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穆家与李家结了干亲后,自然经常走动。穆奶奶常说,干亲越走动越亲,走动的少了,情谊就“干”了,既然认了亲,就不能不惜护这份缘分。

    小孩子家大都喜欢走亲戚,穆英每回去李家,总少不了穆兰这个“跟脚虫”。同样,炳南每次来穆家,他那一“串”弟弟也“铃铃铛铛”的跟着。

    李家弟兄仨,穆奶奶最喜欢老二炳辉,炳辉简直就是她理想中的孙子的形象——虎头虎脑且聪明机灵。老三炳麟性格文静,跟穆英颇为相像,因此得到穆妈妈的偏爱。他们的大哥炳南折中了两位弟弟的性格,在穆爷爷和穆爸爸那里格外讨喜。

    李家是清一色的男孩,稀罕女孩;穆兰在他们家享受到公主般的待遇——好吃的好玩的优先享用,且有小哥俩陪伴左右听其差遣,因此比哥哥更热衷去李家。

    穆爸爸受李父之托,替他们家办了点事儿;事情办妥后,穆爸爸派在家歇星期天的穆英去李家送口信儿。毫无疑问的,穆兰会跟着前往。

    李父不在家,穆英将他爸爸的话原封不动的传达给了李母。还没等李母问候完穆家的长辈们,李家哥仨就分别把他们兄妹拉走了。穆英被炳南领去水库钓鱼,炳辉和炳麟则带穆兰去逛他们的乐园——屋后的闲园子。

    李家屋后的这座闲园子并非闲的发“荒”,而是利用得当,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菜园开在了平整又朝阳的地段,各种瓜蔬长势蓬勃。柿树,枣树,杏树等果木占据了“大壁江山”,有的正开花,有的已结果。鸡鸭喜欢来这里觅食,鸟雀喜欢来这里聊天。就连偏安一隅的柴禾垛和盛糠的敖仓,也时常有访客——一只特立独行的花母鸡经常去柴禾垛里做窝嬎蛋;狗或猫则经常钻进盛糠的敖仓进行午休。多株茎干乔耸凌云的楸树,并排在园子的边边上,像守护神一样在守卫着这一园生灵。

    哥俩领着穆兰先去摘了几根嫩黄瓜,边吃边到处里转悠。往年往日,他们仨对捉迷藏、过家家、打仗等游戏乐此不疲,现在却无人提起——他们已经到入学年龄,不屑于再去玩小屁孩们玩的勾当。

    在地上玩腻了,炳辉提议爬到树上玩。园中这些树木,有的太纤弱,有的过于高大,有的枝刺太多,只有那棵老杏树是孩童们理想的攀爬对象。老杏树树势强健,树姿开张,就像一位宽厚的长者,任由孩童——早年是炳南,现在是炳辉骑在身上“作威作福”。这是一棵麦黄杏,故名思议,果实在麦收时节成熟;穆兰来晚了一步,杏子已于前几日采摘一空。炳辉三两下便上了杏树,穆兰硬是凭一己之力,爬了上去。炳麟受到他们的感染,也跃跃欲试,他没爬过树,不得要领,费了半天劲儿也上不去,最后只好接受炳辉和穆兰的援助。炳辉是爬树能手,那几棵连炳南也望而生畏的楸树,他也能上下自如。这不,在杏树上玩了一会儿后,他便开始向穆兰显摆自己的能为——攀爬楸树。在穆兰的惊叹声中,炳辉的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穆兰虽像男孩子般淘气,到底是女孩子,看到簌簌落下的嫩黄柿花,想把它们串成项链。炳麟回家拿来线团,帮她串起来。一个人玩没意思,炳辉也凑过来帮忙。他没耐性串制项链,便负责挑选才落下来的新鲜柿花。一串串又香又鲜艳的项链挂在了脖子上,把穆兰美的不行。很快,她的脖子上,手腕上,双马尾辫子上就都挂满了。炳辉已经厌倦,一个劲儿地劝穆兰和炳麟去玩别的花样。怎奈,穆兰贪得无厌串个没完。炳辉实在耐不住了,上前生拉硬拽她,结果不小心把穆兰的项链给扯烂了。穆兰惋惜地要命,大哭起来。正在前院扫地的李母闻声跑来,问明原委,挥起手中的笤帚疙瘩就要打炳辉,要不是炳辉逃跑的快,一顿胖揍是在所难免。

    李母用茭瓜和五花肉作馅,包饺子款待穆家兄妹。惹祸后逃之夭夭的炳辉,午饭时汗漉漉的回来了。他从衣兜里掏出两把黄里透红的麦黄杏放到穆兰面前。炳麟好奇地问炳辉从哪里弄来这些杏子,因为麦黄杏现在已经稀缺。炳辉说去山上的杏园里罱的。看在这些香喷喷的杏子份上,穆兰于是就原谅了炳辉。

    ————————————

    别人家的孩子大都在虚岁八岁以后才上学,穆英七岁时就入校了,这缘于穆奶奶对“七成八不成”这句俗语的迷信。穆英入学后一直很争气,奖状贴满了家中墙壁,这让穆奶奶得以理直气壮的反击曾嘲笑她迷信的穆爷爷和穆爸爸——“俗话都是实话,是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经验!别以为喝了几瓶墨水就比别人能一些!”

    想当然的,穆兰步她哥哥的后尘也在七岁入校。相差一岁的炳辉和炳麟也在这一年入学。他们两村所在的管区只有一处小学,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毫无疑问,三人会在同一个班里学习。

    每次考试,李家兄弟总能得第一:炳麟是正数,炳辉是倒数。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谁学习好谁当班干部;炳麟学习最好,理所当然的担任班长,穆兰排名第二,当上了学习委员。炳辉的成绩不好也就罢了,还总爱打架惹事,本与官职无缘,不过这家伙却交了官运,他们的班主任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打破常规,给他封了个“劳动委员”。

    “李炳辉同学有两个显著优点!”老师向全班同学说明提拔他的原因,“一是干活儿不耍滑偷懒、不惜力,二是不抄袭作弊,从不弄虚作假。”

    老师安排炳辉作穆兰的同桌,并明确指示穆兰对其严加看管。课上,炳辉老爱东张西望,不是跟邻座说话就是搞小动作,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更可气的是他竟敢“太岁头上动土”,动不动就拽弄穆兰的双马尾辫子,并以此为乐。规劝、警告、恐吓均无效,穆兰便不再跟其废话,直接动武——或捂其嘴巴或揪其耳朵、踩其脚、捣其肘、掐其手……受尽各种“酷刑”,炳辉依旧——“我是一颗蒸不熟,煮不烂,炒不爆,砸不扁,锤不碎,响当当一颗铜豌豆。”

    他们的班主任是一位老民办教师,跟李家父母认识。有一回遇见,这位老教师将炳麟大大的夸赞了一番。李家父母为小儿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他们的中儿倍感歉疚,因而主动道乏老师:“炳辉让老师操心了。”老师用一句文诌谄的词语评价了炳辉:“那孩子也不错,质直好义。”李家父母虽听不大明白,但知道这是好话,只是与学习无关。

    被弟弟比的一无是处,炳辉既不自卑也不嫉妒。炳麟经常参加考试比赛,回回得奖,炳辉比谁都高兴,见着谁跟谁宣扬。

    “你获的啥奖?”有好事之人反问炳辉。

    “我没参加。”

    “为啥没参加?

    “学习不好。”

    “你咋就学习不好呢?”

    “没好生学呗。”

    “你咋就不好生学呢?”

    “不喜欢呗。”

    炳麟参加数学比赛得了一支贵重钢笔,自己都舍不得用,却被五年级一位男同学勒索了去。炳麟起初不敢声张,后来忍不住对炳辉讲了。

    第二天中午放学时,炳辉单枪匹马的去跟那位比他高一头的男同学讨要钢笔。男同学先是不承认,既而拿横话喷人,后又晃动拳头。三招用完后,炳辉还是虎视眈眈的与之对峙,那位人高马大的男同学崩溃了,缴笔投降。炳辉兵不血刃就要回钢笔,让炳麟佩服的五体投地,甘愿把这支笔送给他。炳辉毫不客气的收入囊中。不过,这支钢笔在炳辉那里待了不到一个小时,便被他“行贿”给了穆兰。

    穆兰受其“贿赂”可不是一回两回了——瓜果梨枣、铅笔橡皮本子,这次的“贿赂品”太贵重,穆兰不大敢收,但又抗拒不了诱惑,因此在“受贿”前先表明立场:“你要是违反纪律,我照样惩罚你!照样告诉老师!”

    “罚就罚呗,告就告呗,谁怕谁呀!”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