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舞至巅峰 > 第五章 千里烟波慰江南 3月 第六节 马桶

第五章 千里烟波慰江南 3月 第六节 马桶

    星期一,一大早,8:30,当32层电梯门打开时,同事们发现常御风立在屏风旁,手端一杯咖啡。

    “早!”

    “早。”

    “这么早就喝上了……”

    “怎么呢?喝了你家的?”

    9点多,同事仍看到常御风在电梯旁踱来踱去,似在等人。因他晃悠惯了,人们见怪不怪。

    “哎,你们赵老头去哪儿了?”常御风眼睛盯着电梯间,倒退着走到何馨妮桌边,一甩头发。

    “哟,染头发了?这次可以,浅栗色我喜欢,”何馨妮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只眼珠子在常御风头上溜了一圈。

    “都几点了?你们老赵不打考勤吗?这铁定迟到了哇。”常御风显得焦急的神色。

    “管他呢……”何馨妮站起来,踮起脚尖伸出手,够到常御风的后脑勺,几根手指触到了他的头发。

    常御风侧身一躲,胳膊一挡:

    “哎,男人头女人腰,是不能随便摸的啊……”

    “切!谁稀罕!”何馨妮撇撇嘴:“我提醒你啊,下次留海不能让他们这么染,要比后面的头发稍微重一个色号,你发际线本来就堪忧,喏,脑门顶的头发本来就稀薄,再颜色一浅,跟秃了似的。”

    周末常御风在他专属的Tony老师那儿坐了五个小时,就为了把泡面头拉直,还听了Tony老师的建议,重新做了个颜色。

    “相信我,之前你选的那款‘摩根烫’,时髦是时髦,就是有点儿颓,在单位里,不讨喜……”Tony老师如一颗围绕地球的卫星,在常御风耳边说。

    “管他讨不讨喜,‘我’喜欢就成!”

    Tony望着镜子里的常御风,“相信我,我现在给你做的这款,是人见人爱的‘御霸’,平时不用多打理,干净自然,造型时,只用卷出一点小小的‘纹理’,就显得阳刚不俗……”

    “浴霸?”常御风在肚子里疑惑,不过他也懒得问。他的这个御用Tony,从他17岁第一次烫头起,就开始为他服务。找到“老师”也很简单:常御风搜索了当时全城最贵的造型师,又在最贵的梯队中挑了一个最年轻的,锁定“老师”之后,十年来没有换过,“老师”也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听到何馨妮毫不留情的“揭短”,常御风颇为不快:

    “你们老赵去哪儿了?”

    “我怎么知道,领导去哪里还会向我汇报?”何馨妮重又坐下:“哎你小点声,我们头儿耳朵灵着呢。”

    隔壁工位的审计经理侧过身来,对常御风说:

    “今天星期一,上午有总裁早餐会,估计留下来单聊了。不过我估计半小时内他准会回来,他上午还要跟我们部门负责人开小会呢!”

    常御风扭头去了更衣室,等他换上工作服出来时,头发已全部向后用一根细细的银光闪闪的发卡箍住,露出了他清瘦的脸。

    无论是“清汤挂面”、“方便面”、“手擀面”抑或是脏辨,同事们都会极力忍住对常御风“百变造型”的评价。因为,一旦你表现出对他的关注,尤其是表现出不能忍受他标新立异“造型”的难受劲儿,他就会兴高采烈,并一直以你“无法忍受”的形象故意在你眼前晃悠。

    所以,面对他的怪异,同事们均忍住“吃惊”或“翻胃”的表情,表现出“见怪不怪”的样子——视而不见,平平无奇,普普通通……这就会让常御风有极大的挫败感,并就此消停。

    但这次,一向“处变不惊”的审计经理还是忍不住了:

    “哇!你这是……挂了一只碗吗老兄?”

    “土鳖!睁大你的钛金眼好好看看……”常御风小心地从蓝色工作服的前襟口袋处摘下一根金链子,把“碗”打开:

    “乾隆时期的欧洲进口怀表!”

    同事们纷纷围上来:

    “哎哎哎我看看,怀表不是揣怀里吗,你挂胸口干嘛?我还以为是‘钢铁侠’的护心反应堆呢!”

    “666……”

    “尼玛,到底是欧洲的还是中国的?这怎么……跟我姥爷家那个喂狗的饭盆一个色儿?”

    “老常你上当了,乾隆那年代,欧洲还是农村,你这东西,明显带有我们中国满族特色嘛,哪有一点儿日耳曼、斯拉夫的影子?”

    “快打住!别在这儿露怯!乾隆时期欧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都是在那时候爆发……”

    大家七嘴八舌,反倒把主角常御风挤到了圈外,他扒着人头往里挤:“哎哎哎,别给我掰坏啦!”

    何馨妮把金链子挂在肩膀上,当作小挎包,甩得怀表叮当响:“不实用,连根口红都装不下……”

    “不是你这样背的!瞧我的,”另一个丫头从馨妮的肩膀上摘下链子,挽在手腕上,两根指头拎着怀表:

    “奢侈品不是用来‘使用’的,是用来‘炫耀’的,否则就配不上‘奢侈’的定义……”

    “这玩意儿是奢侈品吗?”

    “掉马路上我都懒得捡……”

    “无价之宝,看到没有,‘大开门’!”常御风终于挤进人群,从丫头手上夺下怀表:“你们看看,这珐琅表盘,还有这原装蓝钢指针,注意到没有,分辨真货假货,就得看这个标志性的‘梨形’凹陷……看看这鎏金的雕花机芯,啧啧这雕花要拿放大镜才看得清,现在没有工匠有这手艺……”

    “这金……不好看呀,生锈了。”

    “外行!这是‘包浆’,包了一两百年的风霜……”

    “啧啧啧,那你不消消毒?也不知道是哪个欧洲土著传下的,听说他们信奉‘肮脏的身体更接近上帝’,所以从出生到死都不洗澡……”

    知道常御风有洁癖,更有人故意揶揄道:

    “哎哟老常,中午你也别辛苦食堂阿姨了,你打开这表盖子就可以盛饭,拔下指针就可以当筷子……”

    ……

    常御风打小就属于“别人家的孩子”——注意,重点是“别人家”,而不是“孩子”。

    家庭环境优渥,父母一个高知,一个经商,均事业有成。爷爷奶奶疼爱,外公外婆宠溺,在“六对翅膀”的呵护下,常御风衣食无忧,应有尽有。

    常御风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满足的——生活快乐,学习轻松,老师喜欢。

    只要常御风对某个事物表现出一丁点儿兴趣,爸妈都会欣喜若狂,觉得他一定在这方面潜藏着天赋。钢琴、跆拳道、美术、篮球、羽毛球、主持、拉丁舞、骑术、击剑、滑雪、搏击、高尔夫……只有想不到的课,没有报不了的名。

    如果老师愿意在常御风身上多花一丁点儿时间,就坚决“一对一”,挖掘“天才”的潜力;如果上台表演占了C位,爸妈立刻认为他将是“明日之星”;如果碰巧被老师安排担纲了领舞或者主持了晚会,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出动,呼朋唤友,盛装出席……

    还没有饿,饭就到了嘴边;还没有困,床就已经铺好;刚随着节奏拍了两下手,家里就有了钢琴;刚被小朋友推了个屁股墩,就请了散打教练“一对一”教他“自卫”。

    在学校,他是“国宝熊猫”,在家里,他是“奶油蛋糕”。

    14岁之前,常御风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有“班集体”荣誉感,为什么要艰苦奋斗?

    人,活着,不就是吃饭睡觉吗?跟太阳每天落下升起一样,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全班同学出去春游。

    “你怎么不吃东西呀?”老师问。

    “……”

    坐在地上呆呆看着同学午餐的小御风不知怎么回答——实际上,他背上的书包装着满满的食物。

    可是,没人帮他取下书包,没人帮他打开书包,没人帮他拧开饮料瓶,没人帮他撕开包装袋,以及……没人帮他剥鸡蛋——带壳儿的鸡蛋怎么吃?

    小御风举着空空的两手,茫然无措。

    老师帮他解了围——

    “小御风忘记带吃的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给小御风分一点好不好?”

    在无数举起的小手中,小御风吃到了人生美味:鸡爪子,香干,辣条,蛋糕屑……

    那个装满了食物的小书包,被他原封不动背回了家。至始至终,就没有从他背上取下来——因为……没人帮他取书包。

    ……

    懵懵懂懂的常御风每天都很快活,直到13岁那年,有一位老师对他父母说:

    “您家孩子没有目标,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没有生活目标……”

    这句话,看似轻风云淡,实则像那次“春游事件”一样,击中御风爸妈的心。

    常御风的爸妈开始自我反省:再这样下去,会不会培养出一个连自己的书包都不会打开的“小废废”?

    常御风的爸妈开始尝试放手。但是,就像一只本应该从小就接受飞行训练的鹰,一直被捆住翅膀暖在窝里,突然有一天,逼着他飞出窝去,他和父母都不知所措。

    他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采取了一脚“踹出去”的方式。

    但“踹”吧,又没有踹彻底——毕竟是“全家的希望”,三代的独苗儿,父母又动用周边的关系,对他进行暗地里的“保护”。

    于是,常御风就形成了“刚扑愣愣往外飞,就被脚上拴着的绳儿又拽回去”的尴尬局面。

    你们这是“熬鹰”吗?

    ……

    14岁的常御风,在经历了多次痛苦的“放了收”,“收了放”之后,身上的“自我意识”猛然觉醒,正值他的“青春叛逆期”爆发——两者相遇,凤凰涅槃。

    从此常御风重生!他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爸妈的孩子,不属于爷爷奶奶的孙子,不属于外公外婆的外孙,不属于邻居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不属于“家委会关系子女”,不属于学校给予他的任何排名和定义。

    常御风……属于他自己。

    不能说是“脱胎换骨”吧,也可以说是“破茧成蝶”。爸妈惊了,他们收获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儿子。

    有一次,常御风他妈年尾查账,发现银行卡上有几笔不明原因的大额支出,一查,游戏平台缴费和几台高速大容量计算机的账单。

    他妈气极败坏:“嗬!这小子,平时让他自己买个冰激凌他都不愿意,刷卡倒是蛮爽溜哈!”

    他爸说:“他是怎么获得你密码的呢?”

    他妈说:“怪我咯?”

    外公外婆专门腾出一间房给孙子作了“IT部”,布置得跟军事作战指挥部似的。

    打是舍不得打的,自小就下不了手,现在想打也打不过了。

    好吧,这是我们的底线,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爸妈想。

    不过,底线很快就被突破。

    老师说:“常御风已经两个多月没在学校食堂吃饭了,干嘛你们还照常缴费呀?”

    他爸妈又像被蜜蜂蛰了屁股,四处寻觅:中午两小时,这小子干嘛去了?

    “没干嘛,就骑自行车满大街转悠。”小御风说。

    “饿着肚子转悠?”

    “是啊。”

    “干嘛转悠?”

    “就是喜欢。”

    除了相信,还能怎样?

    所谓“底线”,就是“没有底的线”。

    常御风的爸妈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认知:难道还能这样吗?这小子是不是“反”啦?

    他妈说:“这是遗传了谁的基因?我小时候没这么逆反呀?”

    他爸说:“别赖我,这孩子,亲生的,由他去,自求多福。”

    邻居说,“你们家小御风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见了我就打招呼,看我东西多还帮我肩扛手挑,特别有礼貌,到底是高知家庭,教育出这么好的孩子。”

    老师说:“嘿,你家御风把教室电脑拆了……”

    “啊?实在是对不起呀,我们赔……”爸妈齐声道歉。

    “不用了,他又给拼起来了,歪歪倒倒,还能用。”

    “不不不,我们要赔……”

    “没事,他经常给咱班里义务干活儿,还别说,这小子做PPT做得比我们老师都好,有动画有视频还有配音,电脑也玩得溜,还会编程,这小子有两手!”

    既然人人都说御风好,那就是我们错了啰?——常御风的爸妈陷入了“否定”与“自我否定”的漩涡,他俩开始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有时候吧,听话得像只猫,有时候却歇斯底里,暴躁抓狂;有时候吧,冰冷得像头豹,有时候阳光又乖巧……”

    常御风的爸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跟“小常”聊过后,把爸妈叫进诊室单独谈:

    “你们儿子没有心理问题。”

    “啊?可是他……他总做一些出格的事儿,让我们心惊肉跳……”

    “比如?”医生转着手中的笔,准备在空白的病历上写点什么。

    “比如,他他他……他考试还……”

    “作弊是吗?谁考试不作弊?我也是作弊过来的,”医生说:“你们敢说你们从小到大没作过弊?”

    常御风的妈首先心虚地低下头——他妈的智商低——自从学会“打小抄儿”,回回考试兜里都揣得满满的。

    他爸虽然是学霸,但……工作以后阳奉阴违算不算作弊?口是心非算不算作弊?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算不算作弊?阿谀奉承、只唱赞歌算不算作弊?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现世安稳、自求多福算不算作弊?

    “你们儿子健康得很!我倒是建议你们俩可以去看看心理医生。”

    医生“啪!”地把“就诊卡”扔还给御风爸妈,同时把那空白病历扔进了废纸篓。

    站在医院的光荣榜前,常御风他爸挠挠后脑勺:

    “妈的,这大夫作弊竟然作成了主任医师,还排名靠前!”

    “良心医生!他没说假话。”常御风妈虔诚地盯着那张“愣头青白大褂”照片:“这年头,说真话的都是精神病,说假话的反而是正常人。”

    ……

    ……

    “咳咳!”审计经理突然用力咳嗽起来。

    众人秒懂,瞬间各自“漂移”归位。

    赵总身影出现在走廊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