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哥

    陈平在地上画的是楼房。

    “家里有赚钱的门道,瓜果蔬菜的生意还能接着做,是得考虑把房子推了重建。”陈平点头。

    土坯房,冬天冷,夏天热,房间也少,雨要是下大一点,到处都滴水,还得用碗,用盆接着,晚上睡觉,劈里啪啦,冷不防头顶的瓦片有缝,几滴水就落到人脸上。

    夏天还没太大问题,能忍受,大冬天真是遭罪。

    “我的意思是,建4层,爸妈你俩住一层,我,志强,还有丽娟,一人一层。”陈平说道。

    前世,他上门,规规矩矩走朱妍家里人给他安排的工作路线,虽然隔几年职位就能有所提升,最后甚至坐上供销社下属公司老总的位置。

    温饱没问题,偶尔还能接济下兄弟姐妹,可实际上收入很有限,对老家的帮助也有限。

    老家的房子还是2000年之后,终于有了积蓄,他出大头,陈志强出小头,陈丽娟和妹夫出力,合力修了两层的红砖房。

    可惜,那会儿陈二全年纪大了,近70,没住多久,人就走了,后面过了几年,王起凤也走了。

    “我儿有本事,让妈住上了楼房,妈很高兴,生老病死,没事的,我去找你们的爸,他一个人在下面孤孤零零好几年,我去陪陪他。”临终的时候,王起凤拉着他的手。

    手上都是褶子,还布着老年斑,可却牢牢的握着他的手,就如小时候,牵着他在田埂上走,生怕他摔着了,握的很紧。

    那一刻,陈平想的最多的是,为什么要等攒足了钱才下定决心推了土坯房再建新房,如果早几年建好新房,二老也能提前享受。

    子欲养而亲不待。

    虽是重生了,可前世的一些记忆,却仍旧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中,人生最大的庆幸,无非是能弥补曾经的遗憾。

    “村里还没有人盖这么高的楼。”王起凤说道,“丽娟将来是要嫁人的,你卖菜的钱分她一些就可以了。”

    这意思就是不用单独给女儿留一层房子。

    这倒也不是王起凤不疼女儿,而是这会儿大多数人的一个观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不分娘家的财产,而娘家的父母养老,也不需要女儿操心。

    嫁出去的女儿主动分家产,丢人,老了要女儿女婿养,也丢人。

    “那不行,必须得给丽娟留一层。”陈平说道,“别家怎么样,不管,我们家肯定不行,必须给姑娘也留一层。”

    他看着陈丽娟,“你将来嫁人了,另外组建家庭,这里也永远是你的家,爸妈仍旧是你的爸妈,大哥是你的大哥,二哥是你的二哥,你有高兴的事情,可以回来跟咱们说,有不高兴的事情,也可以回来跟咱们说。”

    “想要回娘家玩一玩,随时都回来,想要过来静一静,也可以随时回来,有欣喜的事回娘家,受委屈了回娘家,都没有问题。”

    自家没有帝位要继承,不用搞最是无情帝王家那一套。

    “哥。”陈丽娟眼睛红红的。

    “你叫我声哥,这不都是应该的?”陈平道。

    他看向陈志强,“老二,你有没有什么意见?”

    “没有,我能有什么意见,都听大哥的安排。”陈志强说道,“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还好些。”

    陈平没有问陈二全和王起凤的意见。

    陈二全和王起凤不同意,他也要建,而陈志强如果不同意,就打一顿再建。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发生纠纷,有潜在的利益纠葛,很多时候,都是父母主动承担恶人的角色。

    刚刚王起凤那番话,其实是在替他和陈志强兄弟两人考虑,但只要自己坚定表明态度,留一层,或者说留一个房间给陈丽娟,王起凤肯定就不会再多言。

    手心手背都是肉,肉有多有少不假,可破了皮,伤着了,都疼。

    “盖4层,上下楼梯麻烦。”陈二全说道,“而且将来你们三个结了婚,有了家庭,想要热闹,各自住一层反倒没了热闹的劲,碰面就只能是出屋,可能太热,太冷,下楼梯麻烦,就不想出来了。”

    家里现在是大儿子能赚钱,他倒非常干脆,陈平说要建,他不反对,只提一下自己的看法,而且从内心而言,也的确想要盖栋新房。

    “那就不盖楼房了,弄个院子,四周不建围墙,建成四合院的样式。”陈平说道。

    自己老子的确说的有道理。

    他拿起棍子,在旁边画了四合院的图,“四合院就不用建那么高,2层就够,家里的宅基地面积比较大,周围也空旷,非常合适建四合院。”

    “四面都建房,北面建两层高,东西两面也是两层,不过第二层是平层,冬天可以出来晒太阳,喝个茶,南边建一层,弄几个宽敞的房间,可以放些杂物。”

    “中间是院子,搞些花花草草,或者干脆种点菜,弄干净点就行,要想养鸡,就弄竹栅栏,围上尼龙网。”

    前世,陈平经常出差,见过各地不少的乡村别墅,全国的乡村别墅排名,浙省第一,闽省第二,湘省第三,赣省第四。

    别墅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欧式,中式,徽派,等等,中式的别墅就包括四合院。

    四合院是有钱人住的地方,普通人想住,难的很。

    “这么搞,怕是要花不少钱吧?”王起凤说道。

    “水泥得要95块钱一吨,红砖700块钱一万块。”陈二全说道,“大工得要3块5一天,小工2块钱一天。”

    陈二全对这个比较了解,“镇上就有水泥厂,也有砖厂,要再磨一磨,砖价和水泥的价钱还能往下降些。”

    镇上的砖厂,水泥厂,包括预制板厂,等等一些企业,其实都是公社时期留下的资产。

    “钱肯定是要花一些的,手上现在的钱肯定不够,先准备着吧,有个憧憬。”陈平说道。

    手上卖瓜果蔬菜的钱,就2000块钱左右,这点钱建一栋简易的砖瓦房勉强能行,但是搞四合院肯定不够。

    想着将土坯房推倒了重建,一个是土坯房住着的确是不舒服,也不方便,家里人口多,陈丽娟又大了,得要避讳着些。

    再一个,宅基地已经从私有财产转变为了生活资料,宅基地和上面的房子原本是整体,被一分为二,宅基地是集体的,而房子是个人的,往后土地方面相关的规定会愈发严格,趁着这会儿还能将宅基地向外扩建,就先建起来。

    四合院得要大,太小了就失去了意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