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1985,7天成万元户 > 第47章 做点小生意

第47章 做点小生意

    (感谢‘孙柏青’书友的打赏)

    回了家。

    陈平提前跟王起凤打招呼,“中午我就不在家吃了,去镇上吃。”

    “怎么又去镇上吃,是请谁吃饭吗?”王起凤问道。

    “不是我请人吃饭,是人请我吃饭,朱妍家里要搬回城里去,所以就请吃饭。”陈平说道。

    “那你可得买些东西带过去,不能失了礼数,得要买些烟酒,别舍不得花钱。”王起凤立刻变得用心了。

    她还以为陈平和朱妍在谈着。

    将这次吃饭当成陈平见未来的老丈人和丈母娘的情况处理,提醒要带上礼品。

    农村,可能很多人不懂法规,对法律不太了解,但人情世故这方面却一点都不含糊。

    “我俩八字都还没一撇,带什么礼物过去?这次请客吃饭,也不是只请我,主要是请一些帮助过他家里的人,可能再有一些机关单位的干部,还有朱妍的同学。”陈平说道。

    本来就在躲着朱妍,要再给朱妍父母带东西,带烟酒过去,肯定会纠缠的越来越深。

    “你这娃,你俩是不是又闹矛盾了?我可跟你说,不能做丧尽天良的事,不要祸害人家姑娘,那么好的一个姑娘,跟你处对象,这是祖坟冒青烟的事,不要不知好歹。”王起凤意识到不对劲,马上叮嘱自己儿子。

    她生怕陈平做了什么事,不认账,害了人家姑娘。

    “结婚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咱们是农村人,人家是城里的,这门不当,户不对的,硬是凑到一起,那也不幸福。”陈平道。

    “这方面的事情你就别瞎操心了,还是好好的想着等四合院修起来,要在院里种些什么庄稼,既好看,又能吃,还能打发时间。”

    还小、还年轻时,总天真的以为‘门当户对’只会出现在历史书中,是封建,老旧的思想,是糟粕,是对自由恋爱的迫害,可真等大了,遇到事了,经历过了,才会深刻的意识到门当户对不是封建,也不是老旧的思想,而是老祖宗积攒的宝贵生活经验。

    时间差不多的时候,陈平开着小货车往镇上去,到了和宴楼。

    宴席还没开始,不过桌子已经都摆上了。

    朱妍的父亲朱学栋是城里的老师,到公社这边后也是做老师,不过先前是教的高中,下放到公社教的是小学,教学水平很不错,而朱妍的母亲黄玉香在城里是医生,等到了公社这边,做起了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伴随着农村的迫切医疗需求而产生的一个群体,随着‘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句指示,而发展起来的,再过几年,名称会变一变,被称为乡村医生。

    黄玉香跟普通的赤脚医生不一样,普通的赤脚医生可能是兽医,或者只听说过几个药名,胡乱翻过几本医书,对看病根本就一窍不通,被当赤脚医生用,不把人看死、看残就已经算烧高香,黄玉香却是真的能给人看病,有水平,而且的确看好了不少病痛。

    有知识,有技术,这也是两人会受到村民尊重的原因。

    陈平到的时候酒席还没开,不过有人已经到了,其中就包括陈平和朱妍两人的同学,有小学,有初中,还有高中的。

    没有全请,请了一些比较熟的过来。

    这会儿正在和宴楼里聊着天。

    见到陈平过来,马上就有人打招呼。

    “陈平,你也来了啊。”

    “听说你最近在贩菜,生意怎么样,好不好做?”

    “肯定是能赚钱的,没看见他开着小货车,这小货车可不便宜。”

    大部分都是附近乡村的人,陈平开着小货车收菜,有些还将自家的菜卖给他过。

    “做点小生意,养个家,糊个口。”陈平从兜里摸出烟,一个个的散着。

    动作很客气,但话却是囫囵话,说了等于没说。

    大部分的同学,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在毕了业后的半年内,还会彼此想念,甚至偶尔出来聚一聚。

    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感情所替代。

    小学的被初中的替代,初中的被高中的替代,高中的又被大学的替代,最终大学毕了业,工作后,忙于工作,就很难有再聚的机会,等结了婚,有了孩子后,孩子和家庭成为了生活的重心,以往的各种关系就会变得更淡散。

    偶尔有个老同学过来找你,充满欣喜的过去迎接,提前安排住所,绞尽脑子,想着带老同学去哪些好玩,有意义的地方转转,但喝了两口酒,吃了些菜,得知对方知道你如今有点能力了,所以才来找你,需要你帮个什么忙的时候,满腔的欣喜会变成失落。

    这么搞个两三次,后面再有老同学说是要聚一聚,就会变得充满警惕,没有了欣喜。

    眼前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农业户口,大部分都会扎根在农村,前世,陈平搬到城里去后,关系就慢慢的淡了。

    不过能再次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陈平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小货车要两万块钱,他哪有那个钱买?而且这小货车这么破,肯定是借的,或者是租的,用来打肿脸充胖子罢了。”刘龙也来了。

    看到被众人围住的陈平,他很不舒坦,这个老实巴交,说话都有些结巴的陈平,居然能受到这样的待遇?

    成了众星拱月的对象?

    不就是贩点菜,不就是能开个小货车吗?

    “小货车的确是租的,我哪有钱能买得起小货车?”陈平点头。

    他本来也不想在众人的面前暴露了贩菜的具体收入,掺杂上了收入、职位,同学间的感情更容易变质。

    不能带来利益,或者是情感价值的事,没必要去做。

    “能租到小货车也是了不得,我们想租都没有那个途径。”有人说道。

    “你就是有途径,租到了,那也不会开啊,能开小货车也是本事,听说有些单位招会开车的人,给的工资还挺高的,能有100多块钱一个月。”又有人说道。

    “100多块钱一个月?”

    “有这么高?”

    好多人都不太信,开车就100多块钱一个月,一年就一千多块钱,这比种地强太多,太夸张了些。

    陈平跟众人一样,抽着烟,听着众人的谈话,他也没有开口插话。

    实际上他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司机放在这会儿就是高薪职业,听诊器、方向盘、劳资科长、采购员,这是80年代最实惠的四个职业。

    有单位,替单位开车的司机,一个月100块钱还是低的,如果能自己开出租车,收入会更高,在大点的城市,如江城市里跑出租,一个月赚四五百是常事。

    司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月收入,主要还是因为司机的需求量大,而且考驾照的难度又非常高,需要经过挑选推荐后,参加驾驶员培训,报名的费用也不低,得要1500块钱左右,当然,这个钱也不需要自己交,单位会交。

    等培训完了,拿到的也只是实习驾驶证,还得回单位由老师傅带着开一年,才能将实习驾驶证换成正式的驾驶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