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他来自未来 > 第二十二章:做回老本行

第二十二章:做回老本行

    挂断电话,林想拿起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继续算着函数习题。

    也许是受到吕依言语上的“治疗”,简称“话疗”,林想的脑袋居然开窍了,这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那道曾让他“望而却步”的函数题居然给解出来了。

    空气中仿佛某种酸臭味悄然飘过。绝对不是因为爱情,这都还没开始呢!

    眼看着期末考试也即将到来,林想最近更加用功学习,不求全班第一,但也不要差别太大,就前十名吧!

    书是一定要读的,大学也是要上的,不为别的,就当作青春岁月的一种享受吧。

    2003年,1月1日,元旦。

    农历冬月二十九。

    不知不觉,林想回到这个世界快半年了,似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一件事情。第一本小说书还在出版,又在加印中。第二本小说国内在网站上更新,国外也刚在报刊上连载,估计还要发酵一段时间才可以出版。

    趁着元旦三天的假期,林想准备搞点正事,做回老本行。

    前世虽然混得一般,读的音乐学院也只算是专科,但好歹是音乐专业不是。

    主要是林想觉得写小说周期太长,从发表作品开始,到出版实体图书,最后结算版税分成收益,整个过程可能持续一年半载,如果小说书发行上市,销售数量不错,那么加印次数增加,时间也会拉得更长。

    他打算发专辑,或者先来一首单曲,看看市场反应。

    歌曲都已经选好了,就是那首再过两年就会被王光良发行的同名专辑《童话》。

    提前光良(艺名),很多人会以为他大概是因为05年《童话》这首歌才出道成名的,其实不然。

    发行《童话》的时候,光良已经三十多岁了。其实早在1995年,他就和另一个歌手品冠,一起以组合的形式发行专辑《掌心》而出道。这个组合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无印良品”。只是早期组合的专辑多在马来西亚、宝岛等发行。2000年的时候,组合解散,两人各自单飞。01年光良发行个人第一张专辑《第一次个人创作专辑》。

    说起05年的乐坛盛况,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周洁伦的《夜曲》。毕竟当时号称“夜曲一响、上台领奖!”,而发行《夜曲》这首歌的专辑《十一月的萧邦》,也被戏称为“十一月的嚣张”!当时有一首歌,在《夜曲》如此炙热的光芒下,也依然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它就是光良的《童话》!

    该歌曲一经发行,大受欢迎!全亚洲范围内荣获21项冠军,销量更是突破120万张。同年获得TVB举办的金曲榜颁奖礼“最佳创作歌手金奖”、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年度最佳歌曲奖”。光良的创作实力、及歌迷对歌曲的喜爱度可见一斑!

    要说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原作为歌曲所拍摄的MV了。虽然故事情节简单甚至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还有些俗套,但架不住当时的歌迷喜欢啊。MV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响起,一个结局悲伤的故事把听歌的歌迷看得泪流满面、却又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观看。

    林想要“创作”的正是这首“神曲”。

    按照后世音乐专业的知识,林想先照着旋律把音符谱写好,再填上相应的歌词。一首歌曲的词、曲“创作”完成!然后就是找录音棚录歌,后期再加上伴奏、编曲之类的制作。

    踩着自行车,林想来到深海音乐学院。

    作为羊城知名的艺术类院校,深海音乐学院还是小有名气的。后世网络歌曲盛行,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手都是来自于深海音乐学院,包括但不限于:周比畅、伊正、欢子、刘夕君、郑原、六浙、海鸣威等众多歌手、演员及音乐制作人。

    学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羊城音乐院。1957年省政府创建了羊城音乐学校,一直延续到1985年12月,为纪念粤省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学校更名为深海音乐学院。

    来到校门口,林想掏出随身携带的学生证,给门卫讲清楚,是来请音乐老师录歌曲的,人家听着林想地道的粤语口音,加上学生的证明,倒是没有横加阻拦。

    又询问几句,林想才按照提示的位置来到录音棚。

    来之前林想心里已经做好准备,因为是学校,不是私有的民营企业,录音棚收费可能会很贵,或者是人家不对外开放!

    敲开门,里面有人在录歌。

    林想没有贸然打扰,老实的坐在椅子上等待。

    录音棚里有人在敲打架子鼓,有人在弹电吉他,应该是在编曲。

    里面的人忙活了一阵,有个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问林想道:“你是哪个专业的学生啊?”

    显然,对方把林想当成音乐学院的学生了。

    考虑一下,林想决定先不告知对方真实身份,自己本来也是学生,用音乐学院的“学生”身份,也不算欺骗。这,概念偷换得真好!

    “老师好,我是作曲系的学生,林想。”林想“诚实”地回答。

    “看着有些面生,你是有事找我吗?”

    “我作了首歌曲,想请老师帮忙录制”林想愈发“恭顺”地道。

    “我叫陈志勇,是流行音乐学院的老师,也算是个音乐制作人。我看看你的歌曲。”陈志勇说。

    “请陈老师斧正!”林想递上歌曲的创作小本子。

    “哟,你还连歌词都填好了?”陈志勇小声嘀咕着“童话,名字不错,通俗易懂,我看看曲。”

    林想问道:“陈老师,像这样录制一首歌曲需要多少钱啊?”

    陈志勇嘴里哼着音符,仿似没有听见林想的询问声音,只见他哼了几句,还忍不住走到一旁的钢琴边,左手拿着笔记本,右手随意的在钢琴上按出几个音符,琴键升降,音符也跳动起来。

    不愧是专业的老师,光这一手,还是有点东西的。

    林想只是担心,万一实话告诉他自己不是本校学生,会不会被打死?

    片刻,陈志勇问道:“这首歌词曲都是你写的?”

    “如假包换!”林想脸不红心不跳的答道。

    “你想怎么录制这首歌?”陈志勇又问。

    “我想请老师帮我编曲。”林想装作一副“请教”的模样说道。

    “你这首歌其实很成熟了,词曲方面不需要改动,直接加入伴奏,编曲就好。”陈志勇说,“你先清唱一遍给我听听”。

    林想咳嗽几声,开一下嗓子,照着记忆中熟悉的旋律唱起来:

    忘了有多久再没听到你

    对我说你最爱的故事

    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

    ……

    略显低沉的声音响起,林想用歌声与陈志勇“娓娓道来”。

    一首歌曲唱毕,陈志勇久久才从回忆中回过神来。

    “你这首歌我帮你录了。”他果断说道。这些年,他在学校任教多载,经由他手录制的歌曲不知凡几,然而毫无例外地,没有一首是叫得上名的,也导致他虽然参与众多作品的录制,人们对他也并不熟悉,认识的也仅因为他“老师”的身份。所以,一直以来,他很渴望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代表作”,是的,哪怕一首也好。

    而今天,此时此刻,他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首《童话》很可能会即将成为他的代表作。

    陈志勇如获至宝的看着手中的歌曲,一遍遍的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起来。

    随后,林想提出自己的建议。

    先录歌,然后再编曲。反正他又不会带着歌曲跑路。

    到时找个合适的机会就向老陈坦白吧!凭他对歌曲的喜欢程度来看,即便不是本校学生,估计也不会怎么样。再说,不是本校学生,以后也可以继续合作啊!前提是老陈今天能不能让他愉快地离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