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锦唐梦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心机

第一百一十六章 心机

    李治父子先后而亡,这对于大唐本身与周边的国家都有不小的影响。国丧期间,不仅文武百官,诸藩王边吏在看,外邦的使节也在观察。

    先帝与太宗皇帝一般龙骧雄霸,威压海内,他们都在看这个刚满十四岁的少年天子,是否能驾驭的了这庞大的唐帝国。

    但李守义的表现极为老辣,公私兼顾,有礼有节,且能照顾到太皇太后的意见,时刻遵守先帝遗诏的嘱托,在“不决”之事时询于武后。

    而在先帝丧制中崭露头角,倍受圣宠的礼部尚书-武承嗣,是每天来往于紫宸殿与政事堂之间,忙的不亦乐乎。

    今天,武承嗣本来是汇报乾陵、益陵进度的,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侍御史魏元忠。这家伙可是把太皇太后气的不轻,她老人家近来的胃口都不好了。

    这要是不惩治他一番,让老人家把气出了,憋坏了身子,那可就有损皇上的孝心。

    可李守义偏偏不提魏元忠,反而把话题扯向了洪灾过后,瘟疫横行,在严冬中瑟瑟发抖的河南!

    围着龙椅踱步的李守义,漫不经心道:“郭正一在河南道发来奏本,近来河南粮食的价格暴涨,有人说一些粮商的背后是武家的人。”

    此言一出,武承嗣双手跟扇子一样连连摆着。恭声回道:“陛下,您千万别信闲话。”

    用武承嗣的话说,人生在世无非人情世故,武家的人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帮着说情,尽尽同僚之谊;逢年过节收的礼多了一点,这一类的事总是有的。

    可要说到外心,而且还是在新朝开元之时,那绝对不会。武氏是外戚,太皇太后是圣人的亲祖母,武家怎么能拆圣人的台呢!

    拄着龙椅,李守义淡淡笑道:“那你说,这是什么回事?”

    武承嗣当然要推到郭正一的身上,为官几十年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道理,他不知道吗?而且,平抑粮价,补充药物,那按察使之责,他没做到就是失职。

    新朝开元,与民更始,郭正一在这个时候,久赈不利,有负圣恩,合该降罪,早就该交付有司,依唐律治罪了。如今,又离间天家与外戚,其心刁毒可见一斑。

    拱了拱手,武承嗣正色道:“政务繁冗,请陛下不要忧思过度。河南道的境地如此之难,郭正一难辞其咎。”

    “臣请陛下降旨,将郭正一腰斩于市,先平了民愤,然后再派员接任按察使继续赈灾。”

    斜眼瞧了一眼武承嗣,刘景先便把话接了过来:“圣人,当务之急是赈灾,郭正一有没有罪还是次要的。”

    可武承嗣并不服气,正色插话道:“郭正一无能,致使河南道百姓流离失所,饱受疫毒,这种祸国殃民的东西,留他作甚。”

    河南道数州,近百万饥民,没有粮食,没有药物,没有衣物御寒。他们闹起来,那就是一场冲天大火,搞不好容易激出民变来。

    要是蔓延开了,再有什么张硕真,刘硕真之类,建国称帝,那置新帝和朝廷的声誉于何地?

    就算地方弹压得利,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西入潼关,进京乞食,一旦入京,边地灾民,还带来疫病,那关中岂不是不保了。

    杀了郭正一,即可平民愤,安抚百姓,更可在河南道的官员头上,悬上一柄利剑,起到警示的作用,好生为朝廷办差。

    刘景先(刘齐贤,因避讳李贤而改名)掸了掸袖子,冷冷回道:“有没有罪,杀不杀,自有国法。武尚书,你太武断了吧!”

    “河南道虽然救灾不力,但至今还在可控范围,你凭什么请旨要杀朝廷的钦差?”

    抬手制止二人,李守义坐了下来,捻着流珠,沉思了片刻,随即言道:“杀了郭正一,简单。谁去收拾这烂摊子,周国公,你吗?”

    这!刚还义愤填膺,为民请命的武承嗣脑袋就耷拉了。不是他不愿意效力,实在是此事不好办。办好了人家说你贪渎赈灾款,有损官箴;办不好激出民变来,那是要掉脑袋的。

    再者说,自己多少斤两,自己清楚,郭正一都搞不定的事,他就更别说了。去了捅出大篓子,姑母也没法保他。

    “朕知道,老百姓哭,地方官难,天灾人祸的难办,换谁去都免不了头疼。”

    “郭正一的本子替的要求,朕都准了。给户部三天时间,将他的要的东西准备齐全。三天后,由兵部派员交割、起运。”

    至于粮商有没有武家的人,武承嗣心里有数,他也该知道下去后该怎么办。经此一事,刘景先也会修书提醒他,如何调整赈灾事宜,就看郭正一自己的了。

    反正,该给他,李守义都给了。要是还办不了,开春回不了春耕,朝廷就得养河南道一整年。真若如此,就算郭正一是忠臣,舆情汹汹,李守义也得杀了他。

    皇帝把时间都定下来了,二臣还能说什么,互相瞪了一眼,只能拱手称是。

    还不死心的武承嗣,继续试着言道:“圣人,那,魏元忠,该怎么办!”

    武承嗣这是没完了,刘景先刚要开怼,李守义便开腔打断了他:“这个魏元忠,言语的确冒失,触犯了禁忌,本是该以死向太皇太后谢罪。”

    “但太皇太后心胸开阔,哪里会真心与那般腐儒计较。贬到河南道受灾的州,去做个县令,朕倒要看看,他的骨头,是不是还能直着。”

    刘景先一听这,当即坐不住了,正色道:“圣人,魏元忠清正耿直,乃兰台的中流砥柱,把他贬下去当县令,这。”

    他这话还没说完,回头过头来的李守义,却正色道:“太皇太后乃是朕的祖母,刘相,这点需要朕跟你点破吗?”

    呵呵,武承嗣是乐呵了,甚至还得意洋洋跟刘景先唧哝眼睛。心中还自鸣得意道;疏不间亲,这个道理,哪是刘景先能明白的。

    圣人不愧是孝子,心里装着太皇太后呢,他一回就去跟姑母那说道说道,让她老人家好安心用膳,这大唐,还是她说了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