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造化仙缘 > 第14章 学徒第一天

第14章 学徒第一天

    卯时,周清云起床,穿好武服,洗漱完毕,准时来到演武场,列队站好。

    武堂的教习也已经到了,总教习是武堂的执事,其余几名教习都是武堂的正式弟子。他们静静地站在众人前面,一身外劲武者的气势毫无保留地释放了出来,压迫着场中的每一个人。

    往年招募的学徒不多,教习一般都是弟子领队。今年招募的人数较多,而且掌门明确要求各堂好好培养他们,武堂这才派出一名执事亲自担任总教习。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众人开始了半年进修的第一天。

    “阳武以武立堂,以武为尊,需尊师重道……”在教习的带领下众人大声诵读着阳武堂的训辞和堂规戒律,一连诵读了三遍。众人的情绪也纷纷被带动了起来,感到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总教习面朝众人,开口说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此后,慧识一开,灵窍一闭,浊气入体,先后不合,阴阳不交。世人皆以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古之圣贤,感悟天地,明悟大道,苦苦探索,传下修武之道,还其人之初生,武道自此兴盛。外劲、内劲、化劲、神通、天人、陆地神仙,传承有序,境界森然。”

    “武道至极,可逆转先天,重塑根骨,踏足修行。世间武道虽派系林立,但正所谓殊途同归,修武入道皆有一线机会,众武者前仆后继,朝闻道,夕死可以。武修虽盛极一时,但可惜世间战乱不断、纷争不止,功法遗失、传承断绝。仅有的一些典籍也都被各大仙家、皇朝所收藏,绝不轻易示人。以武入道,前路几近断绝,神通境已是世人所能接触的顶点,而且数百年难以出现一位。时至今日,修武之说、武修之名早已埋没于历史之中,世人只知习武之说与武者之名,神通境更是无人能至。”武堂执事顿了一顿,而后继续说道:“然世人尚武之心不绝,习武之人不断,众武者前仆后继,追寻武道之巅,并留下一段段佳话,流传于坊间。”

    武堂执事虽然说的不那么准确,但也很好的解释了武道的兴衰发展。说起来,武道界与周清云心心念念的修真界之间还颇有渊源,武道界最初是作为修真界的附属存在的,那时候武道界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修武界。它是由大能修士根据修士易经洗髓的原理开创的另类修行法门,目的是帮助那些资质极度低劣的人通过运转体内的精气来引导灵气入体、易经洗髓。武修修炼到最后,同样可以踏足仙道。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修武之道虽然给了资质极度低劣的人一个踏足仙道的机会,但那海量的资源消耗也是挡住了很多人。再加之大部分修行资源都掌控在宗门仙家手中,能流落到修武之人手中的实在是少得可怜。修武本就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现在又缺少资源,最终的结果就是据此方法踏足修行的人越来越少,如此也使得修武之道越来越得不到重视。

    便是因为此番种种,修武之道虽然盛极一时,但也很快就沉寂了下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世间劫数不断,修武传承也大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修武之法虽然沉寂了,但它的一大分支却是兴盛了起来。原来,修武之法虽然本质是为仙道修行服务的,但它前面的修炼法门却是意外的适合凡人。世俗之人根据其中引导精气运转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功法,为了区分,他们将之称为武道。武道功法始一出现,就受到了世人的追捧青睐,再加之世人尚武,武道自此也就兴盛了起来。

    “我阳武堂立派祖师武道更是出神入化。祖师留有拳法和刀法各一套,拳名‘阳武形意拳’,刀名‘阳武御刀决’,拳法入门,刀法专精。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学习阳武形意拳,以拳法入武道。”

    “拳术有无穷之妙用,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

    周清云听的明白,拳法刚柔并济,乃是武道入门的最佳选择。凡是武者,刀枪棍棒,斧钺钩叉,这些都可能不会,没有去浸淫习练过,但绝对不可能没有练过拳,拳是手臂的延伸,更是武者最强的力量所在。

    外劲易骨、内劲易筋、化劲洗髓,三个境界循序渐进,皆是为了重返先天、神通自成。至于是否真的能如刚才所说的逆转先天、踏足修行,周清云就不知道了,前路都断了,还关心这干什么?

    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与力量,一般而言,习武之人能够熟练控制自身便算是踏入武道,等到能够完美融合身形、力量以及步伐等要素,就离外劲不远了。外劲修炼讲究炼精化气,将人身中散乱的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练到六阳纯全,刚健之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练精化气就算完成了,再进一步就是内劲了。而内劲修炼……

    此事说起来简单,但可惜的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天赋和机缘,武道入门容易,但想要有所成就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便是在功法上已经铺好了路,场中的绝大部分人终生也都只得停留在外劲门槛前,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进阶外劲、晋升弟子,能修炼到后期的更是百中无一。

    而他们这些菜鸡现在要做的就是练习拳法、踏足武道。

    这阳武拳怎么练?有什么效果?周清云对此充满了好奇,毕竟这可是正宗的武法,而不是只能供人谈笑的闪电五连鞭。

    并没有等太久,周清云就听到总教习说道:“阳武拳修炼第一步,桩功。桩功是武道最基本的招式,它有……”

    某种神奇的动物成群结队从周清云心间奔腾而过,总教习后面说的什么他已经不想听了。

    周清云有些欲哭无泪:“为什么是桩功?拳法不应该先打拳吗?入门先站三年桩,难道我要站三个月?”

    事实证明他想错了,半年的进修,六个月的桩功。

    说归说,怨归怨,桩功不能少。而且听总教习的意思,桩功不只有站桩,还包括步桩,也就是马步桩、弓步桩、虚步桩、仆步桩以及歇步桩等。

    “不就是桩功嘛,这都不是事!”摆着略微有些熟悉的动作,周清云暗自给自己打气,不就是分拍的“舞动青春”嘛,就是时间长点罢了!有什么难的?

    但现实却很残酷,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周清云的腿脚就已经开始发麻作痛。众人的情况也都差不多,除了少数几个有些武道底子的,其他人都已经开始摇摇晃晃了。

    桩功可不是军姿,军姿还可以略微前倾,缓解缓解。桩功必须脚踏实地,切忌妄动,还要心平气和,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对于后面的要求,周清云表示此刻他真的做不到,现在他只想着能站得住、站得稳。

    ……

    辰时,当周清云赶到膳房吃饭的时候感到自己都有些飘了,走起路来软绵绵的,腿脚仿佛都不是自己的。

    重新回到演武场上的周清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上午的修行教习会正式教拳法。

    果不其然,教习来到众人身前,朗声喝道:“阳武拳共十二式,拳拳相扣,一拳强过一拳,……,现在跟随我一起学习第一式。”

    拳法并不是挥挥拳就可以的,它需要手、眼、身、形、步配合,需要心、意、气、神、胆的辅助,最终体现在拳头上。

    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带力,以力挥拳,打出去的拳只是最后的结果,它实则是你整个身体意志的集合。

    这和普通人的习惯正好是相反的,普通人挥拳聚力,因力带身,拳打出去是目的。经常会看到街头巷尾的小混混打架时,一拳打出去没打到别人身上反而把自己晃倒的事情,就是因为此事。

    因此练武最难的是第一步,只要能打出第一拳,剩下的都是小事。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除非天资异禀,否则都得需要长时间的重复训练才行。

    周清云打出一个个动作,但却是软绵绵的,身形也略显僵硬。他刚开始学,只能是形似神不似,勉强能模仿出动作,却完全配合不上力。

    周清云也不气馁,此事急不来。他将心神沉入拳法中,尽心做好每一个动作,尝试着将身上的气力与动作配合。

    ……

    午时,结束了修行的周清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膳房,吃过午餐,众人各自散去。

    下午的进修安排是技艺培训,需要回各自堂口。周清云也来到了药殿的主殿,与众人一起背诵《万药图录》。

    先记图例,将图例牢牢的印入脑海后,再去记忆其他的信息,看到药名就想起长什么样子,有什么功效,怎么采摘,怎么处理,这些都是一条线上的,依次去记忆就行,这也是吴师叔教的妙招。众人都对药材常识有所了解,知道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两位师叔就在不远处的当值台上坐着,有什么疑问可以过去咨询。韩玉典还是与往常一样闭目养神,吴森则不时抬头看向埋头苦读的众人。

    说起来,这两人也是两个奇葩,他们当值本来没什么,但偏偏凑在一起就显得很不合适。韩玉典性子较淡,不喜言谈,整天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一心只想突破至外劲中期;而吴森则豁达率直,嘴里没个把门的,一开口就像倒糖豆一样,奈何跟韩玉典这个闷葫芦一起,都快把他憋死了。

    众人原本以为练武已经够折磨人了,但没想到读书更折磨人。身心俱疲的他们浑身酸胀难受,坐都坐不稳,更别提静下心来看书了。看着书上的字,怎么记都记不住,如是几次下去就变得心烦意乱,越乱越急,越急越不能集中精神,最终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两位师叔也适时地站出来,安慰了大家一番,言说刚开始都是这个样,等适应了就好了,并给每人发了几张纸,让静不下心的人直接去抄书。

    此法确实有用,原先烦躁的桌椅扭动声渐渐消失,众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中。

    药堂招学徒重技艺,众人都有一些底子,当状态对上之后,效率也就提升上来了。

    三个时辰的时间众人记住了不少药材,只是大都记得不深,出了这个门可能就忘得差不多,这也是正常现象。

    表现最好的是徐海和另外一人,那人名叫严翰,家里是开药铺的,从小接触药材,对绝大多数药材的常识都非常熟识。虽然药铺与药堂的职责差着十万八千里,但最基础的药材药理常识是相同的,药堂要求记忆的东西虽然更多,但也不过是在他的所知所学之上再加些东西罢了,对严翰而言不算多难。

    周清云凭借着出色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记住了十余味药材,并且通读了后面的几十味药材,对它们留下了一些印象。

    这就是周清云的计划,先熟识,再记忆。时间很长,内容很多,做好规划,每天温故知新,周清云觉得也不算多难。

    ……

    酉时,吃过晚饭的周清云再次来到了演武场上,接下来的两个时辰,他又要在桩功、拳法中度过。

    虽然疲惫,但也开心,无论是桩功,还是拳法,今天所学到的东西都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疲惫的同时他也感到无比的充实。

    亥时,简单洗漱一番的周清云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折腾了一天,身心俱疲的他沾到床就睡着了。

    桩功、拳法、读书、背诵……,周清云正式成为阳武堂学徒后的第一天就是这样度过的。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