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小富商 > 第一十九章 丰收

第一十九章 丰收

    贞观二年,秋,九月

    杨大少爷和杨五少带着一帮家丁蹲在一块土地前。

    “五弟啊,你昨天让人通知我说作物成熟了,总没有骗我吧”

    杨五少扔了嘴里面叼着的狗尾巴草,站了起来。

    “大哥,你这么说就太伤我的心了,我可是任劳任怨的干了好几个月呢。我天天睡在这里,这地里面的小宝贝昨天晚上告诉我他们成熟了,肯定没问题。”

    杨大少白了他一眼“几天没见,这地都成你的小宝贝了,你的红香楼的姑娘呢,变成老宝贝了?。”

    杨五少脸色一尬“呵呵,大哥啊我好歹是个少年举人,对外可得给我留个面子。”

    身旁的家丁听着杨大少的话都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哈,五少爷可谓是少年风流,震慑长安啊”

    “去去去,赶紧的上来两个人给我把这块地挖出来,你们两个去拿秤过来。”

    杨五少划了一小块区域,命令家丁开始挖土,随着家丁手中的铁锹不断地挥动,露出了几个白白胖胖的土豆。

    杨五少喊停了两人,亲子上去剖开,拿出了来第一个土豆“大哥你看,这样子应该是成熟了吧,这分量可不小啊。”

    “成熟了,全部人开挖,还有那边的红薯,去几个人都小心点别给挖断了,这可是粮食,能救人命的。”

    杨大少和杨五少看着一个个小宝贝从土地里挖出来,心里美滋滋的。

    几个家丁看着这么多粮食更是卖力,这些都是府内的粮食,若是大少爷下令开始种植这些作物,那么从今年开始他们这些佃户就再也不怕饿肚子交粮食了。

    日落时分终于把全部的作物都挖了出来,有些地方甚至‘掘地三尺’。

    大少爷看着这堆积如山一般的粮食,心中的满足感倍多。五少爷看着自己的战绩,那可都是满满的家族贡献啊,这功劳估计比他阿耶都多,回去说出来不得吓死他。

    回了回神,大少爷看着四周还处于震惊的人“愣着干嘛,上秤啊”

    四周的人又重新忙碌了起来。

    “这个五石”“这个十石”“这个八石”

    终于统计完全部粮食领头的家丁“大少爷,五少爷,土豆六百石,红薯八百石,一共一千四百石。”

    杨五少砸吧了下嘴“乖乖,就这四十来亩地种出来一千多石粮食,这要是被我阿耶知道恐怕会做梦都笑醒,个个亩产三十石,每亩一千多斤啊。”

    杨大少心里倒是有数,数字毕竟是数字嘛,更多的亩产他都听过,不过现场的情境倒是没见过就是了。

    对着众多家丁说“好了,今天事情大家自己知道就好,过两天会在上洛县开秋收大会顺便选些百姓种植,看看效果若是事先传出去,结果出来的成果不理想恐怕会被别人笑话。”

    “少爷说的是,这在外面要是能种出来一半,估计那些人都要笑醒了。”

    杨大少爷倒是没有觉得需要保密的必要,若不是亲眼所见,在这唐朝谁敢想象亩产千斤粮食,不过这消息倒是估计会传的飞快。若是皇帝李世民知道了,恐怕真的要从梦里面笑醒了。

    将这些粮食送入粮仓中,几个家丁蹲在外面乐呵呵,还有更多的人开始围了过来。

    杨大少没管这些人,想看就看吧,过几年家家户户都能这样,瞧这些土包子没见世面。

    果不其然,连第二天都没到真个上洛县都传遍了杨家收粮食了,亩产千斤以上,粮仓都堆不下了。

    这些消息上洛县百姓倒是蛮愿意相信的,但他们更希望的是过两天杨府的秋收大会,能去领银子虽然不多但也可以沾沾杨府的贵气,好运。

    至于县外的人听着这消息更是觉得扯淡,但也有一部分特别想要相信的,还有一部分觉得这是祥瑞,四十几亩的祥瑞虽然没讲过,但是祥瑞嘛谁又说的准呢。至于杨府的秋收大会更是没几个感兴趣的,大门大户不缺那点银两。

    皇帝的密牒司上洛县负责人小邓在晚间听闻了这个消息觉得很不真实,但又不得不报,所以决定先晚上去探查一下情况。

    熟练的换上夜行衣,带着自己的装备,熟练地从后山爬上去,熟练地从狗洞内爬进去。别问为什么这么熟练,问就是干多了。

    摸到粮仓附近,周围灯火通明,来回好多人巡逻,甚至很多人围着粮仓睡觉,根本没地方进去看。

    “谁?”一声大喊,蹲在角落里面的小邓都差异了这些家丁还能感应到我的存在?

    “是我,今天少爷赏的酒喝多了,我憋不住了在这放水。”一个男人东倒西歪的从背后的房子走了出来,离小邓几步远。

    小邓看着今天晚上杨府开宴会只好放弃,明日早上再来。

    第二天的小邓在山上就清楚的看见下面人山人海,更是无语,你们杨家的佃户这么闲的吗?拖家带口的隔着看粮仓,没见过粮食怎么滴?

    一直待到下午无功而返的小邓只好含泪把昨日的见闻写在了密碟上,希望自己脖子能好好的保住。

    =======

    皇宫立政殿

    李世民正在陪长孙皇后还有晋阳和长乐两位公主一起用晚膳。晋阳动不动偷摸吃一下桌子上的甜点,长乐低着头心疼着自己的嫁妆嘴里狠狠的吃着一块肘子。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开开心心的聊天,给女儿吹嘘着自己的戎马生涯,王公公急急忙忙的将王将军送来的密碟呈了上去。

    被打扰了的李世民很少见王公公这般模样本来要发火,看见王公公呈上的密碟倒是忍住了,决定看完再惩罚王公公。

    “啪”密碟被李世民狠狠地摔在了桌子上。

    “让王方毅进来见朕”看着在场的几个女人被吓着了缓了缓“没事,你们继续吃。”

    长孙皇后很少见李世民如此失态“陛下若是国事繁忙可以先去处理,臣妾等陛下处理完在一起用膳。”说完瞪了长乐和晋阳一眼。“阿耶,你就先去处理吧,我和晋阳在这里等你。”

    “无妨,一些还未被确认的事情,朕就在这里处理”

    王方毅从殿外赶了进来“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见过二位公主”

    李世民看着王方毅“你这密碟里写的消息属实吗?四十亩地每亩亩产千斤,还是能吃的粮食。”

    王方毅赶紧跪下行礼“陛下,负责的小官虽然想去确认,但是那杨府的粮仓周围全是人,从当日晚上一直到送消息的时辰人越来越多,老弱妇孺居多是不是传出惊呼声。若杨府不造假的话,应该属实。”

    长孙皇后本无意参与密牒司办事,但是听见王将军这般言论,好奇的拿过呈上来的密碟,饶是一国之母都有些失神。

    长乐见娘亲这般也是探了探身子看向密碟,虽然知道不合礼仪,但还是想要看看密碟里面的杨府是不是自己知道的那个。

    李世民毫无疑问是那个想要消息为真的男人,内心焦灼的李世民一刻也等不了。

    “快传,快去传杨侍郎,朕马上就要看见杨侍郎。”

    还未等王公公领命,长孙皇后就出声了“陛下等等,臣妾见这密碟中写着明日杨府召开秋收大会,古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是有机会陛下可以亲自去看看。”

    长孙皇后无疑是最了解李世民的,知道他为了多愁这百姓的粮食,有了粮食才可以大展宏图,实现李世民的抱负,让天下百姓看看,更让太上宫中的那位看看。

    “好好好,朕先休息了,朕明日要微服私访免得这杨府收到消息蒙骗朕,就去参加这秋收大会,看着时辰说的是辰时开始,朕不能去的太早若是被认出来就麻烦了。”

    王方毅想起来当初自家赏钱的情节“陛下,若是辰时恐怕不妥,这杨府应该会赏银两,怕是百姓会起早去等着领钱的。”

    李世民一听有道理“好,卯时三刻出发,朕要亲眼看看这亩产千斤是什么场面。王德从现在开始什么人都不准打扰我休息。”

    长孙皇后看着激动的李世民也是很喜悦,吩咐宫女准备沐浴休息。

    长乐公主虽然是皇家子女但是还是知道这亩产千斤是什么概念,不由得替杨大少担心了起来。

    至于晋阳依旧吃着自己的甜点,显得没心没肺。

    =====

    次日,卯时三刻,一辆马车低调的从皇宫侧门出去。

    卯时六刻,李世民一行三人到了杨府门前,结果发现就前方就排了寥寥无几的人。

    刘婶看着几位身着华丽的几人“几位可是来参加杨府的秋收大会的?我是这次大会的管事我姓刘,几位叫我刘婶就好。”

    李世民看着面前的妇人“刘婶是吧,今日不是秋收大会吗?为何此时还没有人?”

    刘婶笑了笑“上洛县的乡亲都知道这秋收大会但凡来者有份,只需要之前午时前来就能领到。不过今日前二百人都会领到的”

    李世民刚开始听着很尴尬,但听到只有前二百人才能领到东西还是顺心不少。

    不多时,百姓们起床了,吃过早餐之后都往杨府去,场面好不热闹。

    辰时到了,杨五少打开府门拿着纸卷成喇叭状。

    “乡亲们,乡亲们,静静静静,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杨府的五少爷了。前两天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本少爷种出来的,我和大哥商量给大家发下去先试着种一种,今日前二百名能领取粮食种子”

    李世民看向杨五少问道身旁的人王方毅:“这杨五少是何人”

    王方毅想了想“这杨五少是杨家三老爷也就是户部杨侍郎的儿子,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之后一直闲赋在家未曾上任。”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想杨侍郎连儿子都有这般本领,虎父无犬子啊。

    “五少爷,这东西怎么种啊”

    发声的人正是李世民。

    五少爷看着自己的托,咦,这大叔怎么抢了自己托的话啊,算了不管了

    “大家别急,我们给大家提供一包种子,大概能种两亩地,还有一册种植手册,一个身份令牌,大家之后每隔十四日可以去杨家钱庄领接下来十四日的肥料,这种肥料可以改良土地,甚至可以增加产量。”

    李世民又问“五少爷,要是我们不会种怎么办。”

    旁边的托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抢自己台词的李世民心想‘难不成五少爷还安排了其他人?’

    五少爷以为自己的托今天有事摆脱别人了,倒是没在意“大家若是不会种可以拿着令牌去杨家钱庄找专家帮忙,全部免费全部免费,仅限这次仅限这次。大家排好队不要乱,领完钱的若是不要种子可以去旁边领香皂和镜子,发完为止发完为止。”

    李世民赶紧上去排队,身后的王将军和王公公两个人紧紧排在身后。现在的李世民已经不想看什么粮仓了,粮仓什么的可以造假,但是自己实打实种出来的总不会骗自己,三个月时间等得起。

    府内的杨大少看着门外这么热闹,倒是没有了出去凑热闹的心思。找来了一个在门口等着的侍女

    “等会五少爷讲完话告诉他晚上来大厅议事。”

    “是,少爷”

    大少爷便回去整理之后的计划表了,思考着晚上的事情。

    而下方的李世民三人填完表领到了种子和令牌,护在了怀里,赶紧上了马车回了宫中。

    皇宫中,李世民看着三代种子还有手册。

    “王德啊,你拿着一袋去城外的庄子内找上好的良田种上,安排好人手,不会的话就去那个钱庄找人学习;拿着另外一袋子去找一些产量不高的地种上。一定要按照手册上的种植,出了问题那你是问。最后一带种在荒地上,看看长势。”

    王公公看着这个任务交到了自己头上,感觉自己深受圣上宠爱急忙答应。

    “王德遵旨”

    给自己放了一天假的李世民来到了立政殿,跟长孙皇后分享今日的见闻。

    “没想到这上洛县杨府竟然是这种慈善人家,朕今日深感震撼啊,尤其是杨侍郎的儿子竟然能够培育出这等作物。天佑大唐,天兴大唐。若是这作物能在贫瘠的土地种出来一半,不一半的一半,整个大唐的军队能翻一倍啊。”

    长孙皇后看着喜悦洋溢于脸上的李世民“陛下若是觉得此子可堪大任,等宫中的粮食种出来,就下令让这杨五少当个户部承了他阿耶的侍郎,升任杨侍郎,这不就是陛下常说的任人唯贤吗?”

    “好啊,这个主意妙,就这么定了。观音婢,今日”

    李世民的手从搂着的状态慢慢的爬了上去,今夜直接留宿立政殿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