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俱是不归人 > 第四十五回:离京赴江阳城,乘辇说矮将军

第四十五回:离京赴江阳城,乘辇说矮将军

    引言:动物们在寒冬腊月一般都会选择躲在窝里渡过,所以如果在这时候遇到那些仍然游荡在荒野的野兽可就要小心了,因为它们知道,猎物不死,自己就得死

    判词:

    男儿三两诚知己,矢志江川定燎原

    能将萍苇征巨浪,敢为车马战楼兰

    单刀列阵谁言惧,裸衣破胆几人还

    但把年华谋夙梦,付与家国后世谈

    果然,三天过后,宫里传来了诏书,召王达随驾巡视四方

    开国太祖是个十分有远见的皇帝,早在建国之初就预见到了后世可能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混账子孙,所以定下了祖训,历代皇帝在职掌天下期间必须做四件事:亲征、亲耕、亲读、亲巡

    有这么一张金字令牌,皇帝想要巡视四方自然是无人敢拦,再加上百官忧心天子沉迷后宫,太后嫌弃儿子锋芒太露,都乐见龙椅上的人出去走走,因此诸项准备工作都进行地相当麻利

    朝会的第二天内务府就准备好了出行的一切东西——当然主要是御用品,毕竟五湖四海虽大哪里又不是天子的后花园,所以日常用度并不需要过分操心;太尉那边也在第二天晚上连夜抽调好了一等一的高手

    所以摆在面前的就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巡视的路线如何定

    钦天监卜了卦位,发现天子利见北方,于是给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下月朔日出宫,经冀州、幽州、青州,到扬州、交州、荆州,再从益州陈仓道去往雍凉地区而后返回;一个是本月晦日出宫,直奔雍州、凉州,再从茶马道下益州、交州,接而上荆州并顺水到扬州,最后渡海巡视,抵达幽州后随长城道奔回

    但是这两个方案御史大夫都不同意,原因很简单,本来就是冬天了,还要再往北,那不冻死个人?皇帝一听也觉得有道理,思前想后,突然发现张华不是江州人么,再加上太祖的父亲高祖也是江州出身,何不来个寻根之旅呢?

    因此,也不管什么黄道吉日天地法则,天子就这么带着宠妃张华、黄门赵乐、禁卫李章以及一干打工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听说有机会离开京师,第一站还是自己的故乡,最开心的自然要数张华了,只见她一路不是稀罕入冬的第一场雪就是忙于指认来时路上的山川宝刹,整个龙辇中就像是关了一百只喜鹊,气氛好不欢腾

    “灵郎,啊不,陛下,我看了前面的将军,他们个个都魁梧高大,为何独独领头的那位个子矮矮的,比其他人瘦弱那么多啊?”

    “哦?哈哈哈,你是觉得他配不上做朕的总使吗?”

    “奴家不敢,只是在想,他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过人之处,要不然怎么能得陛下如此重视”

    “你说对了,他啊,还真不一般

    这故事还要从汉中说起,那时候朕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子,因为汉中突发地震,先帝派朕抽驻军前去赈灾

    就在走到一个村庄的时候,朕看到了一处废墟,就差几个随从前去查看了一番,本来以为没什么希望,却不料在一处折断的椽子下发现了一个孩子

    那孩子看样子已经被压了好几天,浑身都是血,虚弱地不行,一行人当即把他刨了出来,本想等他稍做恢复之后就帮他寻个人家重新安顿,可他死活不走,非要留在废墟去找收养他的太公,我们想着还有要事在身,就懒得再理他自行赶路去了

    可谁知第二天晚上我们正准备扎营的时候,这小子又出现在了我们的帐前,说是他已经安葬好了唯一的亲人,要跟着我们去救更多的人

    朕当时就觉得很惊讶,你想啊,我们既然是去赈灾,自然是要快马加鞭的,且不说他要在废墟中寻人然后下葬,哪怕只是跟在我们后头,这么远的路程也是很难撵得上的,可怎么看又都不觉得他对朕撒了谎,于是朕断定这小子绝非等闲之辈,就收下了他

    之后,不管是去永昌处理当地的瘟疫,还是去武昌收拾匪患和叛党,他都表现得非常勇猛,做什么事都要冲在前头,将士们都笑他是提头将军

    有次无事朕就逗他,说你干嘛这么拼啊,年纪轻轻不怕死吗?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他早都死过两次了,一次是太公救了他,一次是朕救了他,太公已经入土为安大恩无以报答,对朕他一定会誓死效命,还一本正经地告诉朕男子汉大丈夫如果不拼命还不如死了算了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朕真的十分没想到,于是不管干什么,朕都愿意把他放在身边

    而这个人就是你说的矮个子将军,李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