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粉世界贰 > 第八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

第八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

    太和殿

    六部官员齐齐地站成两排,等着洪元。

    春陀走到殿外,抬眼看了看殿内的百官,用手捏着嗓子,润了润,轻咳一声,然后扯着尖嗓喊道:“陛下驾到。”

    百官忙挪了挪原本已经站得很整齐的身子,整了整官服,又假把式的甩了甩袖子,然后看到洪元大踏步走上了龙椅,今天洪元红光满面,看起来心情真心不错,就那样平平无奇地坐了下去,然后看了春陀一眼。

    春陀见状又拉长声音喊道:“朝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齐朝拜。

    “都起来吧,天天听到你们称朕万岁,古往今来,又有谁真正活过了万岁。”

    “列位爱卿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朕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朝议,朕来这太和殿的路上,还听到有人议论,认为不该在这个时候朝议,不能想到一出是出,你们是不是也这样想的?”洪元轻描淡写的说着这话,然后玩味地看向下方的六部官员。

    “臣等不敢。”开玩笑,就算我们这样想,难道还能当面说出来,安安静静地做个马屁精不香吗?

    “陛下,臣有本要奏。”不和适宜的时候总有些不合适宜的人说出不和适宜的话,百官都齐齐朝说话的地方看去,却是愣在原地,说话的不是别人,却是一向沉默不言的建议大夫郭存孝。

    这郭存孝向来孤僻,跟六部的人极少打交道;当初户部和礼部期望兵部也有不少人动过拉拢他的念头,谁知这郭存孝就跟个直肠子一样,油盐不进;不仅如此,曾经有人给他夫人送了三十两银子,谁知道这货竟然大半夜跑到皇帝面前,把银子上交,还参了送银子那人一本;当时洪元也是哭笑不得,让他有什么事第二天早朝再说,这离存孝居然以:贿赂朝廷命官是大罪,脏物不可过夜为由,在洪元的寝宫外跪到洪元开门为止;结果那送银子的官员果当夜就被洪元的亲卫从床上揪起来,打了四十大板。

    自那之后,也再没人想着去拉拢这位建议大夫了。

    至于他的出身也是鲜有人知,但并不是没人知道,至少那几位上膳监的老宫人就知道,先帝在世时,郭存孝就在当差;这建议大夫也是先帝御笔所封。

    所以虽然他是独一党,得罪了些人,却没人找他的茬。

    洪元也是一愣,冷冷道:“哦原来是建议大夫要说话,说说吧,你有什么要奏。”

    百官个个都是贼精圆滑之辈,自然听得出洪元心里有些不爽了,却是冷眼傍观,有甚者巴不得这一对君臣杠上。

    郭存孝不慌不忙走到大殿中央,拱手说道:“陛下,我大兴建国两百余年,以德立国,沿用周制,以孝治天下;想当年建兴皇帝何其不易,才定下一周五朝的祖制,陛下切不该以个人喜号随意更改朝议体制,如此先例一开,怕是会重蹈两百年前覆辙,朝令夕改,朝廷危矣,还忘陛下三思。”说完这话的时候,郭存孝弓着身子站在原地,眼不动心不跳。

    (这里说明一下,当年王莽篡汉,建立大兴王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制回收世家良田收回国有,对老百姓实行分田到户,想打造理想中的人人有饭吃,家家有田种;同时将州郡县改为省市县,设立地方警察局物价局,但因为急于求成,一系列的改革相当将以往的汉制推倒重建,不止世家门阀,商人农民老百姓均一进接受不了;加之未能做到上令下行,上一道指令还没到达百姓手中,下一道指令又接踵而至,以至行成一股朝令夕改之风。后来全国暴乱,京城几近崩塌之局;再后来江南三大世家出面平乱,稳定局势后,王莽革新算是就此失败;为了稳定新一轮的局势,建新帝王莽不得不放弃革新,沿用周制,恢复郡县制,虽然依旧保留了一些革新时的部门,比如物价局,一直沿用了下来,却是仅仅只能用来限制世家过于坐大。从此大新祖训:以德治国,以孝治天下。)

    洪元眼角微微跳动,却是不动声色,他想过兵部的人会说话,礼部的人会说会,因为羊城的利益跟他们息息相关,却是没想到郭存孝会是第一个跳出来,当真是觉得先帝怎么会把这样一个蠢货留给自己。轻嗯一声:“郭爱卿觉得朕临时朝议是因为是时好恶?”

    听到洪元语气的不快,百官开始低语起来,那声音自然是小得洪元也听不清楚,大致是同情郭存孝,骂他是笨蛋,直肠子之类的。

    “陛下是否是因为个人好恶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祖制不可废;陛下今日先例一开,绝不会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所以臣…………”

    “郭存孝,你好大胆;做为朕的臣子,内不思我大新百姓疾苦,外不思四方外敌,偏偏是朕要朝议你却诸多废话,果然是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你是百有一生书生气了。”洪元怒了,他是真的怒了。

    “陛下说得没错,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臣身为建议大夫,受先帝嘱托,断不能让陛下重蹈覆辙,自古忠言逆耳。”

    “好个忠言逆耳。”洪元突然冷静下来,看向一片安静的百官,淡淡说道:“朕就想知道,这个天下,还是不是朕的天下。”说完这话的时候,一对冰冷的目光在众官员身上扫来扫去。

    场面顿时限入一片空前安静,突然一道声音打破了这种安静:“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众人一片惊奇,齐齐看去,说话的不是别人,却是礼部干事黄海。

    唐安国也是愣在当场,这黄海为什么突然表态,莫非是和黄浩那老狐狸有关,是那只老狐狸授意?不过偷偷瞄向黄浩的时候,发现他并无异常。

    “说。”洪元收回目光,顺便百无聊奈地拿出一把奇怪的尺子在手上把玩起来,这把尺子对很多老臣子来说并不陌生,正是当年建兴皇帝在位时所制作的游码卡尺,由于当年革新的失败,游码标尺并没有在全国推广开来,所以懂得使用的除了宫中的一些老人并没有多少。

    “陛下,臣礼部干事黄海,臣以为建议大夫郭存孝顶撞陛下,胡乱以不尽不实的祖训训斥陛下,实在是愧为人臣,按律当斩。”

    此话一出,犹如一道霹雷落在人群之中,百官不禁一阵哗然。

    洪元看了一眼黄海,六部中谁是谁的人他自然知道,淡淡地道:“郭爱卿虽然不敬皇权,但他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联因为一个臣子不尊重自己就要降罪于他,天下人岂不是会说朕残暴不仁?黄爱卿你说呢?”

    黄海被这一问,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结巴起来,低着头不敢说话,两条腿不自觉得有些颤抖。

    “陛下,黄大人所言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但郭存孝不畏皇权却是事实;更重要的是他完全不理解陛下之宏图霸业,郭存孝自然有他的祖制,可他却犯了死罪,实在该杀。”

    洪元倒是有些吃惊:“哦,唐爱卿,郭爱卿何时犯了死罪?朕听说郭爱卿平时为人太过耿直,因为和你们大部分官员不和,你们不会是因此怀恨在心,才想至郭爱卿于死地吧?”洪元皮笑肉不笑淡淡说道。

    唐安国倒是一点也不慌张,站直了身子拱手:“回陛下,郭存孝此人为人确实不太受人待见,甚至从来没有拿过一两脏银,臣虽然不喜欢他,在心理却也很佩服他,他也算是朝廷的一股清流了。”顿了顿,咽了下口水继续说道:“臣之所以说郭大人犯了死罪,只因此时非先祖时代,如今内有江南世家把持财政,压榨百姓,臣听说江南有些人家,除去每年上交给世家的赋税,都已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了;外有东海倭寇滋扰,荷叶国更是逐渐坐大,于我大新实属不利,北有前汉时的匈奴残余,骚扰百姓。”

    唐安国一口气说了很多,见洪元并没打断自己,这才继续说道:“臣想请问郭大人是否海盗闯入我大新境内,残余匈奴越过长城,抢杀我大新百姓,郭大人还是会依旧守着那句祖制不可废?”

    唐安国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却是字字珠玑,诚然,唐安国有想借机诛杀郭存孝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他现在说的却是句句在理。

    “陛下,臣以为唐大人言过其实,郭大人虽有对陛下不敬之举,却是罪不至死;反观唐大人有排除异已之嫌。”这时户部有人站出来为郭存孝说话道。

    洪元依旧把玩着手里的游码标尺,这样的局面他早料到了,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臣以为唐大人言之有理,郭存孝鼠目寸光,有此人一天,只会影响陛下的千秋大业,国之根本,请陛下将此人处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顿进,杀郭存孝的呼声很高,朝堂上分成了两派。

    “御史大夫来了吗?”见台下终于安静了。

    王征缓缓走出来,他永远是那样一副不经不漫的样子,站到中间,抖了抖衣袖:“臣在。”

    “你怎么看。”

    “臣不知道。”

    “不知道?”洪元哭笑不得,想不到这王征竟会回答一声不知道:“御史台连这种事都不知道,朕看还不如回家种田算了。”

    “回陛下,郭大人纵然有罪,哪怕是罪大恶极,也不应该在这太和殿上定罪,臣以为将他交给刑部或御史台详加查探,再行定罪也不迟,顺便看他有没有其他作奸犯科之举。”

    谁都知道刑部有三名酷吏,在他们手中就没有不开口的犯人,如果郭存孝真落到刑部手里,还不如让他死在这里,起码还能落个痛快。

    洪元也是显出犹豫之色,有些心痛看向郭存孝:“郭爱卿,你自己的意思呢?”

    “清者自清,一切凭陛下作主。”说这话的时候,郭存孝反是平静得出奇,好似早就抱着必死之心。

    “嗯,既然如此,御史大夫,就由你将郭爱卿带回御史台详加调查吧,记住,不要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要放过一个坏人。”

    郭存孝走出太和殿的时候非常平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