有,随便来一打便可以。”

    “父皇,为何如此炯炯看着儿臣,莫非您也察觉到了儿臣的天纵之资?”

    李治极为骄傲地昂首,拍了拍自己胸脯。

    可谓是风光到了极点!

    然而,看着九皇子那副自大轻浮却浑然不知的模样,殿内却不约而同地响起了一阵极为沮丧的叹息。

    那是文武百官的叹气。

    震惊只持续了短短片刻,文武百官们眼中的热切便化作了无比的失望……

    九皇子,果然还是那位爱财如命的九皇子!

    帝国的夺嫡之争怎么能放在这样的纨绔手里!

    唐皇李世民极为羞恼地看着自己这个不着调的幼子。

    他万万没料到,本想在暗中潜移默化行进的废黜另立之事,却悍然被此子搬上了台面了!

    他望了望自己另外两个儿子。

    看见了长子眼中的欣喜,看见了次子眼中的不满。

    朝堂这一滩水……怕是要被搅浑得一塌糊涂。

    李世民知道,要尽快平息此事,不能公开发表任何态度。

    不然,便会掀起轩然大波。

    李治笑吟吟地望着自己的父皇。

    仿佛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我吃定你了喔!

    想要摆平我,那可得……拿出真金白银呐!

    “呵呵。”

    唐皇李世民皮笑肉不笑道:“‘花开图’深得朕心,赏晋王李治黄金百两!”

    足足一百两黄金!

    历年来,没有一位皇子平白无故能够得到如此丰厚的赏金!

    从来没有!

    “稚奴!还不快快将‘花开图’收起来?”

    “速速归位坐下!”

    李世民的龙袍袖口中,早已双拳紧握,十指发白。

    然而,李治却仿佛没有听见一般,既没有谢恩,也没有离去。

    他低着头,看向自己的脚尖。

    仿佛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一般。

    “父皇,儿臣的承恩殿该修缮修缮了。宗卫最近的俸禄津贴也有些不够……”

    “日子真有些不好过呢……”

    一阵微弱的低声呢喃从身下传出!

    好嘛!

    敢情是狮子大开口!

    人小,这胃口可真不小!

    “呼哧呼哧呼哧……”

    唐皇李世民的胸口开始起伏,脸色开始涨红。

    他频频喘着粗气。

    “陛下!保重龙体啊!”

    “陛下!切勿动怒!”

    “陛下!今日乃是正日守岁,大臣们都在看着您呢,莫要失了龙威啊!”

    一旁的魏征,高士廉等重臣心知不妙,急忙俯身劝诫道。

    “哈哈哈!”

    蓦然之间,李世民怒极反笑道:“好啊!”

    “好!好!好!”

    “不愧是朕的好儿子!”

    “那依你看来,朕该赏赐多少银两合适?”

    闻言,李治抬起头,真诚地笑了笑。

    扭捏着伸手比划了一个数字。

    于是,李世民咬牙切齿道:“念在晋王李治年幼的份上,赏黄金二百两!”

    “慢着!”

    话音未落,李治大声喊叫一句,折煞群臣!

    他摇了摇头,极为认真地纠正道:“父皇,是两千两。”

    “嘶!”

    两千两?

    如此漫天要价,让朝中的大臣一阵心惊胆战,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整个大唐帝国,还从未有一个人敢于跟陛下如此明目张胆地讨赏!

    九皇子……不愧是九皇子!

    唐皇李世民的脸色愈发冰冷。

    一大一小,面面相觑,谁也不肯让一步。

    正当此时,一旁盘坐许久的长孙皇后有些看不过眼了。

    她凤眉冷对,一掌拍在李治的后脑勺上。

    “稚奴!还不快多谢父皇赏赐!”

    “莫要耽误了宴席时辰!”

    长孙皇后略显责备地骂道。

    “哦。”

    受此重击的李治捂着自己脑壳,却并没有一丝忤逆,而是极为乖巧地应声道:“多谢父皇赏赐,儿臣告退。”

    说着,便将那副花开图收了起来,退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为了缓解殿内的尴尬气氛,长孙皇后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世民,道:“陛下!不如来些行酒令解解乏如何?”

    行酒令?

    坐在一旁的李治撇了撇嘴,似乎又起了什么鬼心思。

    心道这吟诗自己的确不怎么在行……

    不过嘛,划酒拳可就未必了!

    想着自己上辈子,可谓是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踹北海幼儿园,放眼整个海淀区……

    哦,不!

    放眼整个燕京市,都绝对找不出一合之敌!

    念及如此,李治望向朝中大臣的眼神中,顿时放出一丝精光!

    是时候割一波韭菜了!

    ……

    ……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