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坏了,我成李儒了 > 第七十九章 吊民伐罪

第七十九章 吊民伐罪

    “主公,许昌那里真的不用去吗?”

    兖州众人看着主座前的曹操,今天,对天下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可他的一众曹军却身披白衣。

    “这都是报应呀,报应呀,可怜了郭公,他还年轻,就这么早去了……”

    曹操红肿着眼睛,披麻戴孝,趴在他面前的棺椁上――这是李儒给他送的“大礼”。

    “来人,给我揭开棺椁!”

    “将军,这可对死者不敬吧?”底下有人喃喃道。

    “生不见奉孝死,死不见奉孝面,我悲矣,我悲矣!”曹操痛涕不止,不停的锤着自己的胸口,底下众人,莫不能视;莫不能言,低着头,皆都感受到了悲凉。

    “开棺。”

    帷幕后,一个人走了进来,带着一股阴沉的气势,环顾四周。

    “大……”

    “我说开就开,主公连自己最亲近的谋士的脸都看不到,就不怕令天下人耻笑吗,难道你们想重蹈戏子的覆辙吗?”

    他如鹰一样的眼睛看向众人,所有人的心都是一慌,戏志才,一个不能说的人。

    他来到了曹操的身边,对他一拜,接着像一位老友一样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拉了起来。

    眼神示意,几个大汉走上前来,手慢慢的拉开了棺盖。

    棺椁内照进了许久未进的阳光。

    一张清秀却又苍白的脸,身披白衣,静静的躺在里面,眼睛闭下,似乎像刚刚睡着了一般。

    “奉孝……”

    曹操看见了这具尸体,只是微微一叹,却不似之前的泣不成声。

    “来人,厚……葬……”曹操以及身后的一干,对着这具尸体深深一拜。

    回首,看向前面。

    “仲达,奉孝临走前给你的锦囊看过了吗?”

    眼中的悲伤悄然不见了踪影,一股比之司马懿更浓厚的气势压了上来,眼中的锋芒,重新毕露。

    “主公,我亦尽阅!”

    两人对视一眼,曹操大手一挥,周围所有人皆退了下去,只留下了曹,与司马懿两人,以及郭嘉冰冷的尸体。

    “奉孝之计,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就待主公等待时机便即可。”

    司马懿收起了自己的锋芒,恭敬的看着曹操,场面似乎陷入了沉寂。

    曹操的眼睛在整个阴暗的房间里眨了眨,捂着自己的脑袋看着司马懿。

    “可说一说?”

    司马懿直起身来,慢慢的走到了郭嘉的尸体旁,看着棺椁内的男子,他不知带着何种语气。

    “奉孝让主公稳固了这三洲之地,并且攻陷北海,使主公能在这乱世之中能有立身之地,这次出行他已经算到了自己恐不能活命,临走前特意给我留下一锦囊,我们已经悄然布置了许久,就连奉孝自己的死,也在这个计划中。”

    司马懿围着棺椁,摸着它的周身走着,话说完的时候,他刚好走了一圈。

    “你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只有我没有提前知道?”

    曹操突然抬头看向司马懿,对视,司马懿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在楼梯上,尴尬的擦了擦头上的汗,眼中从充满慌张中藏着一抹震撼。

    “主……公……你且听我到来。”

    曹操的眼中带着漠然,似乎已经平复了郭嘉死亡的伤感。

    眼里贯穿的只有那难以捉摸的冷静。

    许昌,李儒走在市井中,漫无目的的游荡,突然,在一个小巷传来了一阵与周围的时代皆格格不入的声音。

    “咱们上回说道这白起坑死40万赵人,那叫一个惨呀……”

    引地他驻足而望。

    “说书人?”

    张怀民一愣,步即将踏入时,突然,一个蒙面男子来到了他的身后。

    步,止住了。

    “大人,曹操修书一封,这信封上写着“急”。”

    李儒点了点头,那蒙面男子见状一扭头,便消失在了街上的人流中里。

    顿了顿,巷内的声音仍在,脚步,再次接了上去。

    “……政在那西安内,修书给白起,那白起见后,挥刀自刎在了家里,只是可怜呀,只因为功高震主呀……”

    探出头,李儒还是来到了这传出的声音的房间。

    透过门缝,一个儒生在一群小朋友面前捧着一本书,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却背对着李儒。

    “他是?”

    李儒的心在颤抖,他无数次怀疑他能到这里,那么他的师傅也一定可能会到这里,虽然希望渺茫,但,他还是期望着、盼望着、失望着。

    扭动,面容渐渐清晰,隔着门缝,两人四目相对。

    李儒的眼中再次闪过失望,回头,叹了一口气,又一次离开。

    小路上,李儒甩了甩他的袖子,一笑。

    “罢了吧,罢了……”

    手中,掏出了信封,“急”却被撕成了两半。

    “李公见谅,昔日我之草莽愚昧,致使自己自作自受,落得如此个境界,如今我自已败,心以死,只求回到着九疑山旁,将奉孝的灵魂带回来,这些天,我无数次梦到他迷茫的走在一条漆黑的路上,我感受到了他的迷茫与彷徨,我要亲自为他指引回家的路,我只有这一小点要求,还望大人成全。”

    信,尽至他的眼中。

    他看后,驻足许久,或看天,或俯地,郭嘉死后的潇洒,而他眼中流过一丝温情。

    “去交给杜袭吧……”

    身后,一个黑影,慢慢的消失了。

    “这……大人看来是同意了……”

    时任安南将军杜袭,看着手中的信,微微说道。

    今天,下了雨,零陵的小路上,曹操穿着白色的丧服,一步步行在这路上,身后两个人跟着他,一步步的在天上散着纸钱,带着一行行的泥脚印。

    “奉孝,回来吧,奉孝,我来接你了,奉孝呀,我来了……”

    曹操凄凉的叫魂声中,不由的令在场所有人心皆是一悲。

    一步步,来到了九疑山上。

    山上,熟悉的地方,树叶上似乎有一点红,不知是谁留下。

    “郭嘉,我不会让你就这么死的!”

    突然曹操一大叫,身后,篮中最后的纸钱飞起,如翩翩起舞的飞蛾,它散落,露出了一支绑着竹哨的箭。

    “我来了!”

    捡箭,拉弓,弯腰。

    一声刺耳的哨笛声响彻云霄。

    “报,荆州多地村庄突然间发生暴动,军队们快有些招架不住了。”

    杜袭一颤,突然拍案大叫。

    “不好,是我们中计了!”

    九疑山上,曹操在雨中仰天大笑。

    太阳,藏在了云里。

    许昌的街上,李儒还不知道这件事,只是他待在这里的第二天了,今天,熟悉的说书声没有响起,张怀民一阵狐疑,再次来到了屋前。

    可,他的眼前却是一把锁。

    “也许是去别的州了吧?”他一笑,可不知为何心里空落落的。

    “哈哈哈,你知道吗?昨天先生说的西安我查了,根本没有,倒是有个京兆有点像。”

    一阵小孩子轻快的笑声传来,入耳,他刹惊。

    “京兆……西安,京兆……西安,我……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小朋友,这里不是有一个说书先生?”李儒急切的奔向那个小孩子的身旁,握着他的肩膀,身上到处都沾满了泥水。

    “大哥哥,你说的说书先生是这家那个教书先生吗?”

    “对!”

    “他们这一对师徒都是好……”

    张怀民一愣,突然他颤巍巍的说道。

    “两……两个?”

    “对呀,那个大师傅常年在内院,这一般只有小哥哥来给我们讲故事。”

    “嗯……”李儒摸着他的脑袋,笑到,他从自己袖中掏出一块银两放在了小孩子的手上。

    “谢谢了!”

    回首却直接离开,他眼睛里似乎挂着泪。

    “今天的雨不是很大呀?大哥哥的手上还多水,让我的头都湿透了。”

    小朋友看着越来越远的背影,好奇的说道。

    “缘分呀,缘分呀,不过你活着,就够了!”

    李儒他亦在雨中,仰天长叹。

    公元205年四月,曹操以引魂为引子,部署了许久的行动以郭嘉的死,点燃了起来。

    “师傅,刚刚有个人好像在外面偷偷看呢?”

    说书人看着面前这个中年人,双手作揖恭敬道。

    “不用管他,还是去找找那个女孩子吧!”

    转身,可那是一张令李儒魂牵梦绕的脸。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