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72章 晋国释放郑成公

第272章 晋国释放郑成公

    楚国见状大喜,好,郑国小兄弟,有血性。既然郑国发出了反晋声音,那咱大楚就得配合一下。于是,楚军大举北上,全面侵入陈国。

    这干陈国什么事?陈国当然是躺枪的主,因为此时的陈国公开身份是晋国的盟友,楚国就是拿近邻陈国开刀,向楚国示威。你晋国佬倒是来救陈国啊?你一旦来救陈国,那郑国自然自北向南参与战团,从而形成对晋军的南北夹击!

    非但如此,楚国在全面威压了陈国后,继续北上用兵,向莒国发起猛攻。楚国的用意非常明显,以此来隔断吴国与晋国的联系!

    鲁成公看得冷汗直冒,显然,一场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关键时刻,晋国保持了清醒头脑。是的,晋景公冷静一下一想,此时绝非与楚国摊牌的时机。毕竟,晋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内部还不稳定,怎么敢与楚军开战?

    晋国的内乱,史记称为下宫之难。这个下宫之难,是晋国曾经的第一大家族赵氏家族之难。

    当然,详细过程我们就不讲了,这是属于晋国的故事。鲁国人也不想知道得很详细,只需要知道一个结果,最多是大致情况。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赵氏家族此时主要由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掌舵,代表着赵氏家族大宗。而先前的赵氏家族小宗则是赵盾、赵朔这一脉,赵朔英年早逝,其子赵武年纪尚轻。这样一来,赵氏大宗就有心吞并小宗。

    唉,同宗兄弟,都这个样子。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整个大周王朝出现的是同宗同姓兄弟之国互相残杀,各诸侯国中的大家族当然也是常态化地出现同宗兄弟的互相残杀。赵氏家族就此而内讧。

    起因则是赵婴齐反对赵氏家族内讧,不同意两位哥哥吞并赵氏小宗,即赵武这一脉。赵婴齐甚至不惜牺牲名节,与其寡嫂赵庄姬有染,即赵朔的夫人。

    赵婴齐认为,唯有自己这位赵氏大宗的代表之一,与赵庄姬这位赵氏小宗的代表紧密结合,方能保护赵氏家族不分裂。他选择的结合办法是肉体上的结合。

    但赵同和赵括绝对不想放过赵氏小宗,他们以赵婴齐败坏名声为由,将赵婴齐赶出了晋国。受到生存危机的赵庄姬绝地反击,她凭着自己的公室地位,向晋景公举报赵同和赵括图谋造反,最后在晋景公的主持下,一举灭了赵同和赵括。

    也就是说,赵氏小宗在赵庄姬的一己努力下,不但没有被赵氏大宗吞并,还反吞了赵氏大宗。

    这场赵氏大小宗之斗,使赵氏家族的大宗全族被屠戮,史称下宫之难。

    经此大变,晋国的政坛格局当然有了大变动,这也是晋景公一直忧心之处。

    如今,楚国开始行动了,难道晋景公明知国内不稳,还敢与楚国打一场世界大战?

    对晋国来讲,此时与吴国的联系已经被楚国切断,即楚国已经威服了莒国。晋国的战略跳板陈国也已经被楚国拿下。更要命的是,一旦开战,郑国必须会加入楚国阵营。此外,世敌秦国也联合了白狄武装,在西线对晋国发起了进攻。

    晋景公不是糊涂虫,如果开战,东西南三面都是敌人。晋军战斗力再强,能打得过吗?

    鲁成公吓坏了,世界大战看来是要打起来了,那鲁国的动作就是赶快作好防御!史料记载,公元前582年冬,鲁国再次下令修筑边境城墙。

    除了修筑城墙外,鲁成公还准备再次派人偷偷与楚国接触。这是鲁国的光荣传统,晋楚两大国即将爆发大战,鲁国必须做到无论谁胜谁败,都要做到明哲保身,甚至获取最大的利益。

    但最终鲁成公不敢将想法付诸行动,因为他很清楚,晋国设于列国诸侯的情报部门专业能力是世界顶尖的。鲁国但凡与楚国接触,必定会被晋国知晓,到时晋国一棒挥下来,鲁国这点国力就是伤筋动骨了。

    谨慎一点吧,至少现在的晋国虎须不敢捋。只是令鲁成公没料到的是,他就准备了一番,根本没有真的派人与楚国接触,晋国的情报人员就已经将鲁国与楚国秘密接触的情报送到了晋国。

    世界大战最终没打起来,晋国终于选择了退让。不但选择退让,还主动向楚国示好,将先前的楚国重要俘虏给送了回去。

    楚共王看来倒也不是嗜血如命的主,他见晋国示好,也就坦然收下了这份好意。

    鲁成公所不知道的是,晋国之所以再次向楚国示弱,除了战略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晋景公此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已经到了无法亲理国政的地步了。

    于是,晋景公决定将国君之位传给世子州蒲,即晋厉公,自己专心养病,这便是晋国历史上内禅,即老国君还活着,但将君位传给了新国君。

    在后来的战国时代,赵国也有过这样动作,赵武灵王在身体还很强壮的情况下,为专心进攻秦国,也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内禅。

    晋厉公一上任就放了好几把火,第一把火当然是针对郑国的。

    前面讲过,此时的郑国国君郑成公被晋国扣押着,晋厉公听说郑国居然另立了国君,知道郑成公这家伙已经贬值成不值钱了,就放了郑成公。

    回去吧,寡人就看你小样的郑国会闹腾出什么来,你们郑国两个国君,还不乱成一团?

    郑国人另立国君只是权宜之计,目的就是戳穿晋国人的阴谋,让郑国将士在抵抗晋国入侵时不再投鼠忌器。

    这一招,六十年前宋国人曾经用过,当时楚国在孟地会盟上将宋襄公抓了起来,带着宋襄公去进攻宋国。

    结果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宣布自立为宋国国君,迅速将宋国上下团结统一起来,群策群力抵抗侵略,一举粉碎了楚国人的阴谋。

    最后,在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楚国不得不放了宋襄公。宋襄公回国后,他的哥哥也自觉地将国君之位还给了宋襄公。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事件,2000多年后的明朝,有一个叫瓦剌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打败了大明帝国,将皇帝朱祁镇俘虏了。

    瓦剌首领以明朝皇帝为人质,率军长驱直入,一路上各地守将由于投鼠忌器,纷纷给侵略者让路,直至北京城门。

    在这国家存亡关键时刻,大臣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让瓦剌军的阳谋彻底瓦解,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但令人唏嘘的是,哥哥朱祁镇后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已经当上皇帝的弟弟朱祁钰非但不肯把原属于哥哥的宝座还给他,还把他软禁了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