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舞至巅峰 > 第六章 酥雨春丝涧林深 4月 第十七节 上岸

第六章 酥雨春丝涧林深 4月 第十七节 上岸

    自从有了老爸“首付”的承诺,小东北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解决了“首付”的头疼,小东北却陷入了新的烦恼。

    这次爸妈没有如愿以偿看到儿媳妇。

    按说爸妈千里迢迢来一趟,毕生的积蓄都给供上了,怎么着也得还个甜头,那怕是假的呢。但小东北不这样想。

    虽说小东北自诩为“行动派”,但子弹上膛没有退路,真枪实弹靠的是搏脑不是搏傻,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他爸这样的老革命,跟蕴雅这样的海归,在没有充分铺垫的情况下,硬碰很有可能“核爆”。

    蕴雅跟他不一样,他可以在老爸面前脸上挂着微笑,脑袋自动掐断信号,就象在领导面前点头如捣蒜,内心MMP。

    蕴雅……唉,俗话说鸡屁股栓绳——扯蛋……,蕴雅是手榴弹拉弦——扯炸弹!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将战损控制到最小。

    小东北决定将购房计划提前,

    原本想直接将房子的钥匙当作聘礼,给蕴雅一个浪漫的惊喜,现在看来,需要让蕴雅在见他爸妈之前,先见到房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孩子的安全感是用实物垒实的。

    在员工眼里,人力资源部殷部长早已人过中年。实际上,她也就三十七八岁,在她自己的印象中,她还可以是归纳到“仿青年”的队伍中去。

    年龄又没有写在额头上,万一人家以为她是未婚女青年呢?不,未婚文艺女青年。

    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话,那殷总的脸色是她心情的晴雨表。

    实话说,殷总的衣品和妆品是非常给力的。尽管她身材消瘦,但她从不穿紧身的衣服,稍微突出一点腰线,胸脯的,都被她所摒弃,但这并不是说她的衣服就是自上而下大一统的,相反,你仍然能够透过高档而素雅的衣料摆动,精致而颇有心机的裁剪而感受到她如沐春风般的温和,以及润物细无声的“文艺”气质。

    同样,她的化妆品也是高档的,不动声色或者说毫无痕迹地遮盖着她脸上的细纹和眼角的黄斑。但她的表情却是无法用化妆品遮盖的。没错,应该是她的表情出卖了她的年龄。她从来不苟言笑,还算年轻的脸总是饱蘸苦汁,似乎从上班的第一分钟起,就没有一桩令她开心的事。让人不由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但细究起来,每天都如此。她也并非愁眉不展,只是五官象用胶水固定在脸上似的,从不因为开心、吃惊、生气或者愤怒而移动或变化。稀疏的头发用再好的洗发水也无法令其蓬松丰厚,即便脸上那副轻巧的高档金丝眼镜也从早到晚觉得疲惫。

    小东北调入人力资源部不久,就观察殷部长的作息表。一天中难得有云开雾散的时候。她不是被总裁叫到办公室训话,就是被其他公司高管追着屁股“反映问题”。她要么不在办公室,在办公室时也会川流不息,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公文,本部门的人找她汇报工作交流、文件签字,也是见缝插针。

    只有午饭后是她喘气的时间,她会在大工作区停留一小会儿。类似饭后散步。此时一定少不了:

    “今天这裙子好看呀,又是高定?刚出的新款吧,今年流行苹果绿……”

    “换了一位Tony老师吗?今天头发做得好唻,保养了?嗯是看着润滑,显年轻……”

    “嗯,年轻了不止十岁……”

    沐浴了众人的赞美,殷部长寡黄的脸上有了红润,重新涣发出活力。

    小东北一般不忍心午休时间打扰领导。但今天不同。

    这天小东北早早做好功课,打印复印好“公司介绍信”、“收入证明”、“社保缴纳清单”、“公司工商行政文件”、学历学位证书等等,又从网上订了一杯咖啡。

    本想从常御风那儿“顺”一杯咖啡,但考虑到殷总衣食住行都讲“牌子”,还是少给她调侃的机会。

    今天阳光充足,人间四月天。想必殷部长的心情大概率也会不错。

    真丝碎花裙的一角刚飘过走廊,小东北就从工位上站起来:

    “殷部长……”

    殷部长一眼看到小东北端在胸前的咖啡,同时也瞥见他夹在胳膊肘的文件夹。

    得,员工不可能无事献殷勤。

    殷总脸上没露半毫表情,甚至步伐也没有改变分厘方向,她按照日常节奏朝她办公室走去。

    小东北眼疾手快,夹住资料,手举咖啡,抢先一步,拧开了殷总办公室的门。

    殷总慢条斯理往大班桌后一坐,四月的阳光在这间办公室外戛然而止。

    “坐。”

    小东北双手将咖啡放到大班桌的一角。把胳肢窝下的文件夹抽出来,隔着大班桌递过去。

    “殷部长,为了在这里安安心心落户工作,家里凑了点钱,想让我先有个安身的地方。”

    殷总不说话,一页一页地翻着小东北递上来的资料,这让小东北颇有些意外。

    这摞资料既不是例行起草的人事任命文件,也不是人员调令,更不是招聘计划或者人事考核报告,而是购房贷款所需要的公司证明,属于固定模板,他所打印的东西,跟其他要购房的员工所打印的,没什么两样,殷总在“用印登记簿”的“领导审批栏”签上名就OK。

    按照小东北的想象,殷总应该大笔一挥,像往常一样说一句:“恭喜上车!”,然后小东北接一句:“托您的福啊……”,带着这摞资料一溜烟消失,这才是正常操作。

    公司大力支持员工买房,并提供各种合法文件,鼓励员工拿到当地政府给予的“人才置业补贴”。一方面员工可以享受到国家对于高端人才的福利,公司乐得“借花献佛”,另一方面员工购了房,相当于上了保险锁,“工作积极性完全不一样”。

    因为员工一旦“立业成家”,就变“乖”了许多。背上几百万贷款,责任心立马爆棚,平时挑三拣四的任务,不挑了;平时毛毛躁躁的脾气,温顺了;平时一言不和就扬长而去的骄傲,也烟消云散了。

    不过,眼前的年轻人,看拟乖得很,实际上……

    小东北从综合管理部调到人力资源部,并不是殷部长的想法。

    人力资源部不是创利部门,逢到年底表彰战功的时候,个个部门都忘了当初是怎么“麻烦”老娘的——不就是招了几个人嘛。

    而她每天既是消防员——开人降薪考核评比,黑脸都是她来当——又是清洁工,告状信打官司闹人事纠纷,都是她来摆平。每天脚不点地,却尽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说起来,她也是高管之一,但谁都可以举起“创利”的鞭子,把她抽像陀螺。在业务部门的眼里,她那日常“扑火”的事都不叫事儿,全公司就她一个“事儿妈”就够。既要管招聘,又要管工资奖金的计算,还要管人事考核,并且时不时要代表公司出庭打劳务官司。

    但业务部门总是不满意,时不时到总裁那儿告状,要增加培训啦,要有更加严格、公平的考核机制啦,要真枪实弹淘汰人啦,要进一步拉大薪酬差距,激发员工你死我活的竞争啦,要科学疏导,你死我活之后还要情绪稳定,不给公司造成影响啦……

    她背地里气哭过好几回。

    在总裁眼里,前台创利部门才是亲生的,他们这些后台管理部门只能当小媳妇,无条件服务于前台。前台的意见永远正确,前台的要求永远要满足,前台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

    说缺“人才”,给他把人招进来了吧,他又说要高端人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高端人才”抢来了,又要建“机制”,“股权激励”留住人才;人才留下了吧,要搞内部竞争,要“洗涮涮”,要把拿钱多,身居高位,没有持续创新的管理人员淘汰掉;要不断突破人体力和脑力的极限,996,5+2,但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心甘情愿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公司,他们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成长,那是他们的福报……

    总裁说,HR未来的方向将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发展意义,担子太重,她表面上情绪再稳定,内心的弦已经“蚌埠”住了。

    殷总从文件夹上抬起头来,她看了一眼小东北:

    难道……这个人的加入,就是HR未来的方向?

    小东北看殷部长盯着自己,迟迟不签字,内心有点打鼓。

    他来人力资源部也算阴差阳错。上月,总裁钦点,让他调入人力部,为此办公室的丁大姐据说是跟总裁大闹了一场。

    他暗暗揣度:是不是上次在总裁面前提的关于公司奖罚制度,他的话有点多?

    小东北哪里能体会到殷总翻江倒海般的心理活动,他当然看出殷总今天奇怪的眼神,以及欲言又止不断翕动的嘴巴。

    小东北参加了全公司组织的投行业务考核,虽不是名列前茅,但成绩也不算差。如果滕总愿意接受,他还是有希望进投行的。

    办公室的丁大姐嘴上说“来去自由”,实际上几次跟小东北暗示,在未来的一年争取在职级上给他加薪升职。

    “实在不行,我从自己的工资里给你发奖金!”

    马大姐拍着厚厚的胸脯。

    “喔哟,您看您这说的啥咧……”小东北嘴巴裂到耳朵根,眼睛弯成月牙儿,让马大姐无法看清他的眼神。

    正在这当儿,公司举办了一场青年员工座谈会。本来大家都把这当作一次例行的形式主义教育,正在闹哄哄地抢果碟里的车厘子,未曾想总裁溜达了过来。

    这就可能是扭转乾坤的“马恩河战役”——机会不容错过,成败在此一举!

    小东北作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从小与父母驻扎军营。他知道,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留给自己的时候不多。

    因此,他没有给总裁“拉家常”的机会,强行切入话锋:

    “我觉得咱们公司年轻人的战斗力丝毫不比部队战士的战斗力逊色……”

    “哦?”

    总裁眉毛一挑,来了兴致。

    其实小东北话一脱口,他自己也不知道这话怎么圆,但起码这话不会得罪在座的每一个人——这是他与生俱来……不,从小到大的训练。

    “何以见得?”

    何……小东北脑袋瓜转得嗡嗡的,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与总裁直接对话,又让他异常兴奋。

    年轻人,口无遮拦,即使说错了,也不会被上级见怪。

    那些新兵蛋子,哪一个不是因为冒冒失失的热忱,风风火火的激情,好心办坏事的天真,才给班长、排长、连长甚至营长留下深刻印象。

    “部队里的战士无论是来自哪个阶层,哪个区域,哪个背景,一旦熔入军营,就会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

    “嗯……”总裁微微点头。

    “单兵是组成整个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把每一位战士都变成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斗堡垒,整个部队才能变成一个战斗集体,发挥十倍,百倍于敌人的战斗能力。”

    会议室鸦雀无声。

    一分钟到了,总裁仍然专注地盯着小东北。会议组织者很有眼力见儿,没有喊停。

    “部队里每时每刻都是竞赛,”小东北话风一转,谈起部队生活,那是有声有色,没人比他更权威:“技能竞赛、理论竞赛、科技竞赛、思想竞赛、作风竞赛,连刷牙吃饭睡觉都在竞赛……”

    “是嘛,还在叠被子呐……”有人插嘴,引起一阵吃吃的笑声。

    小东北加快语速:

    “我认为,正是这种‘竞赛制度’才保持了年轻人战斗力。这跟我们公司的人才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公司提倡‘在业务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这给我们年轻员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我们的职业生涯有合理的上升通道……”

    “哦?不要唱赞歌,提点意见!”

    “我觉得,”小东北鼓足勇气:“既然干部能上能下,就应该定出硬性指标,给年轻人腾位置,”他没有看在座的其他人的神情,只盯着总裁的眼睛:“公司确定战略,厘清组织模式,搭建人才系统,设置科学的考评体系、容错率、放权度,让员工大胆开拓……”

    座谈会后一个星期,小东北就调到了人力资源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