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他来自未来 > 第十二章:宣传

第十二章:宣传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

    林想再次来到出版社,负责人张译斌跟他说,再有半把个月小说就可以印刷出来了。

    这是好消息!

    从拍摄完写真过后,时间过去一个半月。

    总算要等到新书面世的日子了。

    于是,林想开始跟张译斌商量,关于小说出版销售的宣传事情。

    作为一个来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后世,林想深知宣传的重要性。

    不要说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那都是长年累月,花大量时间慢慢积攒的口碑。林想跟出版社需要的是,新书面世就可以火爆的局面。等着口碑慢慢传开,再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来刺激图书销量?这不是林想和出版社希望的。他们要的是“一炮而红”,必须要红火。

    无论是针对书迷,还是图书经销商,林想都是妥妥的新人,能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还得看图书的销量。数据才能说明一切。

    其次,张译斌本来就是冒险跟林想合作的,如果不能“开门红”,估计林想的小说连第二次加印的机会都没有。张译斌也将尽早变卖出版社及时止损。毕竟他的出版社近几年实际上都没怎么盈利。

    所以,听到林想说提前宣传,张译斌深以为然。

    作为一个从事出版行业多年,且做事风格稳健的人,当然不会听林想说一百万册就真的一次印刷一百万册。那样的话恐怕还没有等到图书卖完那天,出版社就先支撑不住倒闭了。所以,出于对市场的实际考虑,张译斌跟林想订下的出版数量是,第一次印刷总数十万册。分为普通版,五万册。根据当下图书市场的价格,定价为:18.8元/册(本)。然后是“精装版”,五万册。所谓“精装版”,就是图书内页加入林想和吕依之前拍的写真,印刷纸张比普通版的稍微好一点。定价为:22.8元/册(本)。后期视销量情况再适当增加印刷册数。

    如果第一次印刷的数量,能够顺利卖完,那么就有将近两百万入账。刨去林想的版税分成、图书经销商的利润等,也将有百来万,可以极大的缓解出版社、印刷厂的各项开支费用。

    张译斌觉得,首印十万册,已经不算保守了。毕竟早两年,火爆如韩涵,头顶“天才作家”、“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等光环,初始印刷也才五万册。后面媒体报道称“销量破纪录的百万册”,那都是多次加印,累计起来的总数。

    林想没有争执什么。

    只是继续跟张译斌商讨宣传工作。

    首先,张译斌打算花几万块钱,找本地相熟的报纸媒体登报宣传。然后再请电视台做几次“采访”。当然,几万块是不太可能获得太多版面的,“采访”也最多就是“蹭一下”主持人,问林想几句话而已。

    这些林想都明白。在没有什么名气之前,想扩大宣传效果,只能花钱搏眼球!以此吸引书迷的关注。当下宣传平台只有那么多,要么“上报纸”,要么“上电视”,而网络的宣传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你得有电脑,或者你得会上网。三者相对来说,电视台宣传难度更大,所需花费也更广,你愿意去宣传,但人家电视台愿不愿意给你机会还难说呢。只有等图书销量起来,有一定的话题度,那时再配合媒体报道,会有更大的收获。

    “那我们以什么作为标题来宣传呢?”张译斌问林想。在他眼里,林想实在没有什么“宣传点”,除了年纪小,会写书,还能有什么?

    林想恰恰相反。他觉得自已年纪小,会写书,就是不错的“噱头”!

    要来就要来个狠的,不求“石破天惊”,只求“闻名天下”!

    “震惊!十四岁天才少年横空出世,携新书放话销量超过韩涵!”

    “够不够震惊?”林想问道。

    张译斌看看林想写的标题,有够无耻!

    “这样宣传会不会被骂?说我们故意拿韩涵炒作?”张译斌犹豫道。

    “没事的,这只是前期宣传,等销量真正有起色,我们就换其他标题。”林想无所谓道。他可是深知后世关于“炒作”的门道。作为当事人不要怕骂,越骂知道的人越多,人越多,名气就长得越快。再利用名气快速变现,等差不多了,再出来道个歉。那时自己已经名利双收了,骂一顿又不会少一块肉。有的巴不得天天挨骂呢!这在“网红界”更是屡见不鲜……

    定下宣传方案,张译斌给报社打电话联系。谈好价格,报社方面表示,会安排人来对林想进行“简单”的采访。其实就是拿钱办事,走个过场。说是“采访”,也可能真是几句简单的问话,问你要登报宣传什么,想表达什么之类的。

    林想思考一下觉得,钱都花了,那干脆直接让报社的人去林想学校采访算了。校园、学生、小说家,那样会更有说服力。

    报社也挺“给力”,说既然都有空,那下午等林想放学,就去找他采访。今日事今日毕!

    林想突然觉得,会不会是报社“业绩惨淡”,不忍错过赚他几万块的机会。所以才会那么积极!很有可能!答应之前,应该再压压价格的。

    中午午休时刻,林想在学校门口等报社记者的到来。

    这个点学校学生相当少一点。住校的基本去宿舍午休了,校外的还没来学校。

    报社来了两个人。一个摄影的男同事,记者是女的。

    简单招呼几句,林想领着他们来到教室里。

    记者对林想交代一下注意事项,采访开始。

    记者:你的小说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

    林想:我是个学生,灵感自然来源于校园。

    记者:是什么样的机缘促使你创作这样一个校园题材的故事?

    看来这记者私下还是认真做过功课的,林想暗道。

    林想:看惯了市面上,情情爱爱的校园青春小说,想换个不同的角度来写。

    记者:十几岁就可以发行小说作品,确实可以算“天才少年作家”,你怎么看“天才少年”这个说法、或者称呼?

    林想考虑一下回答道:“天才百分之九十是努力,百分之十才是天赋”。很标准的答复!

    那记者眼看林想不上“道”,抛出一个犀利的问题:韩涵也被称为“天才少年”,你跟他比较有什么不同?

    林想微笑着说:我应该可以按时读完高中!

    记者:???

    你是在挑衅吗?

    林想:你不是希望我挑衅吗?

    好吧,这天没法聊了!

    女记者示意摄影师关掉镜头,又跟林想商量几句,重新开机录制。

    记者:既然出版小说书,那么你希望自己的书能卖多少册?

    林想:当然是越多越好!(又是万金油的回答)

    记者:能说说具体数字吗?

    林想:我希望能有超过一百万册的总销量!

    记者: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卖那么多?

    林想真想问记者贵姓?是否姓陈?看上去明显不像陈某豫啊!但为何提问题都一样的刁钻呢?

    平复一下情绪,林想回道:“凭我的小说书,可以颠覆当下传统出版行业!”整句话掷地有声。

    记者看着林想坚定的眼神,觉得不像是吹牛的样子,一时竟怔住。

    回过神,继续问林想,但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尖锐。

    最后,林想免费为她赠上那句“震惊……”的话,让她作为登报内容的标题。

    记者两人在林想和煦的目光中,落荒而逃!

    林想能不能颠覆出版行业,她不知道,但确实巅峰了她的认知。怎么可以有这样“不要脸”的学生呢?她亲身见识到了。

    女记者已经开始预想,凭林想的“惊人言语”,等报纸发行出来,会是怎样的“轰动”!

    其实,林想巴不得如她所愿,能多“轰动”,就多“轰动”!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如果记者能在报道中,再“添油加醋”一番,只要不太离谱,那都可接受。

    下午上完课,林想回家。打开电脑,正式对全网通告:小说实体书,将于十二月一日,正式在各大书店跟大家惊喜见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