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班师

    “现在我们除去刚刚回石头城镇压敌对势力的五万人马,我们目前在猛犸江东岸还剩十万兵力。”亚图楼拿出地图对崩溃拉金部署着,“现在我要给你抽出三万精兵紧急渡江,一路北上前去驰援跃桥关要塞,跃桥邦总督手里有五万精兵,你们两部合兵一处,利用地形对付十万西域诸国联军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我们猛玛帝国将士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

    崩溃拉金:“那大将军您这边该怎么办,应朝那边有两万骑兵很快就会杀来,随后还有八万步兵也将于最近几天赶往战场,您就剩下七万士卒,还非最精锐的勇士,压力也太大了。”

    “没有办法,石头城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把我的伐应计划打乱了,当然,还有之前在库原镇固收的恐怖队伍...”亚图楼说完,向地上吐了口老痰。

    “还有那个纪全宜,可惜前些天他在战场上失踪了,不然面对这些情况,他也许能带一队人马给咱们分担些压力。”崩溃拉金感叹着。

    亚图楼:“记住,纪全宜这样的应朝人,和我们不是一条心,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明白了大将军!”崩溃拉金说道,“但是现在您该怎样去抵挡敌人呢?要将我们三万人马运到对岸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样的大平原上,敌人这两万骑兵...”

    “放心吧,我自有盘算,你现在就出发,刻不容缓!”

    “是大将军!”

    ...

    半个月之后,李盖峰率领西进的军队得胜而归,江穆书、普一生也带着兵州军戊部甲营的骑兵回归了建制。

    应故渊注意到,虽说是得胜而归,江穆书却满面愁容,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

    夜晚,在南安边大都督府举行的庆功晚宴上,江穆书找了个机会将应故渊拉到了一个隐蔽的角落。

    “江将军,您这是...”应故渊对于江穆书的行为有些疑惑。

    江穆书:“也没啥特别的,只是想把我们西进包括归途上的事情和你诉说一下。”

    “您请说。”

    “我们这次西进,说是歼敌三万,将其余敌人全部赶往了猛犸江以西,”江穆书说着,举起手中的酒坛子便喝了一口,“其实这三万被歼灭的敌军,完完全全的是在以死相拼,用他们的鲜血掩护了亚图楼其他的人马安全渡过了猛犸江。”

    应故渊答应道:“他们也算为国捐躯,那种精神值得敬佩。”

    “关键不是这些,”江穆书搓了搓脸,“我当时所领的两万骑兵,有许多统兵的都尉就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只出工不出力,真正能全身心投入战斗的,也只有我部甲营和国州军的一万左右骑兵,加之相互之间的不默契,导致最终我们未能在敌人其他部队都渡江前消灭这三万人的敌军,你猜怎么着,等到敌人其他部队全部渡江后,那些出工不出力的骑兵又好像打了鸡血似的,开始全力冲杀,我们最终在李大帅的人马到来之前,全歼了留在猛犸江东岸的这三万敌军。”

    “您是说在南安边大都督府内部,有人不想猛玛帝国的有生力量被消灭?”应故渊问。

    江穆书:“已经很明显了,咱们不说位居核心位置的,就那些各营各路的都尉校尉,很多都是出自古、军和兵三州的当地豪强,他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维护养寇自重的方针,甚至可以置大应朝利益于不顾,如若只有核心层这样还好处理,到了中低层还依旧如此,这样的军队真是没救了。”

    “哎,谁说不是呢。”

    “在回库北郡的路上,李大帅还找我彻夜长谈,话里话外都是让我跟着他干、未来辅佐盛王的意思。”江穆书说,“我拒绝了他。”

    应故渊沉默不语。

    “你和我是袍泽弟兄,我不想在未来把刀枪指向你的身体,你毕竟也是王爷,如果斗争真的到了白热化,你绝对不能幸免。”江穆书讲。

    应故渊此时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应江穆书,只能是俯下身对江穆书鞠了个躬。

    ...

    经过了三天的休整,李盖峰率领国州军开拔回国州,而孙廿峰和姜峰也启程回京复命。

    库北城外江穆书部的军营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兴王、江将军,快来迎旨吧!”这人看打扮是一位京官,他手拿圣旨,出现在了大帐内。

    众人见状,赶忙下跪迎旨。

    “即日,兴王、江穆书率兵州军戊部众将士赶往应京城外,抵达之后准备听宣!”

    “谢陛下!”

    应故渊同江穆书起身,接下了圣旨。

    应故渊问这京官:“大人,您可知陛下召我们入京面圣是为何事?”

    “兴王殿下,下官不过是个芝麻大小的小官,又怎能知道陛下的用意?不过最近京城那边好事还是挺多的,先是对猛玛帝国的战斗成果斐然,之后又册封了太子妃,殿下和殿下袍泽能此时入京,多半是好事儿,还望兴王殿下放宽心。”这官员又行礼道。

    送走这京官之后,他们便开始带着手下将士们开始收拾,准备开拔。

    应故渊此行,也带上了陈荫儿。

    兵州军戊部前往京师的途中,民众竭诚欢迎,他们在库原镇坚守多日的英勇事迹,已经传遍了大应朝各地的大街小巷,他们成了所有人眼中的战神。

    每到一处,都有人自发拿出佳酿佳肴给予款待。

    当然,兵州军戊部的将士们军纪严明,展现出的是一种百战铁军的精神状态,这也是百姓相信爱戴他们的重要原因。

    经过七天的行程,兵州军戊部众将士终于抵达了应京城的西门之外,在接应官员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一处空地安营扎寨,开始休整。

    应故渊让陈荫儿回府,而自己依旧留在兵营中。

    次日清晨,将士们又开始了日常的操练,操练声响彻天空,甚至应京城内许多人都能听得到。

    此时,拓跋渊进入兵营,找到了应故渊和江穆书。

    “兴王殿下,江将军,陛下现在宣你们两个进宫,现在就随我同去吧。”拓跋渊说。

    应故渊:“可是我们一身戎装,是不是不太合适...”

    “没事的殿下,陛下特意嘱咐了,特许你二人穿甲胄入宫。”拓跋渊微笑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