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朝 > 第77章 谈心

第77章 谈心

    黄石留范仲淹吃饭,范仲淹执意要走,便安排着晚上带王琳儿去夜市逛一逛。

    日落后,王琳儿打扮了一番,这才和黄石出得门去。别说,王琳儿这一打扮出来活脱脱一个大美女。

    此时的夜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黄石和王琳儿就这么在街上走着,王琳儿凡是遇着好看的好吃的便撒着娇要。

    “黄兄!黄兄!”

    黄石转头望去,只见一张熟识的笑脸正看着自己,正是赵六。

    “赵兄!”

    黄石迎了过去。

    “赵兄,好久不见,近日可安好?”

    赵六笑道:“安好安好,好些时日未见黄兄心中甚是想念,没成想今日便遇上了。”

    黄石说道:“近些时日去外地游玩,这不刚回汴京。”

    赵六点点头,说道:“黄兄,既遇上,我等吃一杯如何?”

    “行。”

    黄石看向王琳儿,问道:“琳儿,你是随我去还是独自回去?”

    王琳儿笑嘻嘻的回道:“官人,奴家要再玩一会回去。”

    “去吧,小心一些。”

    “嗯嗯。”

    待王琳儿走后,赵六问道:“黄兄,这位小娘子是?”

    “路上捡来的。”

    “捡来的?”

    ……

    吃了一杯酒,赵六抱歉的说道:“黄兄,岁前相邀因有事未能赴宴,还要黄兄多多担待。”

    “赵兄,这不妨事。”

    黄石见赵六脸色有些不对,问道:“赵兄,可是遇上难事?”

    “不瞒黄兄,我确有一些难言之事。”

    “赵兄,你我也是旧识,如若不嫌说将出来,我或有应对之法。”

    等了片刻,赵六才说道:“其实也并非甚大事,人言糟糠之妻不可弃之,我便是应了这报应。”

    黄石一听是家宅之事,也不好掺和进去,只得劝慰道:“赵兄若心中有愧,不妨补偿一下。”

    “不瞒黄兄,我确想补偿,奈何……”

    赵六没有继续说下去,面露哀恸之色。

    黄石看赵六这副模样,猜测事有不妙,便问道:“莫非嫂嫂已经……”

    赵六点点头。

    “内子前些日病故,每每想起心中便有些愧疚。”

    黄石说道:“赵兄,所谓“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兄当节哀,若不能忘怀,我倒是有一法。”

    赵六一听,立刻说道:“愿闻黄兄高见。”

    “高见不敢,听闻民间有一俗话乃“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给予最大尊荣以享来世富贵,如此赵兄当可安然放下。”

    赵六沉思片刻之后,缓缓说道:“黄兄此言有理。”

    两人喝了一会闷酒,赵六才开口道:“今日这酒让黄兄喝得甚是无味,乃我之过错。”

    “不妨事,能帮到赵兄才好。”

    “多谢黄兄。”

    赵六顿了一下,又继续问道:“黄兄荐举之事可有眉目了?”

    黄石回道:“有些眉目,只是日前错过了一些时机。”

    “哦?不过以黄兄才识,总是有机会的。”

    “嗯,也只能如此了。”

    酒过几巡醉意渐露。

    赵六提议道:“黄兄,今日再聚不妨兴诗一首如何?”

    “这……”

    “黄兄就莫要再推辞了。”

    赵六说着向黄石敬了一杯,连连相请黄石。

    如此,黄石不便再推辞,言道:“那我便献丑来上一首罢!”

    “如此甚好!”

    这些时日,黄石对诗词的理解和造诣上进不少,想着前几日游玩的情景,又说道:“日前我去少林寺游玩所得一首,还请赵兄莫要见笑。”

    赵六点点头。

    只见黄石饮了一口酒,吟诵道:“巍巍嵩山雾茫茫,东峻极,西连天,少林禅宗,百年尽沧桑。”

    黄石起身,走了几步继续吟诵道:“山林逐日终踏顶,俯登封,北水黄。何处觅禹王?”

    “好!”

    赵六情不自禁地叫好一声。

    “难相见,自思量。急行山阙,千载化荒凉。”

    黄石又行了几步,接着吟诵道:“一杯浊酒敬四方,踏前浪,当自强。”

    “赵兄见笑。”

    赵六一拍桌子,激动的说道:“黄兄好文才啊!”

    黄石笑道:“赵兄抬举,上不得台面,图一乐仅此而已。”

    “黄兄莫要谦虚,以黄兄之才,考取功名自不在话下。”

    黄石听此只得抱之一笑,这得功名何其难?依照本朝考制,解试中为举人、省试中为贡士、殿试中为进士皆须通过重重考核,而黄石定是无法通过,唯一可能便是寄希望于范仲淹的荐举。

    只听黄石说道:“不瞒赵兄,我自知考取无望这才行的荐举。”

    “是这样……”

    赵六仿如陷入沉思,片刻之后又说道:“我相信黄兄之才学定不会蒙尘。”

    “如此便承谢赵兄贵言。”

    黄石顺势向赵六敬上一杯,此节便揭过不谈。

    “黄兄,你觉得如今朝廷如何?”

    黄石被吓了一跳,连忙“嘘”了一声四处张望一番后,才轻声说道:“赵兄,不可妄议。”

    赵六摆了摆手,笑道:“黄兄过慎了,官家一贯广纳谏言,我等非谣岂是妄议?”

    “赵兄既如此说,那当是我过虑了。”

    “此间只我二人,黄兄不妨畅所欲言。”

    黄石喝了一杯酒,这才缓缓说道:“要说当今朝廷,官家自是仁孝之君。”

    赵六问道:“哦?”

    “赵兄,我曾听闻官家非刘太后所出,知真相而厚待,此乃仁孝之举。”

    赵六点点头。

    黄石又说道:“然,官家之仁厚或为官吏贪腐之弊也。”

    “黄兄何出此言呐?”

    黄石慎重的解释道:“其一,官家宽容而使官吏渐生大胆,遂失其约束之道。其二,朝廷养廉本欲断绝贪腐使吏在其位专其事,然人性之根或得到过多其欲望愈大。”

    赵六赞同道:“黄兄所言不无道理。”

    “一些拙见,赵兄不必当真。”

    “哪里的话,黄兄真知灼见,当真让人眼前一亮。”

    “唉!”

    黄石叹息一声,说道:“当今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朝廷当图变也。”

    “黄兄所言甚是,西疆党项蠢蠢欲动,北疆契丹亦虎视眈眈,实乃朝廷之患。”

    “先贤有言“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也。”

    赵六问道:“何以安内?”

    黄石回道:“国富民强,施公平正义,民不饥,匪不出,天下归心。”

    “天下归心。”

    赵六颔首,拱手道:“黄兄大才,佩服之至。”

    “不敢当不敢当。”

    ……

    二人再饮数杯,直至酒尽菜罢这才依依惜别各自归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