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逆袭吧!方医生! > 第24章 这,也算是学习吧(上)

第24章 这,也算是学习吧(上)

    周一回到产科上班,不知道这是不是科室特色,他发现科室的大多数规培生、实习生都换了带教老师。

    方瀚舟正在给几位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换药,果然,他接到了科教部老师打来的电话。换完药他回到医生办公室把电话回拨过去:“方同学,产科的说你昨天是白班,但是你昨天没去上班,是吗?”

    “这边规培生都是四天一轮,白、夜、下、休,昨天我本来就是休息的,他们可能是排错了,排成了白班我都不知道,今天来上班才发现。”

    “哦,那你现在在哪里?”

    “正在科室上班呢。”

    “哦,那就行,好好上班。”科教部的老师没多说什么。

    时间飞逝,整个四月,他和其他的规培生也都在产科尽职尽责当助手做手术、夜班熬到三四点中度过。期间,他们都轮着换了三任带教老师。马上到了四月底,大家要让带教老师签字出科了。

    他想着就让最后一任带教老师签字吧,刚好今天最后一天,快下班了他去找带教老师:“沈老师好,我们今天最后一天了,马上就出科了,请你帮我签个字。”

    沈老师玩着手机,瞥了一眼:“你最后这两天才跟我们的,你去找带教时间最久的老师签吧。”

    方瀚舟心中的怒气被他压了下来,带教时间最久的就是徐老师了。

    他看到徐老师正在忙着处理病人,他在旁边等了一会,他上前跟徐老师说,徐老师笑说:“好的,好的。你稍等一下,我待会就帮你签,现在还有点忙。”

    他又在旁边等了一会。可是她好像真的太忙了。

    他想:喊我们做手术的时候会喊,几个小时站到腰酸背痛腿抽经,让他们免费的规培生当助手给他们省了多少费用,夜班随喊随就起来跟他们上急诊手术,每个人办的各种出院病历摞起来可能有一扇门那么高了!妈的,最后签个他们自己的名字,半分钟的时间,有那么艰难吗?!

    又等了十多分钟的方瀚舟忍无可忍,拿着转科登记本夺门而出!爱签不签!欺人太甚!反正还有别的记录是可以证明他们去过这个科室的。

    他后来和刘日月们吐槽,提起过这个事儿。刘明月就说:“哎,她们科室某几位老师真的就是这样,太过分了!我还以为她们当时针对我呢。原来都一样。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小某医生,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个皮球,被人踢来踢去的。”

    “不知道什么才是她们的标准,有个实习生天天在她们科室忙前忙后,比你老方忙太多了,忙到快吐血。也是换了带教老师,最后要签字了那个沈老师阴阳怪气的说了些奇怪的话,给小姑娘气哭了!我不懂啊。”刘日月说。

    “算了,搞不懂这个医院的某几个产科老师,以前实习时候的产科老师都挺好的啊。反正轮转登记本都是以电子的为主,纸质版的我就不签了。”

    “看来还是不能勤快,就说自己不会做。你会的越多,就什么杂事儿都让你干,还落不得什么好。”刘日月说。

    “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哈哈!”

    五一节到了,方瀚舟的老妈打工休假从隔壁市和回来了。

    老妈这次回家是为了给橙雯雯带点礼物,也是为了回家办几件事儿。

    七十多岁的奶奶有多年的糖尿病,靠吃药维系血糖正常。方瀚舟隔三差五就给奶奶打电话了解她的身体的情况。大约一年半以前,奶奶突然病重,方瀚舟例行给奶奶打电话才得知她的血糖高了好几天,整个人都不舒服。方瀚舟说:“我回来看看你,或者带你去住院吧。”

    从来舍不得花钱的奶奶竟然会答应去住院,证明真的是病重了。“好啊……”电话那头传来奶奶虚弱的声音,她像是握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那会儿方瀚舟在准备考研复试,时间紧凑但还是立刻动身回老家,拼车四十五分钟到奶奶家。他想她就只是个糖尿病而已,就这样就死掉那也太不划算了。

    方瀚舟赶回奶奶家,看见阳光透过卧室仅有的两扇小小的窗户映在奶奶苍白的脸上,可怜的她躺在简陋的床上,用虚弱的声音告诉方瀚舟:“我已经吃了好几天的药了,还是不见好转。”奶奶还向他哭诉,她的大儿子子孙三代就住在距离她家两百米的小院子里,但是也不过来看看她。方瀚舟又增加了对大伯一家的恨意。

    他立刻带奶奶去县医院就诊,他在县医院里东奔西跑,给奶奶拿各种单子,带着她去抽血、做检查。

    奶奶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大就是方瀚舟的大伯;老二就是方瀚舟的大姑;老三就是方瀚舟的父亲,他出外打工多年,至今杳无音信、下落不明,方瀚舟的父母早在方瀚舟读高中时候就离婚了;老四就是方瀚舟的小姑,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住院期间,他和小姑一直轮流照看着奶奶,有时候是爷爷来照看。还好,在医生的治疗下,病情逐渐平稳。医生一直建议老人打胰岛素,对于她的病情来说,打胰岛素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因为只有两个老人住一起,不识字且上了年纪眼睛看不清,怕打多了或者打少了反而不安全,想让她大儿子每天来给她打胰岛素简直是天方夜谭。最终还是决定吃药来维系。

    大伯娶了个恶婆娘,他们又生了两个儿子,也就是方瀚舟的两个哥哥。那两个儿子早已讨了老婆又分别生了二胎。已经当了奶奶的伯母每天就对着两个儿媳妇儿无中生有的造谣奶奶,说她的两个儿子以前来奶奶家从来都不给吃的,还要把他们赶走……还有很多难听的话,导致伯母现在才四五岁的孙子、孙女都会骂他们的祖母(也就是方瀚舟的奶奶)不是人。

    奶奶平常都不敢去他家,去了也要被伯母恶毒至极、不堪入耳的语言骂回来,更不用说要钱看病、买药了。

    方瀚舟的妈妈曾经对方瀚舟说:“你伯母就是造谣,你两个哥哥小时候跑来你奶奶家,什么好的都给他们吃,所以他们也喜欢跑来。当时我也还在农村和你奶奶们一起住我都知道。有时候你伯母来找两个儿子,他们兄弟俩一听见你伯母的声音,立刻端着碗跑到猪圈门口躲着去了。估计是你伯母不让他们兄弟俩来你奶奶家,来了要被打、被骂。”

    还好,那次住院是小姑打电话告诉大伯、大姑的,那两人还算有点良心,四家人分担了住院费。

    出院之后奶奶的药都是方瀚舟和橙雯雯买的,橙雯雯毕竟是内科医生,有时候和方瀚舟一起回去给奶奶调药。方瀚舟一直都觉得奶奶很可怜,况且她只是得了个简单的糖尿病,又不是癌症什么的,吃吃药就能好,能救就救。只是他们的他们不知道,这个药一买就是一年半。

    他们俩还买了血糖仪给奶奶,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他们教会奶奶怎么测血糖,然后打电话问问她血糖情况,再根据奶奶的血糖告诉她是否需要增减药量。有几次奶奶的血糖波动很大,方瀚舟和橙雯雯三天两头的往奶奶家里跑。有一次奶奶眼睛花了,把血糖的数字看错了,她告诉方瀚舟血糖有28.8(mmol/L),方瀚舟又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跑回去看她。又有一次,她又看错了,看成了2.8(mmol/L),橙雯雯说,应该不会是2.8(mmol/L),不然她早就打不动电话了。

    那段时间方瀚舟和橙雯雯都很忙,方瀚舟考研失利,准备事业单位的考试,橙雯雯也在忙着赶单位交代的任务,可是他们还是一有空就跑回去看她。有时候方瀚舟要考试了,橙雯雯这个都还没过门的媳妇儿还会跑回去给这位老人送药。

    他们不止回去送药,还会买鱼、买各种菜回去和老人们吃,奶奶牙齿嚼不动,他们总是记得买那些软烂的菜。方瀚舟的妈妈从他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这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也让方瀚舟变成了一个有孝心、有良心的人。

    有一次方瀚舟送药回去,临走的时候,年迈的爷爷会从兜里的一个皱巴巴的袋子里掏出几百块钱递给方瀚舟,方瀚舟不要,立刻跳出门,打了个招呼就走了,他不忍心要老人的钱。他们靠卖菜挣那几块钱攒起来的辛苦钱,他不忍心拿。只是每次回去,爷爷奶奶会把地里新鲜的蔬菜割点给他们带上,方瀚舟则欣然接受。

    每次回去奶奶都会说:“哎,也就是你和你小姑挂念我了,也是靠你们经常带药回来给我吃,我才维持到现在呐。”

    “奶奶啊,没事,你就只是这点小病,说句不好听的,又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了。你好好养着就行了。”

    他们买的药都是正版且更便宜的,因为他们对比了药店、医院和网上的价格,最终有的药在橙雯雯医院开的,有的药是从网上买的。

    到了现在,一年半多的时间,除了有一次是小姑让方瀚舟买了一个半月的药,之后又转账给他;还有一次是他的妈妈回老家,让方瀚舟买了三个月的药,她把钱转给方瀚舟,她带着药回去拿给老人。其余的费用都是由方瀚舟来承担,有时候药是橙雯雯自己掏腰包买,方瀚舟给她钱,她也没要,她说:“你我之间还算什么钱呢?”

    在这次五一之前,方瀚舟和橙雯雯也动过让四个子女来承担这个药钱这个念头,加上他算五个人也可以。但是自己隔辈了,如果提出来的话,会让奶奶的那个没良心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以为方瀚舟要从中赚取药钱。

    “算了,我对比起两个没收入的老人来说,每个月才四百来块的药钱,我也出得起。”方瀚舟说。

    “也是她小时后带过你,不管了,工作中我也见多了这些家属。算了。说难听点,她还能吃几年的药啊?我们俩每个月少出去吃点,多自己做点饭吃,这钱就省出来了嘛。所以要管就管到底吧。”橙雯雯说。

    “是啊,药吃好了控制好血糖就是最好的了,总比她去住院好,住一次院怎么说也是几千块。”方瀚舟说。

    “是啊,所以我们也是这样对奶奶说的,让她放心。她能多活两年咱们心里也开心。”橙雯雯说。

    从此两个人便再也没有想过让别人来承担这个医药费。直到前几天,大概四月底,方瀚舟和他的母亲通电话,他提及他五月放假回老家一趟,

    “你回去干什么呢?”妈妈问。

    “去送药给我奶奶,她的药快吃完了。”

    “那这次还是你出钱啊?”

    “这次小姑说她来出。”

    “那下次又是谁出啊?”妈妈着急的问。

    “哎,我出吧。”

    “你又舍不得拿你奶奶的钱,你看看你每个月才几块钱的工资啊,这样也不对吧?她生了四个娃娃,怎么靠你一个小孙子给他常年的买药呢?”

    “别说了,烦啊,我出就我出吧。”方瀚舟出来轮转了,没有绩效,只有那点可怜的国家补助,他还要攒钱娶老婆,还有个弟弟在读大学。他的妈妈小学毕业没什么文凭,靠打小工维持生活,所以他和他妈妈的经济压力可以说是不小的。

    “不行,回来我要和他们商量,四家每一家凑点钱给老人买药。四个家庭,就我们家我一个大人挣钱,顶多加上你,说难听点我们的经济条件算是四个子女当中最差的了。我这个早就离婚的也给她。你算算每个月要多少药钱,凑一年的钱给老人。”

    “要说你自己说,我不说,我说了还以为我们俩吃药钱的回扣呢!”方瀚舟烦恼不已。

    “好,我待会打电话和你小姑商量一下。他们这样做也太过分了。哎,整不好,你好心好意买药给你奶奶,搞不好还要被你伯母咒骂。”

    “行,你们自己商量吧。她骂就骂呗,我无所谓,我问心无愧。”烦恼的方瀚舟挂断电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