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创前程 > 第二十四章。理想之地

第二十四章。理想之地

    秦政在渔船内来回走了一圈,眼晴四处搜索,跟贼一样,看有什么勘测方面的工具可以使用。

    具体的技术方面,秦始皇不擅长,他掌握大方向就行了。细节问题,具体的技术由专家负责,这也是他从帝王学里得出的结论。

    人非完人,术有精攻,每个人都有优点,假如能逼出每个人的潜力,小到个人,团队,大到国家,成功与强大只是迟早的事情。特别是国家,人员众多,各色人才,比比皆是,如何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别虚度光阴和错配。做到人尽其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与艰难的工作。

    没自己什么事了,秦始皇便彻底地交出身体,在意识深处睡觉去了。会休息,才会工作,同时眼不见,心不烦,免得意见不统一,吵来吵去,让秦政去折腾。他滨江大学的高材生,多少也有一些能耐。至少也比他这位皇帝强多了。

    秦政彻底控制身体后,转眼望向老渔夫。见他瑟瑟发抖,眼晴鼓得如铜锣般大。呆呆地望着他。知道被自己吓坏了。遂柔声细语地说道。

    “大叔。”

    “你你你你们是怎么一回事啊”,秦政和秦始皇的声音截然不同。老渔人是满脸的惊讶,口齿变得结结巴巴。

    从开始秦始皇打招呼,高海鱼是不以为然,到秦始皇自言自语,一人说两种截然不同的话,他就愣住了。到现在秦政叫他。他仍然没回过神来。搞不清状况。太莫名其妙,太虚幻,大不真实了。没有人能够理解。

    “大叔,你当作我们是一个人好了。越解释,你会越迷糊。”

    “也许我老了,天天打鱼,孤陋寡闻了,成了井底之蛙。”

    “大叔,你别自责,我们也确实太古怪了,你把我们当成是拥有特异功能的哪一部份人,你才会较容易接受。”

    “拥有特异功能,这种解释确实要容易明白很多,经常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一些人具有隔空取物的本事。原来你们是哪种天才般的人物”。

    “我们有点与众不同,习惯了就好了,见怪也不怪了,我们很有正义感,不会仗着能力出众,而欺侮弱小。”

    “哦,我现在好多了,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了,全世界有七八十亿的人口,诞生几个特殊的人才也有可能。”

    秦政见老渔人恢复了常态,他那惊悚的感觉己经过去了。便说道。

    “大叔,你船上的雷达测距仪借我用一下。”

    “当然可以,你想怎么用,你就怎么用吧。”

    “大叔,还麻烦你开着渔船,在这个范围内来回多走几遍。”秦政拿出图纸,圈出了一个区域。

    “好,”高海鱼说完,开着渔船在这个区域范围内,来来回回,逛了无数回。

    秦政,每隔几米就测下了海水的深度。测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确定了这片海域的深度都在十二米左右。同时也证明了海底非常的平坦,

    假如海底全是基岩,又这么平坦,大型工厂和建筑,都不用打什么基坑,工厂化制作出的基础砼直接放在海底就行了。建设成本可以比陆地要便宜很多。

    这种深度也刚好能过五万吨级的轮船。工厂日常使用的物资,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过,也就是直接通到工业园区的每个工厂,无需转运,节省大量运输费用和时间。

    这就是大洋中建设工业园区的一个优点,每家企业都相当于拥有一个独立的码头,生产区和仓库直接与码头相连。原料和成品的输送可以设计得非常紧凑。日常生产中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

    秦政还保留着一份轮船吃水深度资料。万吨级轮船的吃水深度一般为9米3左右,五万吨11.3米,十万吨14米左右。二十万吨17。3二十五万吨19.1左右,三十万吨20.4左右。

    五万吨级的货轮,直接开到工厂的仓库。也算是一个核心竞争力了。省去了转运的费用,最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对于一些笨重,受制于运输成本的区域性的产品来说,货物能运到更远的地方。销往更多的地方。

    测量完了深度,接下来该是调查一下海底的地质情况了。虽然能确定海底平坦,但是能否承受大型工程的建设,是柔软的沙土还是坚硬的基岩。必须要搞清楚。假如是基岩,基础建设就要节省大量的成本了。秦政有百分之百把握做到比陆地上成本还要低,工期更短。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建设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

    “大叔,您会游泳吗”。秦政问道。

    “渔民,天天和海水打交道,哪个不会游泳,这是保命的技能,只要是渔民,人人都会。”高海鱼很自豪地说道。

    “您能潜到十二米深的海底吗?”

    “能。”

    “麻烦您帮我在海底拍几张照片,顺便捡几块石头上来,可以吗?”

    “当然可以”。

    秦政见老渔人答应后,便淘出随身携带的防水手机。教了他一会儿如何拍照。

    “大叔,你拿着这手机在海底随便拍几张照片。一定要拍海底,我要知道海底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千万不能拍别的地方。拍完后,随意捡两个石头上来。”

    “好耶”。高海鱼说完,脱下衣服,拿着手机,一个纵跃,人就到了海里,一个潜水,人就不见了。速度之快,姿势之优雅与游泳健将有得一比。

    老渔人,真好打交道,什么啰嗦话都没说,连工资都没有提,愿意给就给,不给也就算了。秦政都感动。这才是劳动人民的本色。任劳任怨。假如秦始皇不给足够的钱,哪他就不是东西,即使成功后,也会为富不仁,他秦政也会鄙视他。

    有了高海渔的帮忙,勘测快了许多,也更加详细,全面。拍了一个点,开着渔船走了一段距离又拍一个点。一连拍了几十上百个点。整片区域将近万多平方公里,平均分成的点都基本的测了。看着手机上的照片。每个点都是基岩。秦政明白了。

    这地方本是大西洋的中脊,相当于陆地上的山脉。海水常年的流动,将山尖磨平了,磨出了近万平方公里的平坦地方。整个海底就是一个坚固牢靠的平台。

    用于建设工业区是个理想的地方。唯一的缺点就是浅了一点,深和浅其实是矛盾的问题,浅,意味着建设成本要低,因为工厂化制造的基础砼可以更短一点,费用也就要低一些。

    至于无法通过十万吨级的货船。这个问题,只能等工业园区成功,成熟以后,通过挖掘航道来实现了。

    或者在海底平台的边缘建设大型港口,五万吨级以上的轮船开到边缘的港口。再通过五万吨以下的轮船开往工业园区的工厂。

    秦政又拿着老渔人从海底带上的石头端详了一会儿。

    秦政虽不是地质专家,但是搞建筑的,必须对基岩要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哪些基岩牢固,哪些基岩脆弱。大概由哪些成份组成。有些什么特性。这些都是建筑师的基本基础知识。

    看着手上的石头,秦政判断出,是一种石灰石,俗称青石,是制作水泥的主要原料,青石非常坚固,大型建设工程可以直接在上面进行施工,无需挖基坑等,能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

    从地图上看,地震带相距这里也有三千公里的距离,没在地震带上。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也很小。由于海底是一个由青石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使一般的地震也没有什么大危害。

    综合各种因素,这片海域挺适合建工业区。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方法,建设成本只会比陆地便宜。陆地上无法使用大型设备进行施工,而在海洋中,可以使用超级海洋工程装备,仅仅起重装备就比陆地上要大几十倍,用轮船运输建筑材料也是陆地上的货车无法比拟的。

    秦政从建筑人的眼光来看,在这片海域建工业区,一定有前途。至少建设的成本不会比陆地上高。

    有了初步的认识,秦政在这片海域呆了两天,更细致地进行了一番勘察。

    这两天对这片海域的了解,他有了更大的把握。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建设,完全可以比陆地上建设得更快,成本更低。当然,必须要创新,不能使用陆地上的哪一套施工方法。他的心中有一整套适合工业区建设的施工方法。

    事情到此,此地的实地勘探也就差不多,至于还去不去另外的一个地方,他就不管了,随秦始皇去折腾。怎样折腾,秦始皇比他厉害多了。曾经的皇帝,最大的本事就是折腾。折腾得好,就繁荣昌盛。折腾得不好,就失败灭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